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红岩英烈诗歌的意蕴及当代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3301
覃元理 高燕

  内容摘要:红岩英烈诗歌是红岩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三个显著特征,兼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育人功能三个显著功能。红岩英烈诗歌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涵意,充分彰显了红岩英烈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革命现实主义情怀、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历史影响跨越时空、时代价值历久弥新,提供了学习研究红岩精神的权威史料依据和丰富文化资源,赋予一代代矢志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民无尽的前行力量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红岩 英烈 诗歌 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开发与利用,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國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作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上的重要一脉,孕育、形成和发展于风雨如磐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伟大红岩精神,是百年恢宏党史的光辉一页。研究阐释、宣传推介、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兴党强国伟业、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红岩英烈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写就的诗歌,附着伟大红岩精神的历史记忆,亦是窥探伟大红岩精神的鲜明注脚。红岩英烈诗歌的思想意蕴丰富而深刻,其历史影响跨越时空、时代价值历久弥新。

  一.红岩英烈诗歌是红岩精神的重要载体

  英烈诗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精神的鲜活载体,是恢弘博大的党史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峥嵘历史铸就红岩精神,不朽诗篇辉映红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2]。红岩精神“曾经鼓舞和激励了广大红岩人在黑暗的国统区与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为战争胜利、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巨大力量”[3]。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作为中华英烈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红岩英烈诗歌是伟大红岩精神的重要载体,生动体现了红岩精神的鲜明特质、红岩英烈的高尚品质、红岩故事的崇高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专门对红岩精神进行了深刻论述,并亲自朗读起红岩英烈何雪松称颂同为难友的“江姐”江竹筠的不朽诗作《海燕》“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作为伟大红岩精神的忠实践行者,解放战争时期被关押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监狱、白公馆监狱及其附近秘密囚室的红岩英烈,是一个雄奇伟岸的英雄群体,也是一个富有才华的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题诗题文,用“笔”作“枪”、以“手”抒“心”,以诗言志、以文传情蔚然成风。虽不是为了写诗却有了好诗,不是为了作文却有了美文,不是为了成为作家却成了令人敬仰的诗人、留下了令人动容的遗作。在中华民族昂首挺进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读这些在罪恶世界覆灭之际红岩志士以忠诚和信仰凝结而成的诗歌,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养分。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有关红岩诗歌的专题图书甚多,对红岩诗歌的学习与研究始终热度不减。经久不衰的长篇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就有不少诗歌作品贯穿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中。《囚歌》《黑牢诗篇》《红岩英烈诗抄》《红岩烈士诗歌集》《临刑寄语》《革命烈士诗抄》等诸多图书,专门刊载和解读了大量的红岩英烈士诗歌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为历史资源和红色传统的英烈诗歌的挖掘整理、编撰出版和宣传阐释,有关红岩诗歌的研究成果愈加丰硕,在“量”和“质”上均有较大突破。譬如,《纤笔抒丹心——红岩英烈诗歌选编》以“理想·信念”“德行·操守”“家训·家风”“亲情·友情”四个章节让读者更直接、深入理解和感知诗歌的文本涵意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重读先烈诗章》等对多篇红岩英烈诗歌进行了专门赏析。这些学习研究读物,既有前人的劳动结晶,又展现了近期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探究红岩英烈诗歌思想意蕴、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提供了权威、充实的资源禀赋和史料依据。另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也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史和文化节目、栏目对红岩英烈诗歌进行了宣传阐释和多维传播。在一些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上,人们通过诵读红岩英烈诗歌,传承弘扬红岩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

  二.红岩英烈诗歌的显著特征

  1.红岩英烈诗歌具有历史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家蒙难、文明蒙尘、人民蒙辱的极其艰辛复杂社会历史条件下,红岩英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领导或教育、影响下,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上前仆后继、矢志奋争。红岩英烈诗歌就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革命历史环境、客观历史事件的历史叙述,是红岩故事的别样表达。

  2.红岩英烈诗歌具有思想性

  在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中,数以百记的红岩英烈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惨遭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残酷迫害,在血与火的岁月中仍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彰显了民族脊梁的思想品格。红岩英烈诗歌,就是红岩英烈在烽火硝烟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承载着红岩精神的思想旨趣,镶刻着红岩精神的鲜明特质。

  3.红岩英烈诗歌具有艺术性

  红岩先烈诗歌兼备形象、情感、音韵、节奏和精炼等诸多艺术要素,或情文并茂,或蹙金结绣,或璧坐玑驰,物境、意境、心境融成一体。特别是将借题发挥、以物喻理、托景抒情等诗歌写作手法运用自如,有的诗歌甚至采用了意识流的技巧,时而生发开去,时而回归本题,富有格调,读来朗朗上口,文学艺术性极强。

  三.红岩英烈诗歌的显著功能

  1.红岩英烈诗歌具有政治功能

  红岩英烈诗歌是红岩英烈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中的政治宣言,是与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武器,也是他们自己革命生涯的内心独白。从一定意义上讲,红岩英烈的诗歌是为其政治活动和革命斗争服务的。因此,红岩英烈诗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红岩英烈诗歌具有文化功能

  红岩英烈诗歌是特殊社会背景下的革命文学,是美的精神与美的文字的自然契合,已经成为作为先进文化的革命文化代表之一。在新时代的文化场域上,中西文化思潮相互碰撞,红岩英烈诗歌以其独特的欣赏性、故事性、审美性,成为具备立体化传播的文化资源,将对平衡文化生态、廓清舆论场产生积极影响。

  3.红岩英烈诗歌具有育人功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则是清醒剂、营养剂、强心剂。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一道“奇观”,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红岩英烈诗歌,充分体现了红岩志士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红岩精神特质,正越来越融入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语文、文学和历史等课程教学中,越来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德育和美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四.紅岩英烈诗歌的显著涵意

  作为革命的旗手和民族的先锋,红岩先烈诗歌既有文字的,也有口头传诵的,但绝不是矫揉造作、惺惺作态的陈词烂文,而是至真至切、至情至性的精言妙笔。这些诗歌句句铿锵、字字珠玑,高亢放歌如洪钟大吕,浅唱低吟如静深流水。这些历史遗物、珍贵档案,具有穿透时间的精神力量,以至于当我们每每走近这些见证烈士传奇生命的红色文献,内心仍然能感受字里行间的顽强热力,耳边呼啸而过的是来自这些诗篇和信简汹涌澎湃的历史回响。由于红岩英烈诗歌体量较大,我们以余祖胜诗歌为例,领略红岩英烈诗歌中蕴含的革命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1.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在红岩英烈群体中,余祖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余祖胜是革命历史小说《红岩》的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也是诗歌作品最丰富的红岩英烈之一,被誉为“红心诗人”。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至一九四七年下半年,余祖胜因抵制学校法西斯教育制度而不得不失学在家,后在党组织委派再度入厂做工以便开展革命工作,在这期间写下了《明天》《晒太阳》《秋》等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篇,充分抒发了红岩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当时,全国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反动派依恃美国援助、倚仗军事优势欲实现“速战速决”,而余祖胜却始终相信党和人民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希望的梦啊/总是做不完的/黑夜里总有星光/白天怎能叫太阳躲藏/明天是个幸福的日子/明天是我的希望”,余祖胜在《明天》中满怀革命必胜的信心,坚信黑夜必将过去,中国人民必将在党的领导下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日子。“总有一天,我们将/站在这个城堡上/高声宣布/太阳是我们的”,铿锵有力的《晒太阳》中的“太阳”与《明天》中的“太阳”喻义相同,余祖胜用“太阳”比喻革命胜利后的新中国、新社会。一九四七年十月,余祖胜在《秋》中依旧“沉思着明天是一个晴朗天气”,希冀“孩子们可以在大地上打混”,始终饱含对新中国、新社会的美好憧憬。

  2.革命现实主义情怀

  余祖胜自小生长在黑暗的旧中国,亲眼目睹山河破碎的惨景和人民受难的悲剧。其实,余祖胜也是旧社会穷苦大众的一员。经过十四年与日寇鏖战,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原以为国民党会顺应民意组建联合政府、实行人民民主,然而等来的却是内战爆发,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党领导人民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作为一名年轻的爱国者和革命者,余祖胜在多首诗歌中描写了革命环境的复杂残酷。一九四六年,余祖胜曾以“苍扉”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诗歌。他通过《阴暗的角落》《碉堡》《我的家》《“布施”》等数篇诗歌,无情揭露国民党统治的反动与黑暗。余祖胜笔下毫不吝惜对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鞭笞,“没有都市的喧闹声”,地上“尸水淌着/滋润着干枯的土壤/远远的没有烟火/野狗咬着白磷磷的骨头”,而余祖胜家人的生活亦同此凉热,“我的家,就是一座水牢”,皆富有情境与语境。在这样的社会至暗时刻,国民党反动派还“遗留下过去‘剿匪的草稿”,动用军警宪特无所不用其极迫害进步力量。《“布施”》则满篇都是控诉,以写实法描绘了当时严重的阶级对立,一边是吃不起饭不得不出来卖苦力的“丐童”,一边是“戎装的‘金板板”“荡来荡去的‘大肚商人”,表明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腐朽没落,所以余祖胜发出呐喊“他们手里摇晃的不是钞票/而是穷人的生命”。在与进步青年创办的墙报《火焰》上,余祖胜通过《火焰献词》描写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火热氛围,“你强烈的火焰燃烧着魔鬼/温暖着我们每个战斗的心/为着真理……/我们要唤醒沉醉的人们”,强烈的象征与丰富的寓意将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跃然纸上。

  3.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余祖胜是工人,是诗人,更是共产党人。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却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留下许多至今依然传诵的经典诗歌,彰显了他英勇顽强、甘于奉献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贫民夜校”读小学期间,他就曾自编自唱儿歌来痛骂抓走进步老师的国民党反动警察,其勇气令人称叹。在第二十一兵工厂附设第十一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重庆理工大学前身)半工半读期间,余祖胜撰写《好同学叶伟才》一文,公开与好朋友、进步青年叶伟才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我和那些无名的英雄是站在一条线上的,他们的劳动写下了历史新的一页”,在《给同学叶伟才的信》中,余祖胜这样热情讴歌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他自己就是这个英雄群像中的佼佼者,因为他“永远反对压榨者的暴行”而战斗在革命最前沿,哪怕流血牺牲。他还利用工人身份掩护,与中共地下党员发起“青年读书会”。余祖胜在“挺进报事件”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黑牢里身受酷刑而坚不吐实,并与二十个难友成立“铁窗诗社”,“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胸志,一时间,狱中吟诗成风”[4],继续用笔与敌人进行斗争。在惨绝人寰的“11·27”大屠杀中,余祖胜与两百多名革命志士倒在了重庆解放的前夕。《向遥远的地方思念》一诗节奏明快如阳光三叠,“应该放开我们的歌喉/唱出我们的悲愤”是他的无畏与笃定,“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是他的勇毅与果敢,直抒胸臆、感人至深,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革命诗词经典之作。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时代号角。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党史学习的重大意义,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党史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价值。千秋红岩,诗歌与精神长存。红岩英烈诗歌有铮铮之声、滔滔之情,与他们的英雄事迹一样,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响彻云霄、亮耀天宇,赋予矢志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民无尽的前行力量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浸透着理想与忠诚的红色诗歌,有机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思政课等课堂教学,以红岩英烈诗歌启智润心、铸魂育人、激荡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4).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2.

  [3]徐茂华、李真真.正确把握红岩精神的三个维度[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2):135.

  [4]章其仲.铁窗诗社[N].重庆政协日报,2020-09-24(3).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021-GX-367)、重庆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课题“红岩精神视域下余祖胜事迹时代价值与宣传路径研究”(编号:2021DJ20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融合研究”(编号:XJSK20210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红岩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22XJXSYB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