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生态民俗是民众千百年来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生态民俗中关于保护环境,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的思想对于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淄博市L村坐落在黄河岸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村落中保存了很多的生态民俗。村落中的生态民俗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共生民俗、二是天地崇拜民俗。但是,在当下,较之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生态民俗受到极大冲击。社会在不断发展,依存在社会中的生态民俗也应当寻求新的发展,以期在当下继续发挥规范民众,与法律互为补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民俗 社会发展 规范民众 敬畏自然
传统生态民俗产生于民间,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适应民众思想、情感形成的,最懂得民众,知道什么最能打动民众,知道如何打动民众,知道民众在乎什么,知道如何规范民众的行为,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能够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但是,在当下,较之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生态民俗受到极大冲击。如何挖掘传统生态民俗中的文化内涵,让生态民俗在当下继续发挥继续发挥规范民众,与法律互为补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淄博市L村传统生态民俗形成的环境
1.自然环境
淄博市L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与山东省滨州市的交界处,地处黄河岸畔,地势低洼,每年雨水多的时候,易发洪涝灾害。但是也因为地处黄河岸畔,黄河从中上游携带着大量泥沙,降水又冲刷着地表,把土壤中的无机盐类和腐殖质带到下游,所以淄博市L村土质肥沃。
淄博市L村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刮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早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2.社会环境
淄博市L村的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明朝时候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过来的数百年来,人们在淄博市L村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已经与这块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淄博市L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村中重文风气浓厚。其村的农作物较为单一,有玉米,小麦,但是经济作物种类丰富,有黄豆、绿豆等。村中的经济作物除了用来卖掉换取经济收入之外,在生态民俗中也发挥着“祭品”的作用。
淄博市L村的房屋都是自建房,自建房所用的建筑材料的沙子水泥和红砖。房屋的大门有的門口立着石狮子,有的门口的瓷砖上画着石狮子,一来是美观,二来是人们希望石狮子能够看家护院。此外,不少人家房屋进门的大门上有飞檐的装饰,取吉祥平安的意思。
二.淄博市L村生态民俗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人们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民俗,这些民俗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共生民俗、二是天地崇拜民俗。这些生态民俗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在教导人们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个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自然共生民俗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荀子》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天地之美、四时之序、自然之物,人类的一切皆赖自然所赐。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自然共生习俗就是在人们寻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些习俗中既包括人们对动植物的爱护思想,也包含了人们传统的风水观念。在淄博市L村,至今流传着许多自然共生习俗。
自然共生习俗中有关于保护植物的植树习俗,人们会在每年的三月初,万物复苏的时候,去种树,人们选择的树种是杨树与枣树,人们会把杨树种在道路两旁,因为人们觉得杨树高大笔直,做人也要像杨树一样顶天立地的。人们种植杨树,还是因为杨树高大,更能够防风固沙,因为淄博市L村洪涝灾害严重,水土容易被冲刷掉。人们种植杨树,给予杨树悉心爱护,是喜欢杨树,希望人能像杨树一样堂堂正正的表现,同时,人们保护杨树也是希望通过给予杨树悉心爱护,让杨树起到保持水土的现实作用。而人们种植枣树,则是因为人们觉得枣子色泽红艳喜庆,人们喜欢喜庆的颜色。看着满树红枣,赏心悦目。
自然共生习俗中还有关于保护动物的敬黄大仙,敬蛇的习俗。这种习俗虽然也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但是跟别的习俗不同的是,这种习俗没有固定的时间。但是对黄大仙与蛇仙的敬畏确实已经深入人们的骨子里了,人们祭祀黄大仙与蛇仙有一整套的体系。人们对黄大仙与蛇仙是怀着敬而远之的思想的。人们认为黄鼠狼,蛇,本身虽然是村中寻常可见的动物,它们平常不会主动招惹人,但是如果人们得罪了它们,那这寻常可见的两种动物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自然共生习俗中还有人们的房屋选址的看重风水的习俗。淄博市L村跟许多的农村一样,对不动产——房屋、土地怀着深切的感情。在房屋选址的时候,人们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风水论受“天人合一”古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水有时就是一种生活感觉,感觉上悦目了、赏心了、顺意了,即合了风水之意。[2]房屋选址讲究四平八稳,空气流通,阴阳平衡。在房屋选址的时候,人们习惯请风水先生来指点,送给“风水先生”的报酬一般是自家地里的农作物,取踏踏实实之意。
淄博市L村的自然共生习俗是建立在其环境之中的,因为淄博市L村地势低洼,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所以需要种植树木巩固水土,在这个基础上,衍生除了爱护植物的生态思想,也因为淄博市L村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人们被禁锢在一方土地上,对房屋,土地有深刻的感情,人们希望自己的住所能够荫及子孙,福泽家人,所以衍生出了建筑中的看重风水的习俗。淄博市L村动物种类丰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免不了要与动物打交道,而动物也是有自己的灵魂的,伤害动物会招致报复,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悟出了爱护动物才能让自己的发展少受阻碍。衍生出了爱护动物的思想。人们爱护动植物,看重风水的习俗,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理,人们希望通过爱护动物、爱护植物来获得动植物的庇护,规避大自然的报复。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
2.天地崇拜民俗
天地崇拜观念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十分复杂的信仰体系。它的发展变化与中国历代流行文化和民众好尚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3]天地崇拜习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敬畏天地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淄博市L村中也有关于天地崇拜的习俗。最典型的就是老天爷,灶王爷的崇拜。
关于老天爷的崇拜,有大年初一和正月初三“赐天爷爷”的习俗。人们在这两天的五更天进行祭祀。祭祀的时候会说感谢老天爷过去一年的庇佑,谢谢老天爷保佑五谷丰丰,风调雨顺。这种祭祀活动反映了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之心。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也就是各种祭品,来换取老天爷对自己家里的庇佑。
此外,还有灶王爷的崇拜。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神灵,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一位声名显赫的家族神。[4]对灶王爷的祭祀是在腊月二十四,祭品必须有年糕。因为人们希望灶王爷上天跟老天爷汇报的时候嘴甜点,说好话,说坏话的时候嘴被糕黏住。对灶王爷的祭祀也反映了人们希望得到神仙庇佑的思想。
三.淄博市L村生态民俗的保护现状
生态民俗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俗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根植于产生它的环境之中,当今社会,民俗的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未知总是充满敬畏的,人们对于人力达不到的总是心向往之的。人们依旧有通过生态民俗的信仰来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愿望。所以,虽然生态民俗的一些形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人们希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希望得到神灵庇佑,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希冀没有变。在这种前提下,人们还是对生态民俗很重视。对于生态民俗的保护方面,淄博市L村的人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家家户户的身体力行,依旧践行着生态民俗的各种形式。二是通过村里的领导班子牵头,来举办生态民俗的文化展览。
每家每户身体力行是保护生态民俗的有效方式之一。无论哪种习俗,人们至今还沿用着它的形式,人们会在规定的时间植树,会保护树木;人们会爱护动物,不轻易杀生;人们对房屋风水很看重,“风水先生”在村里至今被人高看一眼。人们会通过各种仪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敬畏,对宗法观念的践行。
举办民俗展览也是淄博市L村保护生态民俗的另一种形式。在举办民俗展览的时候,村干部会请村里有年纪的人来跟大家说是怎么践行这些生态民俗的。村干部还会给所有到场的村民发小礼品,激起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村干部会把生态民俗的内容整理出来,贴在村委会的墙上,向大家宣传生态民俗,让人们都学习怎么传承生态民俗,挖掘文化内涵。
四.淄博市L村生态民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民俗是在人们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孕育生态民俗文化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态民俗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
生态民俗的场所破坏严重。环境是文化的基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生态民俗文化内涵产生与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淄博市L村的村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子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之前都会集中在村中的祠堂进行祭祀,祭拜祖宗,举行重大民俗活动,但是后来祠堂拆除了,民俗活动也就在祠堂消失了。
生态民俗的文化内涵不受重视。在社会发展的当下,人们进行生态民俗活动的時候往往是因为自己的上一辈怎么做,下一辈就怎么做,只知道要怎么进行生态民俗活动,但是不去深究进行这种生态民俗中的内涵,对于生态民俗中的敬畏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思想探究不够。这就使得当今许多的生态民俗徒有其表。
生态民俗受到现实利益的冲击严重。在淄博市L村,人们在过去一直是爱护动植物的,生态民俗中也不乏保护动植物的内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愈多的人只顾眼前利益,村中早有禁令,不能够随意砍伐树木,违者要种树赔偿,但是因为树木的价格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无视禁令,肆意砍伐树木。种树的积极性却下降了。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对于传统的在万物复苏的时候种树的生态民俗,也很少有人去遵从了。还有,人们之前对黄鼠狼与蛇是怀着敬畏之心的,这样的民俗对于保护动物有积极作用。但是,私下里还有人来收购黄鼠狼和蛇,且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不怕动物可能带来的报复,大肆捕杀动物。很少有人在杀了动物之后怀忏悔之心,越来越无畏无耻。民间敬畏动物神灵的习俗遭到了冲击。
五.淄博市L村生态民俗发展的措施
基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对生态民俗带来的冲击,要想继续让生态民俗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发挥规范人们行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就要立足当今的社会环境。让生态民俗与时俱进。
加强家庭生态民俗场所的宣传。虽然传统的生态民俗的场所遭到了破坏,但是家庭这个生态民俗的场所会一直存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强引导,向人们宣传生态民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在进行生态民俗活动中敬畏自然,保护环境。要引导人们在进行生态民俗活动的时候,体会其中的生态意蕴。村中的干部可以成立专门的生态民俗保护小组,在家中举行生态民俗活动的时候进行评比引导,提高人们对生态民俗的重视程度。
挖掘生态民俗中的文化内涵,对于传统的生态民俗,人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很不利于生态民俗的发展的,针对这种现象,要引导人们挖掘传统生态民俗中的文化内涵,人们进行的生态民俗活动只是表,内在的精髓是要通过这种民俗活动,使人们达到爱护动植物,敬畏自然这样一种觉悟。
加大对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因为传统的生态民俗中有很多关于动植物保护的内容,人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但是淄博市L社区的人们接触的现代文明越来越多,人们对未知的敬畏越来越少。依靠传统的民俗规约已经无法继续有效保护动植物了。针对这种现象,有关部门要运用法律的力量来严厉打击乱砍乱伐,随意捕杀动物的行为。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保护动植物。政府鼓励保护动植物的行为,牵头进行动植物的保护,人们就能对传统的生态民俗中保护动植物的思想重新看重了。
生态民俗是民众千百年来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生态民俗中关于保护环境,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的思想对于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下,较之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生态民俗受到极大冲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生态民俗的文化环境,从重塑生态民俗的环境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挖掘生态民俗中的文化内涵,让生态民俗在当下继续发挥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纪洪涛.荀子“天人并立”思想诠说[J].孔子研究,2022(01):64-74+157.
[2]卢铿.居室风水与“房屋病”[J].商周刊,2009(17):81.
[3]闫郢.苏北地区传统诞生礼俗文化与禁忌研究[J].文化产业,2020(29):83-84.
[4]王传荣,梁筱.我国乡村经济文化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4(03):5-13+56.
[5]朱荣艳.新疆汉族丧葬习俗研究[D].新疆大学,2010.
[6]冯贤亮.中国民间的天地崇拜[J].寻根,2004(06):30-35.
[7]赵元媛.民间信仰文化认同与族际互动——大通灶神信仰研究[J].西部学刊,2022(04):30-34.
注 释
[1]纪洪涛.荀子“天人并立”思想诠说[J].孔子研究,2022(01):64-74+157.
[2]卢铿.居室风水与“房屋病”[J].商周刊,2009(17):81.
[3]冯贤亮.中国民间的天地崇拜[J].寻根,2004(06):30-35.
[4]赵元媛.民间信仰文化认同与族际互动——大通灶神信仰研究[J].西部学刊,2022(04):30-3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