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整本书阅读存在学生缺乏阅读时间和兴趣;教师教学模式落后,阅读素养不足;学校忽视阅读类课程设置与研讨;考试检测片面化,评价模式落后;阅读环境杂乱,资源不匹配等困境。为此,应创新课型,持续推进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培训,丰富教学模式和阅读技能;利用“双减”课后服务,扩充学生阅读空间;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视阅读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阅读环境,配备充足的阅读资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阅读素养 突破策略
课程改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进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经过不断地改革和修订,一直在发挥其方向标的作用,注重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其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学习任务群,把《红楼梦》等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书目。”[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方面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通过参与多样化活动分享阅读心得,丰富个人的读书经验。在教学方面,提出要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同时,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了解到多种阅读策略,考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并且进行多方位的评价。[3]课标就是方向标,自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教材也作出了改变。部编版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读原著,从目前的高中部编版教材我们那可以看出,专门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单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成为一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聚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困境,寻求问题突破路径以期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概念界定
1.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叶圣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思想。”[4]整本书阅读中的“整”代表着整体、完整、深度、深入的意思,意在由“整”到“深”。“本”是数词,但不是指一本书,它指互相关联的多本书,让学生进行整合式阅读。“书”一般为中外文学著作、文化典籍、学术论著等。所以,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一种阅读类型,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学习方式或阅读教学理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整个阅读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帮助学生在复杂的阅读资源中选择要阅读的小说,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教学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注重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大素养的培养,在促进学生语言积累与规范、思维方法掌握与整合、审美感知与体验、文化认同与归属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阅读素养
朱子读书法中提到:“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阅读是我们收获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提升阅读能力,帮助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阅读经验指学生在阅读各种各样的文本后获得的体验,是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生吸纳各种文本的表现状态,包括思考力和表达力。阅读经验发展为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融合为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学生为达到具体目标、丰富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阅读材料的能力。它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素养中的乐于阅读、在阅读中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经验、提高与社会的联系并增强社会参与等要求,对应核心素养框架的一些具体内容。阅读素养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展个人核心素养的“助推器”。个体要稳定发展核心素养,阅读是主要途径和手段。
3.整本书阅读教学与阅读素养的关系
整本书阅读因其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能够成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训练材料。首先,整本书阅读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阅读素养的提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通过阅读各种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其次,整本书阅读能够推动思维的逐步深入。整本书具有完整的话语体系、思想体系和逻辑体系,从阅读材料到思考、推理、论证、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理解、运用、反思信息的能力。
最后,由于学生的阅读是真实开展的,教师对其阅读进程十分了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根据学生素养的发展变化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整本书阅读前的指导,还是阅读中进行的活动任务,教师均应不断地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的目的。所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还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困境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以各种方式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尝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学生兴趣、教师教学、课程设置、考试评价和阅读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學生缺乏阅读时间和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把阅读当做还债,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过程具有充分的兴趣,是保证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法宝。但是随着学习压力的骤增,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变得随心所欲。大部分学生每天在学校需要上满八节课,课余时间本就不多,还要被各种作业和考试所支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使阅读变得零散、间断,没有时间进行深入阅读。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整合,理解其中的内涵与精髓。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动力去思考。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学生倾向于篇幅短小的网络小说和漫画,对经典著作的阅读缺乏兴趣。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来说,网络小说具有娱乐化、即时性、随意性等特点,能够满足阅读期待和缓解学习压力。但是这些文章对他们的思维训练、语言能力、文化积淀帮助很少。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对长篇文章产生厌烦心理,还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教学模式落后,阅读素养不足
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现在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不够清楚,没有认识到整本书能够提供完整的文化场域、培养阅读素养、丰富语言材料等优势。从而使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也就不能达到预期。教师们习惯了传统的篇章阅读的教学方法,依据考试题型压缩内容,通过知识点串讲的方式把重难点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背诵以应付考试。这就背离了我们进行阅读的初衷,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心理,失去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有待提升。现如今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紧张,教师能够静心看书的时间很少,对于不同书籍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掌握不准。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很多学生不具备独立制定阅读计划的能力,不能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出指导和建议。“把小说当小说读,把诗歌当诗歌读,把散文当散文读,在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上都是不同的。”[6]教师具有较强的阅读素养是进行阅读指导的前提,只有提升了自身的阅读素养,才能在阅读指导中进行有的放矢。恰当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有合理的课程安排予以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三)学校忽视阅读类课程设置与研讨
自从新课标出台以来,整本书阅读就成为了语文课程的一部分,阅读课程的实施效果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学校并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整本书阅读。一方面,“学校没有安排阅读类课程,阅读成为了语文老师的任务,把阅读课纳入语文课上实施。”[7]然而本身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就复杂繁多,可以分给阅读的时间就很少。其次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指导,导致语文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通常将阅读活动安排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去读。学生没了约束和指导,自然而然变成了应付教师的任务。
另一方面,学校没有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与阅读有关课程的备课活动与研讨。如果不能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就没有办法保证教学的质量。很多教师没有经过统一的指导,不懂得如何去开展阅读课。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随意,通过把握考试内容来进行备课。在阅读指导时,强调背诵文本内容,利用技巧答题。忽视个性化表达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偏离了阅读的本质。同时,课程的设置就需要有相应的评价制度,才能让师生了解现阶段的阅读情况,并作适当的调整。
(四)考试检测片面化,评价模式落后
在整本書阅读开展过程中,评价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家长最信赖的就是语文期末考试成绩。然而通过对部分学校的期末试卷进行调查发现,阅读只占总分的很小一部分,题目类型偏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文章信息的检索,评估类题目很少。这显然难以检测到学生的阅读素养,体现不出学生语言表达、批判思维、阅读分析的能力。在唯分数论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一个家长会不重视考试分数,只考虑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这就会导致,学生想要获得高的分数,就要对知识点进行逐字逐句的背诵,没时间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因为这样更符合他们对考试分数的需求。
其次,对整本书阅读的成果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班级人数众多,阅读评价考核不同于其他评价,不仅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检测,而且还需要观察到学生思维的变化,教师往往力所不及。另一方面是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为口头评价,不具有个性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近年来,多地对高考试卷进行探索,但是有些题目不需要阅读整本书依然可以做答。到底怎样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呢?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完备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推动阅读课的实施,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我们还需注意到物质保障,适当的阅读环境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五)阅读环境杂乱,资源不匹配
文化环境为我们提供物质和精神基础,是阅读持续进行的必要保障,影响着个体阅读素养的发展。图书馆是师生进行阅读的必要环境,而多数学校不是让图书馆成为摆设就是图书馆资源匮乏。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即使有图书馆,也存在着书籍杂乱陈旧、数目较少,空间狭小、甚至不开放等问题。没有阅读的资源和环境支持,使学生想要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却找不到书籍,久而久之也就打消了继续阅读的想法。
另一方面,很多图书馆存在着无人管理的现像。由于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导致书籍摆放杂乱,学生不能很好地找到书籍,进入图书馆后像无头苍蝇一样,没人引导和推荐书目。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偷书藏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同时很多学校积极响应世界读书日的号召。举办读书分享会、读书讲座、演讲活动等。文化活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在其中可以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但是目前多校读书活动呈现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营销为目的的倾向。这样不仅破坏了读书活动的引导功能,还会加重社会浮躁和焦虑,背离了文化传播的意义。
总之,虽然在新课标中不断提及整本书阅读和阅读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众多的困难。这些不仅涉及到个人层面,还有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
为了有针对性、高效能地解决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境,综合性地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我们亟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创新课型,持续推进学生阅读兴趣
不同的课型必然有不同的教学过程结构,创新多样课型有利于针对不同的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保持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首先是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融入作者介绍和人物关系。“情景教学强调创设典型场景,在利用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注重将学生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8]学生在情境中保持浓厚的兴趣,把握基本内容,为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其次是助读课,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教师指导学生依据书籍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阅读任务,任务的设定要符合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持续推进阅读动机。
再次是研读课,开展专题讨论。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疑虑,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进度和疑惑,收集班内具有代表性问题,开展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必要时给予点拨和解答,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探讨。最后是展示课,形成阅读成果。当读完整本书的时候,学生有很多的想法和成果。可以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思维导图等作品进行展示,也可以开展话剧表演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导入到推进再到展示,培养理解鉴赏和感知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教师培训,丰富教学模式和阅读技能
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地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整本书阅读相较于传统教学来说,属于新兴事物、跨界融合。在教学中中,需要专业知识的护航,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研讨会和教师交流培训会,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让一线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在探讨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保证整本书阅读的顺利进行。叶圣陶先生说过:“我要告诉准备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青年人,在不断‘付出的岁月里,同时要源源不断的谋求‘收入——就是说努力进修。”[9]
在交流培训前,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和实践经验。如果自身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阅读,没有一定的阅读经历,怎么进行交流呢!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外,不能忽视自身阅读素养的提升。每天在监督学生阅读进度的同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共读,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也可以通过各种推荐数目,阅读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适合什么样的文本,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双减”课后服务,扩充学生阅读空间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学生身心松绑后,如何用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来填充减负后的空白,减少教育事业退化的风险。所以,“系统性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怎么减,有效建立与双减相适应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才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之举。”[10]笔者认为可以减少碎片化阅读,为整本书阅读释放时间。延长课后服务的政策,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活动时间,高效率利用好这两个小时,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带动学生读整本的书。
实现课内引读课外自读,不是说占用学生的课后服务时间,那样的话课后服务最终还是成为了课程表的一部分。在课上进行导读,助读等课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给予指导。“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11]设置专门的教师研讨会,鼓励教师协同备课,探索最有效的阅读课程实施路径,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视阅读素养的提升
目前,考试内容仍然倾向于对知识点的考察和检索,如果不能改变考试内容本身,人们还是会选择机械化学习。整本书阅读活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有新的思维,这与目前高考追求的理念相契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于对方法进行考查,如果涉及内容考查,也应着重于阅读经验或阅读体验,考查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在設定题目时创设多角度的解读方法,把日常读书的思考与考试情境结合起来,留给学生阐述观点的空间。例如:以自己读过的两部作品为例,分析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还可以考察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这是非常独特的。
此外,在平时的阅读评价中我们可以借鉴弗雷德.克托帕根的核心反思评价模型。“从内在的心理层面和外在的技术层面,到最终的结果层面,来对教学进行多方面的反思和评价。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整本书阅读多元综合评价模型。”[12]如此在教学中就能够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是学生素养提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五)营造良好阅读环境,配备充足的阅读资源
在不同的阅读环境中,阅读的质量是不同的。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都要具备充足的阅读资源,并且配备管理者,为学生构建适宜的阅读氛围。在学校层面,开展师生共读,把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打造成书房,在这个书房里,学生养成安静的习惯。教师可以读专业提升类书籍,也可以读一读学生喜欢的书,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同龄人。在家庭层面,开展亲子共读,给孩子一个能静心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家长和孩子共同拥有这个空间,一起阅读,共同成长。家长可以读一些儿童心理学或教育方法类的书,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给予他们更好地指导。
在社会层面,“双减”政策下实体书店的人变多了,成为课后公共阅读的阵地之一。孩子们的课后时间多了,对课外阅读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实体书店打造课后阅读服务平台,是与时俱进之举,值得细化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相比国有大型书城,有的民营书店引入线上线下书法教学课,开展公益讲座。有的书店与当地阅读推广人合作,共同开发习惯养成、传统佳节、红色文化等主题课程。利用书店公共阅读空间向孩子们推广内容资源,都是创建书香氛围的应时之举。
总之,整本书阅读在实施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不断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使之适应当下的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李怀源.叶圣陶“读整本书”教学理论体系及现实意义[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4):44-52.
[5]葉圣陶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3.
[6]王荣生著.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67.
[7]李丽,刘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及其课程化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4):61-66.
[8]李吉林著.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9]叶圣陶著;张圣华编.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3.
[10]龙宝新.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兼论“双减”政策的限度与增能[J].南京社会科学,2021(10):146-155.
[11]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20-26+49.
[12]蔡伟,赵丹,李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2):103-108.
基金项目: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统编历史教科书国家认同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NDJC270YB);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十四五”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教育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