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统编初中语文诗歌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并设置三个学习任务:学习鉴赏诗歌、诗歌朗诵、诗歌创作。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阅读、实践与写作的训练模式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与诗歌单元的特点相契合,教师可以将诗歌单元的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结合起来。在项目预备阶段,聚焦核心知识,明确本质问题,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在项目实施阶段明确学习路径、自主探究、制作项目成果;项目结题阶段,进行多方面的量化评价。通过诗歌单元的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特点;有感情、有技巧地进行诗歌的诵读;有条理、有逻辑地实现诗歌的创作,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 诗歌单元 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杜威弟子克伯屈提出以学生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解决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化学习始终以真实情境下的目标任务推动学生学习,与传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主题活动不同,它是一种深度探究与实践的教学活动。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单元在课标理念下,对“活动·探究”单元进行创新性编写,其教学活动按照“学生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三个步骤展开,激励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课文打破单篇教学的模式,将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围绕一定的语文学习任务,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借助项目化学习这一种实践模式,设计“活动·探究”的教学活动,既是丰富语文教学的积极尝试,也是提升学生深度思考与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将初中语文诗歌单元与项目化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提取单元核心知识引领学生走入学习情境,确定驱动任务,明晰学习路径,实施多元评价,便可以将诗歌单元的教学落实,助推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学习,让学生在单元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内化知识、涵养情怀、提高能力。
一.聚焦核心知识,情境驱动化“知”为“行”
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境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深度的语文实践活动,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够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因此,项目化学习要围绕核心知识来开展,情境驱动化“知”为“行”,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将所学的学科核心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指出“语文课程的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所以诗歌单元的项目化学习,必须依托单元主题,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以驱动性问题为统领,围绕主题统整各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和探究意义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是提炼单元的核心知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诗歌单元主旨清晰,价值导向鲜明。围绕“诗与远方”这一主题编排了《沁园春·雪》等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中体会诗歌的意蕴,品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创作富有情感的诗歌作品,从而深刻感受诗歌的韵味,获得审美与鉴赏的熏陶。这五首诗主要是描写自然之景或具体的物象,借此抒发一定的感情。通过研读教材,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借景(物)抒情”和“意象”,概括起来就是“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可为本单元的教学设置以下目标:
1.独立阅读诗歌作品,分析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品味诗人抒发的情感。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有感而发地朗诵每一首诗歌。
3.学习诗歌借景或借物抒发情感和志向的手法,尝试小诗的创作,抒发内心的情感。
围绕诗歌单元的核心知识和以上教学目标,归纳本单元诗歌的典型意象,进而梳理归纳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基于此,创设了单元任务情境:以学校开展“诗意中国,诗意青春”主题诗歌文化艺术节为具体情境,创设具体探索活动,在情境驱动中实现自主学习。
二.明确学习路径,任务推进“知”“行”合一
项目化学习要通过驱动性任务来展开。推进“知”“行”合一。好的驱动性任务,能将核心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研究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已學习过诗歌,对基本的诗歌知识和鉴赏诗歌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以将单元项目式学习目标确定为指向高阶思维的自主鉴赏和创作,结合情境并创设任务。
各位同学,一起学习诗歌单元吧!在活动和探究中走进诗意生活,畅游诗的王国。请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诗歌之我鉴。制作一张鉴赏现当代诗歌的幻灯片,写一篇500字以上的鉴赏小短文。
任务二:诗歌之我诵。班级诗会诗歌朗诵活动,参与校园“诗意中国,诗意青春”竞赛。
任务三:诗歌之我创。制作一张创作的诗歌的幻灯片将习作整理成一套班级诗刊。
1.含英咀华--赏诗歌
根据教材该单元“任务一”指引,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五首诗歌进行自主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欣赏、交流,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鉴赏现当代诗歌的幻灯片或写一篇500字以上的鉴赏小短文进行展示。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的角色不是课堂的“主讲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主要是适时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石,是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典型意象,归纳意象特征,进而梳理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沁园春·雪》的北国风光、山、黄河,具有广阔无垠、浩瀚磅礴的特征,歌颂了祖国壮丽河山,引出英雄人物,借此抒发诗人的宏图壮志;《我爱这土地》的土地、河流和风象征饱经忧患、多灾多难的祖国;黎明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即将到来;鸟象征着坚定执着、至死不渝对祖国真挚的爱,表达了对祖国经历灾难的痛苦悲愤,对光明自由的向往。《乡愁》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具有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特点,并借这些意象抒发了家国之思,期盼国家统一的愿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天、四面风、笑响、艳光具有朦胧、轻柔的特点,作者借此赞美新生,热爱生命;《我看》中的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是轻柔的、生机勃勃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诗人借此抒发对生命的感悟。
学习诗歌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因此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诗歌鉴赏卡》,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及语句,从修辞手法、炼字、抒情手法等角度展开赏析。
2.朗朗书声--诵诗歌
教材该单元“任务二”指向的是自由朗诵。学生在疏通诗歌内容和情感、分析汇总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后,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已经较为全面。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班级诗会诗歌朗诵活动,校园“诗意中国,诗意青春”竞赛让学生加深对诗歌作品的解读。
教师在这一学习活动中,需指导学习小组开展朗诵活动,鼓励组员自主表达,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表现,扮演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情感,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特别是对诗歌风格和情感基调的归纳总结。《沁园春·雪》语言方面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基调是豪迈、昂扬向上的;《我爱这土地》通过“悲愤”“永不止息”等修饰词,抒发对国土惨遭践踏的忧患和对光明的向往,感情基调是深沉的;《乡愁》善用叠词,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反衬乡愁之重,情感层层递进,表达强烈的家国之思,感情基调是沉重、忧愁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善于运用表达色彩的词,展现生命的勃勃生机,感情基调是欢快、明丽的;《我看》善于运用清新自然、活泼的词语,感情基调是欢快激昂的。
3.诗意青春--写诗歌
教材该单元“任务三”指向的是指导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学生在经历了“赏诗歌—诵诗歌”环节后,最终落实到自己“写诗歌”的创作实践中。初三的学生正值诗意般的花样年华,充满朝气,对未来敢于憧憬与设想。因此,最后的诗歌之我创环节,紧扣教材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2022年诗教中国--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之“诗教中国”诗词大赛,以“诗意青春”为主题,让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注意选择一定的意象和诗歌表达技巧,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
根据学情,教师要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有梯度的写作活动。如在阅读鉴赏学习的时候要设计诗歌仿写练习。如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选取不同意象组合,仿写《我爱这土地》要和学生一起梳理要点:情感主题是确定的,句式可以仿照课文,但是意象要改变“鸟”“河流”“风”“黎明”,前面的修饰语要改变。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仿照本诗回环往复的形式,抒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如童年或者母爱。有了具体可感的方法路径和评价标准,学生仿写之后立即引导学生对照“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结构”四个维度来评价创作的诗歌,交流评价之后还要落实单元的写作任务之诗歌鉴赏评析写作。在仿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梳理小结诗歌语言陌生化常用的手段,尝试创作语言新颖凝练的诗歌。在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针对学情,通过评价性量表和方法指导,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便于诗歌创作实践活动高效开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多元项目评价,能力提升“知”“行”并重
项目评价是检测项目化学习是否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项目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项目式学习评价的实质是对学生核心知识的构建情况还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素养的发展以及不足之处进行判断。诗歌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应围绕核心知识和学科素养的发展对全体学生全方面的全程评价。相较于传统教学评价,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更立体更科学。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对最终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和对整个实践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自我知识能力建构水平的认识。
1.项目式学习形成性评价
每个阶段的项目式学习评价都应以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始终坚持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自我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的过程,是直接、有效的评价方式。本次项目化学习,学生以学习小队为单位开展活动,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他们比其他人更了解项目的执行与开展情况,所以也能对组内同伴进行客观而中肯的评价。教师可在任务发布前制定好活动评价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价:活动参与情况、贡献程度、问题解决、原创贡献、在组内的人际关系、最终完成效果。在项目化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可根据具体任务衡量在整个项目学习中的比重,设计出标准分,为组评分和师评分提供依据。
诗歌鉴赏阶段,具体任务是学习鉴赏方法,自主鉴赏,合作交流点评,选出优秀作品;诗歌朗诵阶段具体任务是学习朗诵技巧,组内开朗诵会,合作交流点评,选出优秀朗读者;诗歌创作阶段具体任务是学习诗歌创作表现手法,独立创作,合作交流点评,选出优秀作品;综合制作是指合作完成整个项目;交流分享具体任务是小组展示,可以从解读项目式学习成果富有创意,表达得体,解读深入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具体阶段可设置标准分20分。
2.项目式学习任务诊断性评价
实施项目式学习,要对每一阶段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实施诊断性评价并给出建议,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准备。以“诗歌朗诵”评价量表为例。可从情感表达、技巧把握、动作姿态、配乐道具这几个角度进行评价,情感表达的具体要求是深刻理解、传达诗歌的情感,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可设置40分的满分;技巧把握的具体要求是能正确朗读诗歌,对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准确恰当,能表现诗歌内容和情感变化,可设置满分30分;动作姿态方面的要求是能自然得体地朗诵,较好地运用动作、手势、表情,更好地传达诗歌内容和情感,可设置20分的满分;配乐道具方面的要求是能借助适当的音乐、服装、视频等辅助手段,更好地表达诗歌内容和情感,帮助听众深入理解诗歌,可将满分设为10分。最后,围绕以上角度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建议并给出总分。
总之,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教学,是从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多样态的学习实践活动,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诗歌单元运用项目化学习,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涵养情怀,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2]郑孜梓.“活动·探究”单元项目化学习线上教学实践探索与反思——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20):40-42.
[3]曹浩隽.探寻语文诗意 创设特色作业——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项目化学习教学探究[J].新智慧,2021(36):93-95.
[4]潘甜君.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DOI:10.27312/d.cnki.gshsu.2021.001561.
[5]郑萍,盛煜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谈——以统编教材九上诗歌单元教学为例[J].語文教学通讯,2020(32):43-45.
注 释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