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期幼儿在逻辑思维形成前,都是以形象思维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幼儿只能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思想、情感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幼儿的绘画时幼儿全部自我的表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其中的示范是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之一,示范是美术教育活动中所需的直观教具,是幼儿学习绘画各种物体的参照物,示范的出现在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和人们思想的不断深化,示范被认为是束缚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打击幼儿绘画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教学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有一段阐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然而,在众多的反对浪潮中,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并没有绝迹,反而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这样一个利弊参半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运用正确与错误来判断未免过于武断,似乎对于示范的取舍,还应作慎重考虑。绘画作为一种形象艺术的表述,只要示范不作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幼儿的创造,仍然会再绘画教学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
一.学前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兴趣
绘画是一门视觉的艺术活动,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感知美的能力相对比较匮乏,单纯的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幼儿去理解绘画,想象出画面,幼儿的兴趣难以持久。晦涩的语言不能更多的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美的感受能力。教师运用示范将语言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图像化,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与热情。
(二)为幼儿绘画提供参考
教师在课堂及时给与幼儿正确的示范作画,幼儿能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或者重点,才可能真正领会,特别是对于幼儿当场提出的问题,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方能令人满意。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越来越丰富,但是对于实物、情景的审美感知能力仍然有限,对物体的概括、分析能力也不够强。一副好的范画,把合理构图、物体基本特征以及美好的物体形象呈现给幼儿,给幼儿以视觉的冲击,为幼儿提供正确的绘画参考,也能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物体的清晰意象。
(三)丰富幼儿绘画经验、绘画技能
无范例的教学思路是:幼儿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取记忆并加以重新组合后创作图画。有范例的教学思路是: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教师出示范例—重难点示范—幼儿作画—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从效果来看,无范例的幼儿绘画作品各不相同,但幼儿的表现技能欠缺,画面凌乱、构图随意。有范例的幼儿绘画内容相似,构图稍有变化,基本绘画技能、绘画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表达出来,能增加幼儿的绘画经验。避免了幼儿脑中有想法却无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又避免了幼儿的绘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难以在突破而造成的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延误。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所选用的范例是丰富多样的,并且有意识的在扩展幼儿欣赏、感知的艺术空间,丰富幼儿的审美感知与审美情趣。比如在绘画中如何从范画的构图、色彩中体会意境等,在欣赏中外名画时是从哪些角度、线条、内容去感受作者的绘画情感和索要表达的意图,在幼儿的视觉和内心给予冲击和意象,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学前绘画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分析
(一)示范过程中的有益经验
1.示范激发幼儿兴趣,加强幼儿对事物形体的概括能力
正确的教师示范,是幼儿与教师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在时刻观察幼儿对示范画的兴趣与热情,并能根据活动的气氛来调节活动内容,保证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愉快的学会如何对物体形象的概括、总结,把教师的示范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大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已有一些自己的绘画经验和技能,但是这些技能并不是其运用自如的,教师的正确示范是加强大班幼儿对事物形体概括的一个有效途径。
2.教师示范为幼儿提供构图合理的范画进行临摹
学前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其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一些绘画范例构图对于幼儿来说过于艰涩,难以理解和模仿。教师所选择的绘画范例构图、内容是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绘画技巧的,易于幼儿掌握和理解,再此基础上幼儿对范画进行模仿或参考,能进一步了解绘画的思维以及绘画思路,幼儿绘画才能逐步进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正确的把握好形象的结构特征,学会合理布局整个画面和色彩。
3.启发和引导幼儿的思路,有效地进行绘画活动
学前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方式,但是仍然有相当的幼儿虽然想竭力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却往往因种种原因他画不出来,或者画出来别人却看不懂,此时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可以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如何让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引导幼儿对绘画中的重难点的进行理解和突破。
(二)示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抹杀幼儿绘画想象,易养成“复制型儿童”
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旺盛的时间段,教师的示范给幼儿带来惊讶和完善印象的同时,却也使幼儿由于可以的模仿教师的示范而丧失了仔细观察、回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进行再加工。即便是教师的示范可以画的更好些,也会担心幼儿模仿、画不了而进行改動。幼儿看到这样的示范,虽然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绘画作品,但却会对示范产生依赖,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复制型儿童”,对幼儿的绘画想象产生巨大的影响。
2.示范的形式单一,使幼儿习惯于一种风格
每个幼儿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可即便每个教师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强,也不可避免地重复自己的风格,尤其是教师的绘画示范,可能几年或者十几年的绘画形式都是一模一样的。且每个教师的独特风格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幼儿,幼儿长期的处于一种教学模式下,尤其是易养成习惯、模仿能力强、不确定因素多的大班幼儿,会使幼儿习惯于一种绘画风格,无法或很难进行其他突破。
3.教师缺乏示范经验,存在不正确的示范教学程序和方法
因为各种内因和外因,学前教师队伍并不是一个具有严格规定的、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接受的教育、经验也对幼儿的绘画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即便是一个优秀的学前教师其艺术表现能力再强,但是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画家,也会存在教学经验的不足与错误。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正确的示范教学程序和方法对幼儿的错误影响,导致的并不只是绘画程序中的错与对,有时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
4.示范过程中难以照顾到幼儿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拥有者不同的个性和差别,加之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与价值观的不同,虽然幼儿绘画中一直在提倡“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幼儿为本”,但是我国幼儿园的现状决定着“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幼儿为本”的难以实施和困难前行。绘画过程中每个幼儿的思想和思考方法的不同,让让教师在绘画示范活动中难以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
三.改进大班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建议
(一)教师示范要留有余地,启发式示
教师的示范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用示范,幼儿能随意画出心中的想象和愿望。所以,教师的示范要合理,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趣味性、童真性,指导要恰当,在示范时可以向幼儿示范本次绘画的重难点,简单、明了的突出示范中的新内容,开放性的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和幼儿进行对话,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
(二)教师示范内容、材料要丰富多样,体现民族文化
选择的示范内容不仅只局限于世界名画还可以选择好的儿童读物、幼儿自己的作品、实际生活中看不到的事物等,还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民族文、民族精神愈来愈深入人心的现在,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是有利于其发展的,教师在对幼儿示范时,加入适量的民族元素,培養幼儿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精神。
(三)示范要控制时间、把握度
示范时间一般来说为8—10分钟,时间长短影响着幼儿绘画想象的发挥。如果教师示范时间过长,容易在幼儿的脑海中产生定形,影响着幼儿想象的发挥,导致“复制型儿童”。当幼儿无法从观察实物或活动中直接看到时,幼儿无法根据已有经验画出自己想表达的作品时,要适时把握时机出示相应示范。
(四)示范过程中因材施教,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绘画内容不存在对与错,在绘画过程中应采取不过分干涉,不批评的教学思想,让幼儿自由发挥,绘画中的“因材施教”要符合大班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的意见与想法,多于幼儿沟通交流,理解幼儿绘画的原因。给幼儿提供个人绘画展示的平台,这样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每个儿童对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还便于对个别掌握不好的单独辅导。
综上所述,绘画是幼儿的另一种语言,绘画是发展这种“内在语言”表达的最好方式。正确的有益的教师示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儿绘画中能得到教师合理、正确的示范,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的发展进行快速提高,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快乐、充满形象的绘画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教育探索,2012
[2]耿姗.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类的APP的现状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16
(作者介绍:刚萌,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曾凡芹,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