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核心素养视域下记叙文环境描写教学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6698
孙鑫屿

  内容摘要:记叙文是初中阶段语文写作必须掌握的文体,其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索初中记叙文环境描写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高效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记叙文 环境描写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与正确培育,更需要受教育者的主动吸纳与灵活运用。[1]

  记叙文是初中写作的主要文体,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五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结合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与认知经验,记叙文成为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的最初模型。相比于议论文,记叙文更具有故事性与温度感;相比于说明文,记叙文更强调叙记与描写,融合少量抒情性语句;相比于散文、小说和诗歌,记叙文更具象化,富有真实感。相比之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写作记叙文更具有可操作性。

  一.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重视环境描写的必要性

  (一)环境描写在初中记叙文中的多重作用

  环境描写虽然没有记述那般富有故事感,但是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仍具有关节性意义,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有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反衬或烘托人物心情、作铺垫等作用,是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的一种描写方法,既能摹写客观存在,又能在无形之中助推情节、表达情感。环境描写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记叙文环境描写现状分析

  结合大量初中生记叙文习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除素材陈旧、人物刻板、立意空泛、语言单薄、逻辑混乱等显而易见的问题之外,还有对环境描写不重视的问题,在绝大多数初中生的记叙文习作中,都缺少与叙述本文相关的环境描写,由环境引申而出的细节描写与内心感受更是少之又少。从这一现状可见,目前的初中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较为缺乏,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的疏于引导、学生掌握的环境描写方法不得当,可能是学生自身对环境的敏感度低、词汇量的贫乏,又或是学业与生活多重影响下,无暇无心观察周遭环境。从多个方面得出,重视环境描写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价值是必要且重要的。

  二.初中记叙文环境描写教学实施策略

  (一)处处留心,在观察中感知发现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电子产品、学业压力、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其缺少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的意识和能力,这也就间接影响记叙文写作中环境描写的不足。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对生活中的人、物、事、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筑起学生的生活之城,是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大到一片山川风光,小到一粒微尘,远到千古风流处,近到寻常百姓家,当学生能够用照相机式的眼光捕捉环境中的多彩瞬间,经过其敏捷、灵活、深刻、独创、批判的思维的加工创作,环境描写的素材就会被发现,并顺理成章地储备于学生的意识中,成为日后写作的丰富源泉。

  (二)及时品味,在课文欣赏中咀嚼英华

  课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本中的课文,在这一时空里,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一同品味其中环境描写的妙处,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答疑解惑。课程内容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可以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孤独之旅》中,环境描写与人物经历相交织,鸭群、芦苇荡、暴风雨分别对应主人公不同的孤独处境、成长变化。教师可借助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灵的共鸣,以便在未来写作中有所应用。

  (三)变静态景观为动态景观

  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要求。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环境描写时,是在简单陈列目之所及的景物,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做到借助形容词进行描绘,少部分学生可以做到借景抒情。对此,教师可以提出借助感官来实现富于动态美的环境描写。

  感官主要有触、视、听、嗅、味五觉。在触觉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使用“风”元素从而使环境“动”起来,由风带动的云、花、湖面、人的步伐等,可以為文本服务,使之更具有动态美。温度、痛痒等触觉同样可以丰富环境描写,教师应借助不同介质锻炼学生用感官进行环境描写。在视觉方面,人的眼睛可以如相机一般设置滤镜,朦胧、清冷、明媚、暖阳、黑白等,人的眼睛也能以眼为笔,以天地为纸进行作画,比如,看到湛蓝的天空时,可以在其上添上连缀成朵的白云、成行远飞的雁阵、袅袅的炊烟等。多种景观的呈现,可以使文章的画面感与真实感变得突出。在听觉方面,在描绘所见之前,先闻其声,风声、雨声、人声等。需要注意的是,描绘声音不能只专注于使用“呼呼、哗哗”之类的拟声词,更应该注意形容词的准确使用,如呼啸的风、缠绵的雨声、嘈杂的人群等,随着阅读量的提升,还可以对简单的环境描写进行拓展,比如“呼啸的北风”可以扩写成:烈烈北风,呼啸在关东平原之上,犹如一匹黑色的骏马,于白雪之境疾驰而过。在扩写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时间:北风暗指冬天;加入地点地貌:关东平原;加入比喻句:黑色的骏马喻风;加入全远景描绘:白雪之境。在嗅觉方面,叙事时,可以从某一种食物的气味、某一种植物的气味、某一个空间的特殊气味、某一种活动生发出来的气味写起。与此同时,气味可以随着风、温度而流动溢散,可以与阳光、人声等交织,当嗅觉与其他一种或多种感官共同进行环境描写时,会使文本更具有时空感与立体感。在味觉方面,记忆与体验可以被抽象成一种味道,保存在感官里,等待时时取用。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味道会被赋予某种深情与真意,或者关于思念,或者关于愧疚,当味觉与某种情绪体验结合着被描绘出来之时,会随之衍生出一个个与其相关的场景,比如:十月,思念抽象成一个背影一种味道,莫名而来的中药味,让我想起那个本以为不会多想起的老人,无数个假期里阳光温暖的午后,和他一起听广播记药方,一笔一划写下我从来没见过却永不会忘记的茯苓、川芎、甘草、麦冬、连翘……

  (四)借助修辞融情于景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在初中记叙文的写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修辞融情于景,以达到渲染情感气氛、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的良好效果。在进行环境描写时,可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比喻,赋予具体物象更真实可感的新形象,比如,本体“春风”,可以用喻体“彩色的笔”来代替;“朱门”可以直接代指“富贵人家”。

  拟人,作为一种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能够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比如,“金色的麦田”可以如此延展:一棵棵麦子士兵般挺立在辽阔的大地上,秋风拂过,掀起金色的麦浪,耳畔里,回响着四季的絮语,那是对大地的深深祝福。如此,通过修辞拓展而来的环境描写既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又渲染出作者对具体物象的情感。

  夸张是一种运用丰富想象力对客观事实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在环境描写中积极使用夸张手法会凸显语言文字的表现力,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毛泽东于《七律·长征》描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环境的夸张描写,既张扬了诗人雄壮的襟怀个性,又使眼前所见被直观清晰地呈现。

  (五)通过联想变换环境场域

  联想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可以让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展开思维活动,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既能叠加出多维度空间复现作者所见,又能调动读者的主观想象实现语言的延伸,在展开环境描写时,可以在一时一地联想到多时多地,比如:苍茫戈壁,疏疏篱落迎着橙色的夕阳静静守候,在这人烟稀薄的风光里,只有浩瀚的长天与寂寥的清月见证过楼兰往昔商贾云集的繁华,千年过去,今日,此地,岁月的歌声如这流风一般从未止息,吹拂着你我的思绪……初中记叙文主要是叙述一事一地,通过联想的表现手法,可以变换环境场域,以人物行踪为线索,穿连不同的场景,表达某一具体的情感。由于初中生年纪尚浅,对社会人生、远处风光的了解还不那么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变换环境场域会使笔下的文章显得更生动多样,远离刻板单一的缺憾。

  (六)沿着景观序列进行描写

  在进行环境描写时,学生经常容易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会造成文章内部逻辑混乱的问题,也容易使文章产生侧重点不清晰的弊端。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沿着景观序列进行环境描写,从近及远或从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按着顺序去呈现目之所及的景观会使文章内容更有逻辑性与可观赏性。同时,在进行景观序列的呈现时,教师应培养学生有所侧重地写,在有限的篇幅内,需要围绕重点书写,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略写简写。如此,文章内容既有逻辑顺序,又详略清晰。比如:推开窗子,雨,丝线一般地斜织着,乌篷船摇摇晃晃划过这条流淌了千年的小河,水面的波纹荡漾着微光,那是远天折下的星芒。这是一段由近及远,以夜色中的江南水为重点描绘对象的环境描写。

  (七)精细化环境描写

  在环境素材选择方面,教师应与学生共同从细节出发,不仅仅要描摹看到的宏观景象,也要从微观入手,围绕某一与文章主题或能表现人物心情的细小景象进行描绘。比如,站在辽远的草原之上,不仅要看见绵延成锦的青草地、湛蓝的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鹰,也要看见在草丛缝隙中慢慢爬行的昆虫、卧在草尖的露珠这些细小而具有表现力的存在。精细化的环境描写可以将写作视角具体化,更容易逐步引导出学生细腻的心灵感受,如果文章中只是一味地宏观描绘,很容易让学生把文章写空泛,真情实感将更是空中楼阁。

  (八)阅读名家名作,积累语言素材

  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主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文学名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摘抄积累的方法对文学名著中的环境描写片段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积累体系,以便于在以后写作时有范本进行参考并从中汲取优秀经验。在名家的作品中,语言、构思等都经过多次锤炼,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极好助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模仿作家写作思路与技巧,避免学生为免思考而照搬照抄的陋习,教育学生勤于思考、善于仿写、乐于原创。在阅读名家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思想文化修养,也建立了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九)环境描写的正面选择

  环境描写的素材选择,既可以是正面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消极的,但最终的旨归都是表现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正面情绪。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表现美好的、正义的思想,不能把记叙文写作当作自己负面情绪的发泄池,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善意,在有勇气揭露生活恶象乱象的同时,也要心怀愿景,相信前途是美好正面的。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藤野先生》一文中,年少至日本留学的鲁迅看到麻木的中国人在笑看中国人被斩杀的场面,那刺耳的欢呼声让鲁迅先生改变了学医的想法。鲁迅先生看到恶象后,终于明白: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生发出新的积极的正面的志愿:提倡文艺运动,改变国民的精神。

  結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极容易把生活中的某一点不良现象或负面情绪无节制地扩大化,进而对“意义感”“价值感”产生疑惑。基于此,教师应时常与学生积极沟通、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变化,主动成为学生的疏导者,让学生能够渐渐理性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理解自己不良情绪的来源,进而消解自己的负面感受,更加积极乐观地正面生活、正面成长。

  (十)环境描写专项训练

  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为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从环境描写的选择、环境描写的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角度一一切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关于环境描写的知识。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更重视起对环境描写的识别,在写作的过程中更有意识地生成、运用环境描写。在进行专项训练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由小组成员根据某一特定题目要求,共同完成环境描写,集思广益,使环境描写变得更生动丰富。在进行个人训练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不同时期写作的环境描写进行排序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进步与改变,从而使专项训练的实用性与延展性变得更强。

  三.初中记叙文环境描写教学展望

  核心素养视角下,发展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多个方面,需要借助不同的介质,记叙文写作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法宝。对于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始终属于进行时状态,本文关于环境描写教学策略的讨论只是探索记叙文写作的一小步,在教学实施中,教师需根据不同学情灵活变换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切实提升整体学生记叙文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裕泰.浅析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文学教育2015(9):71.

  [3]霍友华.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2):76-77.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指导老师:朱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