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童话、绘本常用创作结构进行解读,挖掘出三段式变化的对称结构,这种结构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受幼儿欢迎的童话、绘本中开始得到运用。本文尝试通过解读具体的幼儿童话文本,为当今幼儿童话、绘本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童话 绘本 创作结构
幼儿文学是启蒙文学,其文学特性与幼儿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幼儿童话和绘本作为幼儿文学当中的文体,同样也应遵循幼儿文学的特性。
幼儿童话和绘本因其对象年龄低幼,叙述方式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纵向时间单线。这种简单的单线式叙述在具体文体中却呈现出类似的结构。
一.幼儿童话、绘本的常用创作结构解读
(一)幼儿童话的常用创作结构解读
童话是以幻想为特征,借助拟人、想象、夸张等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类普遍愿望的叙事性文体。[1]幼儿童话即是以幼儿为对象的童话。这类童话作品,考虑到其对象性,幼儿接受年龄小,理解能力处于刚刚发展阶段,篇幅不应太长,语言文字也应该适合幼儿,尽量简洁。如果按照这样相对严格的限制,许多冠名为“童话”的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童话,更准确说,他们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由美国著名童书作家及画家艾诺·洛贝尔创作,并获得了凯迪克奖。该童话在文字使用上简洁明了,角色简单明晰,篇幅短小,是简易阅读书籍中的重要佳作,也是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
这本故事共包括5篇短小故事:《春天到了》《讲故事》《一颗遗失的扣子》《那天他们去游泳》《等信》。例如《讲故事》其故事为:青蛙不舒服,蟾蜍来看望青蛙,青蛙让蟾蜍给自己讲故事听,于是接下来出现了类似的语段:蟾蜍在门廊走来走去想故事——蟾蜍倒立想故事——拿水泼头上想故事——头撞墙想故事,最后却成了蟾蜍不舒服,青蛙给蟾蜍讲故事。《一颗遗失的扣子》的故事为:蟾蜍发现自己掉了一粒扣子,接下来他发现一粒黑色的扣子——一粒两个洞的扣子——一粒大扣子——一粒方扣子——一粒薄扣子,最后回家惊讶发现自己的扣子。[2]
这种故事结构在洛贝儿青蛙和蟾蜍系列中的其他故事中也很常见。这种简单重复的结构也形成了洛贝儿青蛙和蟾蜍系列故事的风格和特色。
(二)绘本常用创作结构解读
绘本在中国大陆最先开始的称呼为幼儿图画故事书,是以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它是绘画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包括了文学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相比起童话,绘本是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图画能传达的意思就不用过多的文字,文字是辅助图画,将图画相串联,共同来服务于故事的传递。由于幼儿年龄小,识字不多,因此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更适合幼儿阅读和听赏。而童话由于以文字为主,适合幼儿听赏。
绘本《咕噜牛》英国著名作家朱莉娅·唐纳森创作,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翻译的一本绘本。原作从1999年推出至今,已经卖出了1000多万本,在英国可谓家喻户晓。我们以它为例之一来分析结构:一只叫叽布叽布的小老鼠高兴地在森林里散步,一开始碰到了一只想吃他的狐狸,他编了一个可怕怪兽——咕噜牛的故事,第二次又碰到了猫头鹰,他继续以咕噜牛吓唬他,第三次碰到了蛇,小老鼠又提到咕噜牛这个怪兽。没想到叽布叽布继续往前走,真的碰到了他所想象的咕噜牛。小老鼠为了咕噜牛不吃掉自己,又带着咕噜牛见了蛇、猫头鹰和狐狸。
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英国作家迈克尔·罗森于1989年创作的,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首英国古老的民歌,迈克尔听到这首歌,以这首歌为基础创作了这个故事,所以,故事中每一段故事都像歌曲一样,朗朗上口,韵律感非常强,非常适合大声朗读,比如故事开始的第一段:英文原文: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 We're going to catch a big one. What a beautiful day! We're not scared.中文翻译为:我们一起捉狗熊。我们捉只大狗熊。天气好晴朗。我们勇往直前!
该绘本结构通过内容就可以直观看出: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唉哟,野草!高大摇摆的野草。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呐,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悉悉索索,悉悉索索,悉悉索索。
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哎呦,河水!又凉又深的河水。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呐,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哗哗啦啦,哗哗啦啦,哗哗啦啦。
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哎呦,烂泥!又深又黏的烂泥。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呐,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叽叽吱吱,叽叽吱吱,叽叽吱吱。
……[3]
这种结构就是一种反复的结构。这种反复的结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找出其中的来源之一——歌曲的组合模式。歌曲的这种反复组合模式究其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记忆和传唱。在幼儿文学中,儿歌这种文体作为最古老的文体样式,其特点正是篇幅短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趣味性和娱乐性强。中国大陆出版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就是典型根据北方童谣创编图画制成的绘本。
二.三段式变化的对称结构
(一)三段式结构的变化
幼儿童话与绘本最为常见的这种反复结构又称为三段式,三段式结构是指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使童话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得到完整鲜明的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三”可以看出,它不仅是实指的数字“三”,其實也包含了虚指的“三个以上”,即“多”。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童话故事所采用的“三段式结构”也在“三”上往往发生了变化。如青蛙和蟾蜍好朋友系列《讲故事》最后发生戏剧化转换,青蛙代替蟾蜍来讲故事;《一颗遗失的扣子》最后蟾蜍找到了自己的扣子,把之前捡到的这些扣子缝在衣服上送给了青蛙;《咕噜牛》最后小老鼠真的碰到了咕噜牛,又出现转化的是带着咕噜牛去见前面反复结构中出现的蛇、猫头鹰和狐狸;《我们要去捉狗熊》通过结构上的反复,最后真的碰到了狗熊,却又吓得逃回来,同样又经过之前同样的场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面两篇绘本不仅是三段式的简单重复,还呈现出转折后三段式的倒叙使用,呈现出一个对称的结构。
(二)三段式对称结构的分析
三段式对称结构是与幼儿童话、绘本紧密关联的,究其原因,毫无疑问,是因为以幼儿为对象。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看,结合幼儿心理学,幼儿的神经系统极易兴奋且并不稳定,以痕迹的形式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是极端不稳定的。因此被感知的材料在幼儿的记忆中不会保持很久。[4]从第一层面来说,幼儿童话与绘本最先从原始的三段式结构出发,通过类似反复的结构不断强化印象;从更进一步层面来看,三段式对称结构不仅实现了另一个三段式,而且倒叙的三段式又一次加深了记忆,并且产生了很有意思的效果。
幼儿文学也是幼儿游戏的文学。3-6岁幼儿正处于感性经验积累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幼儿也正处于游戏的阶段。通过游戏获得对于世界的感知,对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童话与绘本通过孩子听赏和看图,在无形中也有了游戏的特性。三段式对称结构将这种游戏性表现得更明显。首先,三段式结构的反复性,符合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反复进行某一动作或情节的游戏心理;其次,这种三段式的对称结构,在反复中又进行倒叙反复,这种游戏化的叙事方式,给孩子们带来又经历一次的妙趣。
这种三段式对称结构往往在文字语句上也呈现反复、押韵的特点。例如上面语段介绍的《我们要去捉狗熊》的语言风格特点就是明显的表现。此外,《咕噜牛》的语言风格也同样呈现出反复、押韵的特点,原文中:A mouse took a stroll through the deep dark wood. A fox saw the mouse and the mouse looked good.
"Where are you going to, little brown mouse? Come and have lunch in my underground house."
"It's terribly kind of you, Fox, but no - I'm going to have lunch with a gruffalo."
Oh went the mouse through the deep dark wood. An owl saw the mouse and the mouse looked good.
"Where are you going to, little brown mouse? Come and have tea in my treetop house."
"It's frightful nice of you, owl, but no - I'm going to have tea with a gruffalo."
On went the mouse through the deep dark wood. A snake saw the mouse and the mouse looked good.
"Where are are you going to, little brown mouse? Come for a feast in my logpile house."
"It's a wonderfully good of you, Snake, but no - I'm having a feast with a gruffalo."
任溶溶先生的翻译同样也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特色:一只小老鼠在密林深处溜达,一只小狐狸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啊?进来吃顿饭吧,树底下就是我的家。”“哦,狐狸,你太客气啦!可是很抱歉……咕噜牛约我来吃饭,一会儿就见面。”
这只小老鼠继续在林中溜达,一只猫头鹰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兒啊?上来喝杯茶吧,树洞那儿就是我的家。”“哦,猫头鹰,你太好心啦!可是很抱歉……咕噜牛约我来喝茶,一会儿就见面。”
这只小老鼠继续在林中溜达,一条蛇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啊?进来喝杯酒吧,木头堆里就是我的家。”“哦,蛇,你太客气啦!可是很抱歉……咕噜牛约我来喝酒,一会儿就见面。”[5]
在给幼儿的念诵中,幼儿听类似的结构句式,变化简单的词语内容,加上朗朗上口的押韵节奏,幼儿会在聆听儿歌的过程中,调节自己的情绪、感情、行为,更容易转化为自身感受,从而吸收绘本内容。
三.三段式对称结构在创作中的运用
(一)在幼儿童话与绘本创作中合理运用
三段式对称结构在绘本运用中确实有比较成功的例子,从中提炼出来的这种规律性的结构是否可以直接运用于幼儿童话与绘本的创作呢?首先,这种结构规律当然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不表明说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因为文本创作不仅只有结构,他更包括主题思想、角色、情节等。
(二)挖掘结构运用下的内涵式思考
1、结构的运用与游戏性紧密结合
幼儿文学其本质有很强的游戏性,方卫平又称其为“玩的文学”。三段式对称结构本身就具有游戏性,如果内容的趣味性和结构能很好地结合,才能产生出符合幼儿需要的游戏性文学。如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其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碰到狗熊吓傻了,又赶紧跑回家,符合孩子心理,滑稽又有趣。
2、结构的运用与创作主题相契合
结构只是创作元素之一,三段式对称结构适合幼儿文学作品,但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创作主题是否适合幼儿,使幼儿感兴趣这才是决定性的。创作主题也决定着选用什么样的结构,本文阐述的三段式对称结构是为创作主题下结构的选用提供了参考和选择性。
3、结构的运用与挖掘民间故事元素的思考
从《咕噜牛》的绘本故事中,可以读出故事《“咕咚“来了》和寓言《狐假虎威》的意味。中国绘本正处于迅速开展原创中国元素绘本的时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优秀作品不多。如何能将中国元素与中国绘本结合,创造出更多优质、经得起读者和时间考验的故事和绘本,也是当今面临的问题。
我国也有丰富的传统故事和元素,如何合理运用,使之受幼儿的欢迎,并且能给孩子以合适的引导,希望本文中三段式对称结构的提炼和分析能为中国原创童话与绘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程娟,田胜勇,王家铖,等.幼儿文学阅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0:107.
[2](美)艾诺·洛贝尔.青蛙和蟾蜍好朋友[M].明天出版社.2009.6.
[3](英)迈克尔圠森.林良(译).我们要去捉狗熊[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1.
[4]谢全霞.论三段式结构在幼儿故事中的运用[J].名作欣赏.2017,32:18.
[5](英)朱莉亚·唐纳森,任溶溶(译).咕噜牛[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
基金项目名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硕博专项课题(2018whcvcS10)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