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群文阅读”在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师在课前设定好议题,围绕议题组好多篇选文,课上师生针对议题和选文同步集体建构阅读过程,在互动中追求达成广泛共识。在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课堂要把握好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构建规范有效的群文阅读的差异课堂教学。群文阅读的差异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内驱力、成长力为目的,在事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态度、准备水平、认知风格的差异后,对其进行不同方法的指导,从而帮助其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的一种教学理念。该理念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有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差异课堂教学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的真正有意义形成、教学效果的成功展现也都源自于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他们。同时,学生是活生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的学习的主人,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标,找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兼顾差异课堂教学,助推语文课堂的个性与共性和谐统一,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教育现代化对差异课堂教学、群文阅读的需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予以十足的重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9年,国家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到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其中提出了推进该目标实现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在语文教学中,探寻有利于落实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华国栋教授在《差异教学论》中谈到:“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即差异课堂教学目标指向“立足差异,充分发展”,与“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相契合。“立足差异”代表着差异性课堂教学对受教育者的重视程度之深,要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保證其个性得到发展,其过程科学有效,既要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也要因材施教、促进发展,无论是教学的实施还是评价,都要做到“立足差异”。“充分发展”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受教育者都不能被忽视,只有他们的发展需要得以充分满足,教育公平才能体现,教育资源才能尽可能保证被均衡利用。由此可见,差异课堂教学是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一个科学有效途径。
在“群文阅读”课堂开始前,教师设定议题,根据议题选取多篇适量文本,课堂上师生围绕议题集体建构、融合阅读多文本,最终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彼此分享,以理服人。也就是说,“群文阅读”重在“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也是相吻合的。不难看出,“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为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贡献一些力量。
总而言之,差异课堂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都契合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够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帮助,是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二.“差异课堂教学”与“群文阅读”的关联
孔子的“因材施教”即主张关注个体差异,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即教学应以学生差异为基础,以满足个体需求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为目的。在教学中运用差异性,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差异课堂教学”要求语文课堂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学设计环节要照顾学生的差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不同学风的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教育的过程和结果都能凸显出公平的一面,让不同学风的学生都能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教师提前备课,预设单个或多个议题,再围绕它们选取适量、多篇、地位相当的文本,课堂上师生在单位合理时间内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集体建构,在互动探索过程中追求答案角度多样化、个性化,形成广泛一致共识。“群文阅读”包括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互动探索和共识等基本要素。“议题”绝不是随意取的,其角度是集中的,是具有可质疑、可研讨价值的开放话题,确立它的依据也是多元的,可以从感情、主题、作者、文体、写作等多个层面去确立。“多文本”不是指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量选定,一般一课时选取三至五篇,且需与“议题”联系密切,通常是课内文本或课内外搭配的文本,文本之间存在异同之处,便于课堂教学联系比较。“集体建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友好争辩的过程,是学生个性表达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从“互动探索”和“共识”两个方面来看,师生的交流研讨无论异同与否,最终都要追求一致目标——共识。但需要明确的是,“共识”不是要求最终选出标准、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推出大家个性表达中的都能被彼此相接受的结论,既能说服自己也能让参与者认同。
由此可证,“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也是在“差异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尊重学生差异,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语文教学进步、提升教育公平。当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群文阅读”的差异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群文阅读”差异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与过程
(一)尊重差异共定议题,巧整群文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安排学习任务群时,要整体规划,根据学生学段特征制定能够满足他们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语文学习任务,使他们前后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够连贯、适应。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对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学习要素的真切需求和兴趣,要综合考量每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包括他们的兴趣态度、准备水平和认知风格等,设置符合每位学生认知的学习任务。
兴趣是人们为了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者参与某种活动的内心愿望,它来源于主体内心的需求和现实生活实践。群文阅读兴趣就是学生在阅读多文本的过程中主动抓取多文本關键信息、比对读议思想内蕴、拓展丰富审美经验的一种内心倾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如:从我国的文本内容来看,有的学生偏爱古典文学文章,有的学生喜欢现当代文学;在群文阅读课堂中,可能所选的多文本中,有的学生均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只喜欢其中部分选文;对于群文阅读的其中一篇文本,有的学生只关注当中的故事情节,有的则在情感上更偏向于人物、社会环境等细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在课前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学习准备,无论是出于对议题、文本喜爱的“情感准备”,还是足量预习的“知识准备”,每位学生的准备水平不一样,存在明显差异。如:有的学生对所选议题不感兴趣,或者对多文本其中的一篇不感兴趣,造成他们对不感兴趣的内容随意预习或忽视,对感兴趣的内容认真准备;对议题和文本都感兴趣的学生中,也存在细致预习准备和简单阅读了解等情况。
学生的认知风格是有差异的,表现在认知过程层面的差异,如个体的知觉、记忆、思维等,也表现在态度、动机等方面。如:对于文本的预习,有的学生只是简单阅读以应付任务,没有分析,更有甚者,没有阅读;有的同学能巧妙地将复杂的细节融会贯通、条分缕析,求得思维的开拓,有的同学只能求得浅显的认知,却无法顺利地解决问题。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存在差异,故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要设定好,兼顾差异,选文也要有层次性,难易同存。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这对教师来说是个严格考验,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态度、准备水平和认知风格等差异,群文阅读差异课堂要求课前师生共定议题,巧整群文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熟解学生差异,课前设定议题时,可以进行师生讨论,共同定下一个或者多个议题,然后根据这些议题选取适量多篇文本,文本精选要照顾学生差异,倾听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营设多元解读环境,弹性分组集体建构
要构建群文阅读差异课堂,需要重视文本多元解读,即读者在解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要理解其中内蕴,进而作出具有个性且有说服力的解读。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规定,也符合“差异课堂教学”的“立足差异,充分发展”要求。
多元的解读环境可以依靠群文阅读课堂来实现,每位学生都是差异的存在,他们透过文本作出的解读都是具有个性色彩的,当个性鲜明时,可以弹性分组,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解读列在一起,然后集体议论,达成一定共识。如群文阅读课堂中,议题为“《孟子》雄辩艺术探寻”,选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
师:同学们围绕议题“《孟子》雄辩艺术探寻”,对标选文内容,可以纵向分解议题,但探究目标要集聚,探究过程要有序。(评价:这就是多元解读环境的营设,给予学生个性解读的权利,尊重群文阅读差异课堂。)
生1:我从《<孟子>三章》中的语言艺术层面找到了多处对比和排比修辞,所以,我想从“《孟子》对比突显、排比铺陈尽显人生道理”层面来分析找寻。
生2:《孟子》里面的文本实际上有很多类比推理,借助典型例子进行论辩,来启发我们读者。
生3:这三篇文言都表现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观点,以及他作出的行动努力,这些语言气势恢宏,论辩有力。
……
评价:学生思维发散,在教师营造的多元解读群文课堂上发表了个性解读,课堂效果走势良好。接着,教师以这三位同学的回答为例,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大组18个人,每个大组对一个同学的回答进行对标,然后再把每个大组分成三个组,每个组6个人,在这种弹性分组的情况下,每个组都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集体建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大组内,也要多营造解读环境,让多元解读效果更好。通过集体建构,每个小组派代表对标讨论点都分享了综合解读,最终形成的课堂成果颇为丰富。
从教学实施效果来看,营设群文阅读差异课堂多元解读环境十分有用,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表个性见解的机会,也让他们彼此论辩、集体建构,有了思维发散的培养。
(三)关照阅读思维差异,尊重质疑凝聚共识
学生在理解文本、议题和讨论目标等方面时存在思维上的差异,如思维方法、思维速度、思维的独立性与灵活性等。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除了前面的多元解读环境的设置,还要对标学生水平分层设置讨论点,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不能否定,要尊重质疑,想法设法引导他们凝聚共识。教学就是要从情感上兼顾每位学生,关照个性差异。如群文阅读课堂,议题“季节景物之内蕴”,选文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
师:同学们根据议题“季节景物之内蕴”,阅读这三篇“自然风光”美文,抓住重点语段,理解文本内容,赏析丰富内蕴,体会季节景物的妙趣。
生1:《春》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小草和太阳给写活了。
生2:《济南的冬天》里“请闭上眼睛想:……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和“睡”既有拟人手法,也是动词,把老城写活了,还有反问修辞,语气很有感染力。
生3:前面两篇都是散文,《秋天》则是一篇以季节为题的现代诗歌,它们的体裁不一样,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秋日景色图,有“丁丁”“圆圆”等叠词,比较短,文字直白,存在农民、渔民和牧羊女等劳动人物,感觉他们都很惬意,对此时秋天的田园生活很喜欢。
……
评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只会将基本的比喻、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找出来并分析,这是他们的成功,值得被老师鼓励。但是基于文本的学习,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基本的修辞赏析上,更要挖掘其中深层次丰富内蕴。张学凯提到:“何其芳《秋天》这首诗中,采用直陈其事的手法,因而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所以,我们要把这首诗歌挖深学透。每位学生思维存在差异,他们对标议题可以畅所欲言,最终我们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感情上分析,这三篇文本都是抒发了作者对季节美好景物的赞美和喜爱,用到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这是共同点,最终也就很好地凝聚了差异学生的广泛共识。
从教学实际来看,关照每位学生的思维差异,从差异中找共同点,让学生有共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思维也会在各自交流中得到发散。
群文阅读差异课堂的有序有效实施,在于教学要关照好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营设多元解读环境,在集体建构中形成差异互补,在多元质疑中凝聚广泛合理共识。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效果上看群文阅读差异课堂,对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和能力,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温敏,王恒波.基于微课导学的初中语文差异课堂建构[J].语文建设,2022(05):71-72+77.
[2]孙志广.差异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刘世玉.群文阅读教学的具身化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18):81-85.
[5]陶喜林.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差异化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6]徐华.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理论与实践[J].语文学刊,2008(02):36-3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8]谭颖.部编本初中语文古典诗歌多元解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三中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