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3206
张文秀

  上世纪90年代,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证实,幼儿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基础阶段,如果我们能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将会为幼儿带来积极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剪纸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在造型与色彩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可变性,利于唤起幼儿的兴趣。对幼儿进行剪纸艺术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幼儿的图形认知水平,培养儿童的民族认同感。

  一.幼儿教育缺陷与建议

  剪纸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一个令人担忧的境地。如今的孩子们多数在玩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但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活动却无处可寻。据了解,只有少数幼儿园开展了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活动,而且活动内容也很肤浅。幼儿教育多是注重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文化知识所反映的儿童文化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1]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就必须把传统手工艺融入教育之中。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幼儿早期传统手工艺的启蒙教育迫在眉睫。

  对于儿童的图形认知教育,幼儿园多是采用偏西方的自由、抽象派画风的绘画教学,而这种教学活动过于重视幼儿创作的自由度,而对儿童的创造性发展意义不大,单纯的将自由度与创造性混为一谈。中国民间艺术以色彩丰富、造型夸张的特点,更适合低年龄段的幼儿凸显他们率真,表达幼儿内心的纯真思想。一些幼儿园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但也只是单纯的观摩、赏析,而并没有让幼儿真正融入其中。剪纸作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典范,门槛低、层次性强,是非常适合中国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幼儿的课余活动,又能让幼儿在最利于图形认知发展的时段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之美。

  二.发展民间艺术,培养幼儿文化认同

  美术教育是幼儿文化教育的基础,不仅培养了儿童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审美和艺术感受能力,而且让孩子从小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增强民族意识,激发民族情感,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于年幼的心灵中。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族艺术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原创艺术体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容,成为学校美育的最佳形式之一。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即教育是与人的生命现实相适应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丰富和更新生命经验的过程。儿童素质教育要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不仅要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通过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剪纸艺术能将儿童带入想象的世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文化教育人类学认为人是由文化浸染着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绪”。[3]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手工艺品活动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环境是传统手工艺品儿童启蒙教育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它能为儿童提供自主、自发的学习条件,让儿童感受生活。“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娱乐中发展,有利于培养其文化认同、激发民族情感。

  三.强化图形教学,激发幼儿图形认知

  剪纸艺术的创作特点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趣、好看、好学的特点与孩子的身心和学习特点是相通的。剪纸艺术与游戏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与自由创造是剪纸艺术与游戏的共同本质,它能够满足儿童游戏创作的心理需求。当儿童接触到剪纸艺术,就会形成自发的、积极的学习热情,这是孩子们追求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往往表现出稚嫩的美。他们往往只描绘出自己注意和关心的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表现出夸张的风格。儿童审美心理研究发现,儿童更喜欢夸张的、拟人化的风格来表达事物,其原因在于这种风格具有“亲和力”和“可理解性”,容易被儿童接近和理解。[4]剪纸艺术作品色彩鲜艳,而儿童喜欢正用高纯度的饱和色来描绘作品,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剪纸艺术很有趣,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民间艺术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了儿童的顽皮的天性。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只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在教孩子剪纸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对孩子想象力和思维的约束。在充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趣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剪纸的欲望。例如在“剪窗花”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将彩纸对折一次剪可以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让幼儿自行思考、尝试,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兴趣,从而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剪纸艺术融入幼儿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对剪纸艺术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剪纸教学活动的效果,幼儿园应加强组织美术专项培训,在幼儿园建设特色网络学习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集体培训,让教师学习剪纸艺术的丰富性,从而产生教学欲望。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师组成教研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剪纸艺术资源,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使之更加有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及时反思活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及时相互汇报活动情况,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借鉴优秀活动指导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二)挑选适合幼儿的剪纸题材

  筛选出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具有教育价值的适宜剪纸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儿童创造性艺术教学规律,选择合适的资源整合到儿童剪纸艺术教学中。在过程中要注意艺术、教育、儿童兴趣、生活、视觉、触摸等等多感官刺激相结合,将其融入到幼儿艺术教学活动中。同时,对儿童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改编,挖掘出新的活动设计创意部分。

  (三)设置操作性、安全性强的物质环境

  为幼儿园内所有班级创造不同的主题环境,发挥环境创造的优势,让孩子们感受到积极轻松的文化氛围。儿童的情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物质和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微妙的。营造和谐、快乐、自然、轻松的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能促进孩子更好的表达内心。教师可以在教室墙面定期展示孩子们的剪纸艺术作品。也可以提供安全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可随时进行装饰和创作的条件。

  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传统文化最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剪纸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倾注心血的作品,是最有生命力、最有精神的艺术,有着悠久而多样的发展历史。幼儿是国家的未来,要重视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最基础的教育入手,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剪纸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特点,与儿童创造性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率性和个性是相通的。因此,剪纸艺术作为适合儿童创作艺术的教学活动,是教育发挥文化传承作用的有效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艺术代代相传,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儿童创造性艺术教育的内容。幼儿园开展以剪纸艺术为核心的启蒙教育活动,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蒋煜.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1):122-123.

  [2]何静.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07-02]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

  [4]赵玉兰,蔺江莉,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屠晨玮.行是知之始.探索出真知——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236.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开发区蓬欣幼儿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