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课文《猫》看同文异教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3650
赵容

   内容摘要:小说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猫》是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一篇经典小说,初中、高中学段的特级教师均有经典课例,其中就有黄厚江、肖培东老师的课例。本文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角度入手,结合两位特级教师在教学这篇小说过程中的异同之处,总结出小说教学的一些方法,探索出优化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特级教师 《猫》 课例比较

   《猫》是郑振铎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与自己家中三只小猫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和猫之间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该文作为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的以动物为题材的文章,很多特级教师以及优秀教师都曾执教并呈现出精彩的教学案例,例如黄厚江和肖培东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讲解,本文将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对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名师如何独到地处理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这将为我们提供好的教学思路,也让我们对该文的内涵有更深层次地理解。

   一.“教什么”比较分析

   1.教学目标的确立

   两位特级教师在教学《猫》这篇文章时,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的,但是他们的教学目标以及采取输出教学目标的方式各不相同。黄厚江老师在课堂导入之时便明确地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告诉了学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猫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读一读猫和人的故事。”通过直白简单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学习课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方向,不至于让学生盲目的去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肖培东老师在表达教学目标的方式上则是委婉含蓄的,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的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重点一点点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找到本次课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这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围绕一个重点来带动学生思考,同时需要学生保持专注。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小说教学中,我们普遍认为知识性的教学是必要的,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主题这些好像都是必须要在课堂上做一处理的,通过研读两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发现两位老师都是认定该文属于小说,但他们都没有按照小说教学的常规步骤即理清人物、概括情节开始,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两位老师又是不同的。

   黄老师说:“阅读小说这种文体,就要特别注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能够从性格特点的角度,从故事的角度,读出小说中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是读小说比较髙的要求。”[1]因此,黄厚江老师在讲授本文时,选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几方面:第一,对三只猫外形和性格的理解;第二,理清三只猫之间的关系;第三,细读人对猫的不同态度,不同的人对猫的不同态度;第四,透过猫来看人性。肖培东老师认为如果将本文当小说来教,那么文中的三只猫就不仅仅是猫,而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形象,要简洁有效地教出《猫》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重点则要落在第三只猫上。因此,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一,三只猫的共同点;第二,我判断第三只猫是凶手的证据;第三,人的什么夺走了猫所爱的东西;第四,文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可以看出两位老师选取的教学内容是与他们的教学目标所契合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都是通过猫来引导学生体悟人性,这又是符合小说教学的要义的。

   二.“怎么教”比较分析

   1.文本切入点的选择

   选取恰当的文本切入点,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实施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黄厚江老师的文本切入没有过多花哨的点缀,他通过“为猫取名”这样一个接地气的活动带大家走近文本。课堂之始,他直接问学生文中写了几只猫,你怎样给这几只猫取名字?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进行高度归纳。根据学生起的名字,黄老师又提出质疑和加以引导,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名字,这个过程既是对文本知识的整合,又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肖培东老师选择的切入点是让学生概括出三只猫的共同点,他的切入方式很直接,开门见山地问学生小说主人公养了几只猫,三只猫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的切入方式是很独特的,纵观许多老师在讲这篇文章时,都会花众多的时间去整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特点、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等,而肖培东老师则认为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总结出来,课堂上便不需要再花许多时间去讲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让学生回答三只猫共同点,可以迅速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既要进行整体阅读的考量,又要对文中细节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三只猫的共同点是亡失、以及作者在养它们时的快乐和失去它们时痛苦,接下来便带领学生细细体悟“我”的情感变化,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主问题的提炼与设计

   顾名思义,“主问题”就是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师生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两位老师对该文的主问题设计都是环环相扣的,但出发点却又不同。黄厚江在整堂课上的主问题可以概括为:你会给这三只猫取什么名字;三只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文中的人物谁最重要;对照一下,你自己在生活中是哪只猫。肖培东的主问题则为:三只猫哪些方面是相同的;我为什么判定猫是杀死鸟的凶手;“不知名的”夺取“猫所爱的东西;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

   由这些问题可以看出黄厚江老师注重文中关系的解读,三只猫之间的关系,人与猫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主问题是围绕“读文中猫——取猫名,理关系——读文中人,理人物,说猫话——读文中图——探主題”这样的教学过程来设计的。通过探讨三只猫的关系将第三只猫作为新的发问点,从而引导学生体悟文中人物对猫态度,最终上升到“人人都可能是第三只猫”这样的人生见解。这样的过程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学生也更能容易理解小说中的人生观。

   肖培东老师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则体现出了敢舍的态度,他没有过多地讲解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的内容,而是在问三只猫的共同点时就将重点导向了第三只猫,“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通过一个“比”字和“更”字,便将教学内容推向第三只猫,这句话可谓是一句立骨,这是肖培东老师善于挖掘文本的结果。问题之间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文本体验中得到最后的升华。

   3.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为师生走进文本、获得发现提供合适的路径。在《猫》的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各有特色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黄老师在这节课上的活动设计,既为课堂现场的文本解读预留了足够的生长空间,更是直接推动了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如黄老师让学生思考文中的插图是指哪只猫,学生认为是三猫,但通过分析发现插图中的猫并不像文中描述三猫的词,即“又黑又瘦,懒懒的,忧郁的”,因此学生又认为插图中的猫是大猫或者二猫,因为它们更活泼。黄老师便借此契机启发大家:“人们喜欢的都是活泼可爱的猫,而命运为难人的地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大猫,也不是二猫,而是三猫、四猫、五猫六猫,人人都喜欢白天鹅,而大多数人都是丑小鸭。”一下子开掘出了文本更丰富的意蕴和内涵,让学生体悟到了小说的现实意义,不着痕迹地进行了文本的深入研读,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

   肖培东老师采取的主要形式则是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段落,通过检索、筛选、获取文本关键,在细致地品读分析中使学生逐步掌握重要知识点。肖老师认为:小说教学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正确把握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语义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和前提。在探究情节内容的同时,从语言阅读入手,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揣摩作者的匠心独运,意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功力。[2]例如带领学生找“我”判定第三只猫是凶手的证据时,通过对“我以为”这三个字的鉴赏,学生顿悟:原来这“猫是凶手”一切的依据,都是出自“我”的偏见!通过对细节地咀嚼,文本所揭示的内在意蕴便呼之欲出了。之后肖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了作者“难过、愧疚”等不同情感。在《猫》的教学过程中,肖培东老师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猫及人,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核,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性思考和生命感悟。

   从两位老师讲授本文的过程来看,他们的教学艺术是值得借鉴的。首先,在文本解读方面,两位老师都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就提示我们在备课之初,要真正的走进文本,提高对文本的认识,丰富文本的意涵;其次,学会巧妙地组织课堂活动,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上巧妙“搭梯子”,给抓手,让学生能“踮起脚尖摘桃子”,同时还要及时抓住课堂上出现的契机,顺势而为,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黄厚江和肖培东两位特级老师展示出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也是他们独到经验的分享。我们需要细细品味每一位老师独特的理解和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厚江,王亚丽,张冬梅.从猫的关系出发,走向小说的深处——《猫》课堂实录及点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1)

   [2]肖培东.我們都可能会是那只猫——《猫》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18(22)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