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字经》中生命观的意蕴及教育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4660
陈泓睿 马小添

  内容摘要:蒙学教材蕴含对生命、人性等命题的探讨,具有十分厚重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分析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蒙童教材文本,探索其中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论述,总结出生命整全性、道德优先性、教育导向性三个方面的生命观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本体、教育修身和教育人文三个层面剖析蒙学教材对当代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启示,重点突出敬畏生命,完善人格,心怀家国这三种路径,试图多维度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推进和改善提供思路。

  关键词:蒙学教材 三字经 生命观 生命教育

  人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渗透、学生“空心病”现象显著等境况,当务之急是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本真、提升生命价值。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待健全的学生,难以自觉地对生命进行抽象、理性、整全的审视,更需要专业的教育行为加以科学引导。其中,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促使学生反思生命本质,审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教育活动。随着当今传统文化的复苏,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蒙學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古代蒙童接受教育的年龄与现代中小学生相仿,在现代教育中仍有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针对蒙童的教育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格,是“使人成人”,即从人的自然生命升华到精神生命的塑造。在蒙学经典教材《三字经》的文本中,体现了以编者所代表的文化团体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使生命教育有了理论之根,探究其中有关生命的思考和论述,将之合理运用到当代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之中,有助于为当下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注入传统的智慧和活力。

  一.《三字经》生命观的意蕴

  《三字经》作为儒家的代表作,被称作“蒙学之冠”,是我国古代最经典的幼儿识字教材之一,蕴含了儒家学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人格培养的洞察,具有厚重的生命教育价值。

  1、自然生命观:人性本善,自然秩序

  作为中国主流的思想文化主张,儒家开创了“人”的先河。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1]。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人性”,这是生命的自然属性。人性问题在生命观和生命教育中是一个根本问题,只有对人性有深刻准确的认识,才能更有效地对生命进行教育[2]。《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的“性”指的就是自然天性。人诞生之初,先天具备仁义礼智等善良属性。但尽管天性相近,后天的习性却因为环境的不同而相差甚远。因此,善良的自然天性也需要后天的教化加以引导,生命的过程就是顺应并发扬人自然天性中的善的过程。编者直指生命的本质属性,重视教育在引导人的向善本性中的作用,个体自然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3]13从生命观的视角分析,编者意在表明宇宙万物皆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要顺应而不可违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反复循环;水、火、木、金、土这“五行”相生相克,一切皆有规则,源于运数。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不能改变顺序。仁、义、礼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智、信才能得到有效运用。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都要得到尊重,生命的发展才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社会生命观:礼仪孝悌,道德伦理

  《三字经》虽然是中国古代蒙童的识字课本,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但伦理道德教育却贯穿全书。儒家认为自然生命的存在是为了追求道德的至善,当人的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发生冲突时,应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种强调义理、道德完善、生命伦理的观点在《三字经》中都有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3]9是在说,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通过学习,不能明白义理。作为儿女,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尊师亲友的习性并且学习礼仪规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各种复杂的人伦关系都要靠礼仪来规范[4]。

  再者,社会生命要建立在人与外界事物相联系的基础上。正所谓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3]17要想维护好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等复杂的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就必须做到重恩情、懂和顺、知友爱、会恭敬、讲尊卑、守诚信、表忠心。这体现出儒家是在人与外界的关系中考察人的生命,认为生命存于世间,实际上是存于各种人伦关系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5]。自然生命的确需要知识见闻,前提是将伦理道德、礼仪规范融入生命中,以此指导自身行为。

  3、精神生命观:积极出世,有所作为

  生命价值如何发挥的问题涉及到生命的最高层次。儒家认为,积极承担社会使命才是人正确的生命态度。《三字经》鼓励青少年立志,一方面,劝诫学生立志要早。通过祖莹八岁写诗,李泌七岁作赋,向学生说明及早确立志向,珍惜大好时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立志要高。通过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车胤借助萤火夜读等名人故事,使青少年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字经》最后再次向学生强调勤学苦读、建功立业乃人生大事,体现出儒家对终极价值——精神生命——的关注。“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3]52个体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获得不靠财富多寡体现,而在于生命的责任与担当。个体自然生命虽然有限,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长久地传承下去,成为影响后人的精神遗产。因此,生命存在于世要积极作为,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实现对自身生命的升华。

  二.《三字经》生命观的特征

  1、生命整全性

  通过分析《三字经》的内容可以发现,编者始终将个体生命看作一个整体和全过程,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第一,全篇以生命初始本质——向善性——为逻辑起点,指出人的天赋秉性是向善的,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这种善性,使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事物的附庸。第二,个体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教导儿童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人事共处,人在社会性过程中才能达到理想的自我与他人的统一[6]。后天环境对人性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要通过教育来保存和发扬人性之善。第三,编者鼓励学生勤奋学习,长大后学以致用,将个体生命指向“内圣而外王”的境界,认为个体生命是一种实践样态,个体在生命实践中才能获得生命的整全发展[6]。《三字经》以“人性善”为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教导儿童尊师敬长、孝顺父母。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塑造健全人格并且积极作为,构成了生命的整全之道。

  2、道德优先性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三字经》将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认为人先要修养自身德行。“首孝悌,次见闻。”[3]11是在说做人先学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之道,其次才是增长见闻。孝、悌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深远,也是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7]。这些都体现出伦理道德教育对蒙学教材的渗透。在中国教育文化中,“重德”一直是教育主线,而对“德”的重视和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就具体外化为对“礼”的要求和培养[8]。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宜。”[3]9表明礼仪规范要从小培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3]10是利用孩童孝顺亲人、尊重兄长的例子重申礼仪规范的重要性。编者自然地将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安排进教材,既便于使受教育者接受,又与儿童实际相结合。

  3、教育导向性

  《三字经》编者认为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后天环境密不可分,在从“性相近”到“习相远”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后天教育,个体生命会被原始性冲动所裹挟,善良天性可能受到环境的负面影响。从孟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多次搬家;到窦燕山家教有方,培养的孩子个个都声名远扬;再到告诫教师在教育過程中要严格要求,不要懒惰懈怠。这些案例说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这三种途径都对生命成长有导向作用,只有持之以恒地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保持人性之善端,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三字经》还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儿童进行教育,劝诫学子勤奋刻苦,磨练心志,早日成才。人是环境的产物,个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环境的影响,虽然外部环境与后天教育是影响生命发展的外部非决定性因素,但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转换,也可以使之举足轻重。

  三.《三字经》生命观的教育启示

  教育作为呵护生命、浸润生命、涵养生命的关键一环,应该聚焦生命本身再谈其发展。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践踏和漠视生命的行为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重智轻德的教育功利风气滋长,人生意义感普遍缺失,对生命教育进行反思与完善十分必要。儒家思想作为传统主流思想,对生命的思考囊括了贵生重死的自然生命态度、和谐仁爱的社会生命主张以及内圣外王的精神生命追求等生死智慧[9]。蒙学教材《三字经》吸收了儒家生命观的精髓,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在教育本位、教育修身和教育人文这三方面为基础教育场域的生命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1、教育本位:敬畏生命,引导向善

  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处在生理和心理不平衡的特殊时期,是非观和价值观摇摆不定,容易发生暴力性犯罪、冲动型犯罪等漠视生命的社会事件。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更加注重自我感受与自我实现。在与他人相处时,“和谐友好”已不再是他们的待人之道,“标新立异”成为新的追求,主体与主体之间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古代蒙童读物注重在儿童尚未出现不良行为前,就用便于接受的方式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授给他们,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强化这些行为,内化为内在的一个可供参照的价值标准,当代中小学生命教育也可以有效借鉴这一思路。事实上,中小学生的成长大多在学校中实现,较少受到复杂社会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功能,从人性善出发,利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唤醒个体内心深处的善念与良知,科学引导其行为规范和惯习,使学生学会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让和谐友善的价值取向贯穿到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明白生命的意义可能还太抽象与空洞,但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个体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做到敬畏生命则是可以通过从小的教育引导来实现的。

  2、教育修身:完善人格,走向道德

  中小学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风气,容易造成人的片面发展、道德感阙失与异化,生命教育的发展完善对于改善教育界的这些困境有积极作用。我国学者冯建军也认为,“生命教育必须走向道德,它要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10]《三字经》强调生命的伦理道德价值,以黄香、孔融等知名历史人物的事迹予以辅证,说明仁爱、孝悌等伦理道德对稳定人伦关系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在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也须通过道德教化教会学生仁、爱、孝、悌、礼、信等优秀道德品质,利用系列活动使学生践行生命伦理。同时,生命教育的教材编写要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之前提下,注意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层次性。在显性传授生命知识与隐性渗透生命伦理的基础上,还应该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在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体验。人是合乎目的性和价值性的存在,当代中小学的生命教育要努力唤醒生命的责任与担当,从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从人际中注重人的价值[11],培养仁爱精神与同情心,人与人之间才能够享受和睦相处的乐趣,开启生命与生命之间真正有意义的联结。

  3、教育人文:心怀家国,集体精神

  生命教育不仅在个体自然生命的保存、社会生命的塑造中起重要作用,更在其精神生命的探寻中发挥价值。“人虽然是一个有限性的存在,但同时也是一个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存在,人一直在追求其所是的本真状态,也在追求其所不是的状态。”[12]现如今,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浮躁风气蔓延,导致部分学生进取心不足,意志品质不坚定,难以树立远大且坚定的志向。在此背景下,生命教育更应该突破仅仅针对预防自杀、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将价值取向逐渐拓展到求索生命价值、关注人的精神生命的范畴。少年时期正是人生上升的关键阶段,《三字经》坚信生命应有所作为,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勇敢追求、刻苦努力,传播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价值观,透露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入世拼搏精神。“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2]51意在告诫学生在幼年时就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做出对国家、对人民都有益的事业成就。当代中小学的生命教育要让学习者将学习效果和家国荣誉联系起来,让学生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窦燕山的五个孩子成功登科,源于他有效的家庭教育和正确的人生信仰,而这些又源于他们将小家、小我同大国、大我紧密联系,拥有家国兴衰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将伟大功绩与不朽精神留存于世,福泽后人,自己的生命便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续,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孝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13.

  [2]方桃华.蒙学的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3]李逸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李良品.《三字经》的成书过程与编者归属考略[J].社会科学家,2004,(05): 156-160.

  [5]董振娟,陆信礼.儒道生命观及其对当代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17,(20):30-33.

  [6]顾高燕,张姝玥.论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01):38-45.

  [7]李莹莹.教育学视野下的《三字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4):75-76.

  [8]李卓林.《三字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9]邵珺.先秦儒家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29(10):48-51.

  [10]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 教育研究,2014,35(06):33-40.

  [11]张艳清.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46-50.

  [12]刘济良等.关注生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