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与人教版相比,“一课多篇”体系是中学语文部编教材编写体例最为显著的形式之一,直接聚焦于编者的编写意图和课程内容指向。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助读系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落脚点。在备课和教学中借助助读系统中的“学习提示”,能够为教师教学“一课多篇”体系指明正确教学方向、准确设置教学目标、科学检测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课多篇 学习提示 策略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与人教版相比有很大改变,如在教材内容中,一改单篇成课的编排,而是按照某种语文要素将几篇选文编为一课内容,呈现“一课多篇”的体系,按照目前的阅读教学体系,这一课中的几篇选文被划分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模式;在编排结构上,将人教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变成了“学习提示”,相对应的功能系统也由“作业系统”转变成了“助读系统”。“且学习提示的设置是以‘课为单位的,在每一课后出现,而非在每一篇后出现,教师则可以将学习提示中的重点转化为教学提示。”[1]本文将以《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这一课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利用“学习提示”对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明确教学定位及价值
助读系统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设计的一系列辅助资料,“学习提示”作为其中的一大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的辅助阅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撑。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人文主题是探究“生命的诗意”。在这一课之后的“学习提示”中指出了两首诗歌的主旨思想,开门见山地展现了诗人不同的人生命运,意在引领学生体味选择下蕴藏的人生哲思。可见,“学习提示”下的文字資料是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的细化。在课下提示之后的文字着墨于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处大有异同。在这单元的单元导语处提及该单元的主要任务有四处:(1)在反复朗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诗词的魅力;(2)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4)尝试写文学短评。这也是本单元主要想要养成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课的助读材料中主要提及了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用较大的文字篇幅来表述本课的学习内容。“背诵《短歌行》。”更是表达了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时对于此篇诗歌的侧重。故根据“学习提示”,并结合单元导语,可明确地知悉该课首先带学生进入古代传统诗歌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与后一课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而言,这两首诗歌更为简单,在单元伊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让学生过多产生畏难情绪。结合“学习提示”,两首诗歌的重难点突出,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便能够加以理解,且依据辅助材料,提示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更为侧重《短歌行》。
“学习提示”除了明确指出本课隶属的任务群下的目标,定位教学方向外,还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认清选篇的艺术特征,感受本课的教学价值。就“学习提示”本身而言,在统编教材中取代了人教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位置,一改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不再进行枯燥无味的练习,调整厌烦心理。教材编排不仅仅落于破碎的知识点、不成体系的知识链,聚焦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是改为“学习提示”,涉及语言、文化、思维、审美等方面,注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养成。就《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这课来说,选篇本身的形式与“学习提示”的内容可明了这一课均为古体诗歌,仔细揣摩提示中的文字可知该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故在教学本课教学时应唤起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悟中华底蕴。
二.融入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提示”通常被解释“给予提醒和解释”,如此看来主要起提示的作用。温儒敏具体指出“学习提示”的功能有三:“激发学习兴趣;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读懂课文;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2]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利用与开发各自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3]故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提示”,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
(一)找准教学策略
“学习提示”是编者意图的体现,教师需根据这一助读系统,从中找到最为符合这一课的教学策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共同构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其中,《短歌行》是教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是自读课文。“学习提示”的第一段先分别指出两首诗歌的主题,再用较大篇幅明确指出两诗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给了我们教学的方向,根据“一课多篇”的编排体系,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语文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中强调“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可以有效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故此,根据“学习提示”的引导,为教师教学这“一课”体系确立了教学策略,教师示范引导《短歌行》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学生自主归纳《归园田居》(其一)诸方面的特点。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进行教学,既符合这一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也符合“教读+自读”这一阅读教学体系的要求。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从位置和篇幅的角度来看,在“学习提示”的开头部分就直接指明了两篇诗歌的学习主题“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具有结论先入的特点。故本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像传统的课文一样,归纳总结诗歌的主旨意蕴,而是引导学生体味两位诗人别样的人生选择及其背后的原因。在第一段段中的文字中详尽地指出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的不同之处,这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结合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以及课程标准对于这一单元的要求来看,此课的教学重难点确是如此。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不仅是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落实,也有利于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分解化要求。有效解读每一课的“学习提示”,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落实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设计教学活动
学习提示”是编写者教学意图的体现,是承载单元学习任务的支架,而单元学习任务是实现学习任务群的载体。巧妙利用“学习提示”这一支架,设计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本课据此设计两个活动:“探寻诗人生命抉择之因”和“体味诗歌艺术手法之妙”。
活动一:“探寻诗人生命抉择之因”
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提示”的阅读主体,“学习提示”对二者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针对教师来说,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切入点、教学设计思路。
1.设疑激趣
“学习提示相比单元导语更为具体指出选文的主题意蕴和表达特点。”[4]在这课的“学习提示”中已指出主旨思想,那么教师如何利用呢?笔者认为“于无疑处设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充分利用已总结好的主旨,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原委,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故笔者设置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找出“藏于诗句中的人生抉择”,鉴于《短歌行》是一篇教读课文,本首诗歌中有大量的典故,学生只能借助课下注释对其做出一些粗略的理解,教师需加以补充拓展。《归园田居》(其一)的语言平朴直白,应鼓励学生自己探寻答案,最后利用表格归纳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中找出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有益于自学习惯的养成。学生品读诗句,能够真正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行深层阅读。利用“学习提示”设置的第一个活动,打破了常规的归纳式阅读,采用演绎式推理来进行教学活动更符合现代教育价值“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
2.得法解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提示”中指明用“知人论世”和“诵读”的方法来领悟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本诗教学的落脚点。在第一个活动中已从诗句本身找出二人选择不同命运的原因,现在可以借助“学的习提示”指出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探究。故笔者在此时引入二人的创作背景,以解开二人人生志向抉择的谜团。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创作《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教师应选择最贴合时代背景的。通过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在探寻完二人的人生志趣抉择之后,利用“诵读”的方法,增加与文字的互动,以语入境,从字里行间中体会诗人的思想,设身处地地体味二人的生命选择。比如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陶渊明,再带入身份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的前四句,感受官场混浊的氛围与自身的气质的矛盾,便能感受官场鱼龙混杂、将人束缚之感。只有读出来,才能将自己带入其中,真正去浸染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学习提示”所指出的方法对于解决本课的难点来说大有裨益,因而在上课的时候应巧妙利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适时借助教学方法,有益于学生读懂、读透课文。
活动二:“体味诗歌艺术手法之妙”
“学习提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支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抓手,第一段的第二点指出二首古体诗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之处,编者之意呼之欲出,应该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两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根据“学习提示”的引导,本课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会让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结合第一个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设计如下:先引导学生寻找《短歌行》中诗人的人生抉择及原因、归纳总结诗歌的体裁、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让学生自主概括后,教师进行总结,将其梳理为表格。以此为凭借,引导学生找出《归园田居》(其一)中相应的诗歌体裁、语言风格及表达技巧,让学生对诗人的志向进行总结。根据“学习提示”,分别对两首诗歌的关联处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对诗歌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根据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找出这几方面的特点并进行分析,对于《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归纳总结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学生可能会指出数种,“学习提示”处明确指出《归园田居》(其一)善用白描的手法,故教师应该带着学生重点赏析这种手法,让学生仔细品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四句话,从色彩、声音、远近之处来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恬淡,从而感受本首诗歌平淡舒缓的语言特点。学习《短歌行》时,重点抓住诗歌的典故,如古诗中借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来表达对于人才的思学来说念,实际上言外有意,诗人更想表达的是后一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以此来比喻诗人对于贤才的极度渴望。抓住重点的艺术手法赏析,更能让学生切身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同时,在“学习提示”中提到“要在诵读中体会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古代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3]故在此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加诵读,细细揣摩。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相比于割裂的单篇教学而言,让学生的思维从表层的记忆性理解走向深层的探究性理解。利用“学习提示”为抓手设计教学活动,有助于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
三.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习提示”可以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路径。如在本课“学习提示”的第二段指出“背诵《短歌行》。”学生在学完这课后能够背诵古诗是教学任务的基础性落实,是在达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因此,学生背诵古诗,是在通过不断的积累素养来培养语感,真正践行语文的基本素养,可以以此来带动其他核心素养的达成。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说明这一课的教学是有一定成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重要的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学习提示”所提及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如诵读,让学生运用个人诵读或者是分组读等多种方法检查学生是否读出韵味和节奏,既不具备极强的功利心,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提示”中的文字篇幅短小,但字里行间都值得读者去细细揣摩,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精妙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搭建好支架网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只要抓住其中的学习策略,学习一课时,将其用精、用活,便能在之后的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作为辅助材料,“学习提示”不仅是在学生学完诗歌后进行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标准,也可以在是在学生学习该课之前进行评测的依据。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结合“学习提示”及其他辅助性材料自主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其预习效果进行检验。比如在这一课中尝试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诗人人生抉择后的原因,以此来决定教师是否深入讲解或者做出必要的补充。
“学习提示”是单元主题的提炼,是单元学习任务的细化体现,对蕴含着语文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一课多篇”体系来说,具备重要的教学价值。它既指明了教学重难点,也提供了教学路径。由此可见,学习提示”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整个单元的“学习提示”,有助于将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刘惠.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谈统编高中教材“一课多篇”的编排与教学[J].语文建设,2021(15):55-58.
[2]温儒敏.“学习”與“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20(08):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陈磊.入格与出格: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实施“范式”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5):106-110.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