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文精神与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3238
高玉莹

  在教育部编写的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91篇文言文被收录在教材中。其中古代诗歌43篇,古代散文44篇,古代小说4篇,诗歌和散文体裁占大量比重,并且写人篇目比例较高,对人物象的分析尤为重要。基于人文精神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思想感情,提升文言素养。

  一.人文精神及人文精神下的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语文课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把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言建构作为教学重点。“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尊严、地位、价值观,是面向人的概念的一种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道德意志、审美鉴赏、爱国主义和价值观念等。也就是从人的层面出发,搭建价值观念体系。

  人文精神视域下,对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1.提升思维逻辑水平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文学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通过诵读文言文,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运用推理、批判思维处理文本、整体审视作品,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和改善。

  2.培养审美情趣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都是经过专家和教师共同帅选出来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经典作品,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对学生都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教师以文言文教学理念为指引,让学生领略古人世界,与古人有着亲密的接触,挖掘文本中更深层次的意蕴,培养自身的感知力、鉴赏力与创造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

  文言文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意蕴丰富,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有离愁思乡之感;有雄心未实现的抑郁;有关心百姓的胸怀;有向上奋发的不屈精神;有对边塞将士英勇奋战,报效祖国的赞美之情;有厌恶官场,隐居避世,追求理想的叛逆精神等。

  1.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即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充满爱国主义情感。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洋溢着这种思想。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注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把治理国家、忧虑苍生为己任,把范仲淹的爱国思想完美展现。“诗圣”杜甫的经典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尾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从自身现实生活的苦难中发出响亮的号角,抒发对天下苍生水深火热悲惨生活的担忧,产生了先要为黎明百姓牺牲的强烈愿望。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天下有志之士肩上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悲悯情怀

  悲悯,感同身受,慈悲惋惜,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强调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个体人权的尊重。白居易的《卖炭翁》本质上是一篇对当朝“宫市”现象的控告书。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所缺少的物品,要派宦官到集市上购买,但是宦官专权独断,横行霸道,对老百姓实际上是一种公开掠夺。在本篇课文中作者借用一个“卖炭翁”被搜刮掠夺的个别现象,反映了“宫市”肮脏卑劣的普遍现象,深刻揭露了王朝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压迫,讽刺当朝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下层阶级劳动人民的同情。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无尽的哀叹。王朝兴盛时,大力修建各种工程,掠夺人民财产,百姓苦不堪言;王朝灭亡更替,战争频繁,百姓无以为生。作者由王朝的衰败更替想到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天下苍生苦难生活的惋惜同情。正是因为作者把这种人道主义贯穿其中,造就了文学作品的鲜活性与真实性,从而引导学生对人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积极乐观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积极乐观的心态都有一种向往与追求。这既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人文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它所展示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向上发展和理想追求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高歌,作者相信虽然前方充满了阻碍,但最终还是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话道出作者的信心。苏轼的《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作者知道前方各种困难险阻,但是不畏挑战,并且坚信最后终将会战胜困难,实现理想。

  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重言轻文,言文分离

  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文言语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注重“言”而忽略“文”,把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文本完全剥离,只强调句法、语法,而忽略了文言诗词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演变成一种教授“之”、“以”用法的词性分析课,应试教学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枯燥畸形的语法课,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产生认知错误,导致对文言文背后传统文化的冷漠、排斥。

  2.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备课主要是根据《教师用书》设计教学环节。一种是按照介绍作者以及创作背景、诵读课文、解決生字词、翻译文本、最后总结中心思想的固定顺序和框架,从头到尾,给学生讲授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言作品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重复性,重难点把握不到位。还有一种是为了追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齐聚一堂课,反而造成课堂教学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忽略学情

  在文言文实际教学中,诊断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疾病,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考点,盲目解释语法和句法,不联系学生实际,忽视不同年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文言文经验以及文本阅读感受的落差的整体认识。教师只是一味的根据自己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忽视了学生真正的知识需要和情感需要,也造成教师的无效教学。

  三.人文精神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注重诵读,辅以知识

  文言文教学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阅读教学。因此,朗读是理解文言文含义的强有力手段。文言文语句短小精炼,用字经典,意蕴优美,富有节奏感,非常适于诵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语调、节奏方面揣摩文本,细致分析,体会其韵律,并且教师要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文言味”,体会“文言感”。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资料,加深对文本词义、句式的理解,总结规律性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理解技能和文学素养。

  2.情景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意识主动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职业定位,要做教材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面向整体,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体验作者的情怀,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感悟文言作品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气概。

  3.以点带面,由表及里

  古典汉语的学习是从外部到内部的过程。由关键点延伸到整体,由表面简洁词意挖掘深层意蕴。经典文言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道德伦理知识,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进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紧抓文本重难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利势导,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概括文本主旨,使教学活动有效而充实。比如《岳阳楼记》的叙述围绕一个“谪”字展开,《醉翁亭记》把“乐”字作为全文中心贯穿到底。推进文言文教学,要做到点与面相结合,外与内相结合。

  4.审视古典,角度切入

  文言文教学方法众多,但是如何准确把握文章主题,需要教师去寻找文本的“切入点”,“切入点”顾名思义就是寻找关键词语、语句、叙事結构等,它们就像是可以打开锁的钥匙,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风格特点切入,从运用的意象切入,从多角度出发,可以获取侧重点不同的文学知识。另外,还可开展有益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如诗词朗诵、剧本表演、文言写作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视角审视古言作品,理解作品的文学内容,体验古代的思想的感情,从中引出国民智慧,体验人类的意义。

  5.教师素养,全面提升

  新时代所提倡的语文教师文雅兼具,不仅专业知识牢固,课外文学视野开阔,而且要严格遵行师德要求,尊重教师职业,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教育著作、心理著作,品读语文经典文学佳作,我们应该扩大知识的视野,构筑广泛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贵为人师,榜样示范”的品质,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甘为人梯、诲人不倦的耐心与奉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职业素养,谦逊豁达、合作共赢的集体意识等。教师应该把自身学习到的文化文学知识,通过教学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人文精神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指引,而教育的基本主题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功能。因此,在语文教育的整个阶段中人文精神都应该作为一种主流思想贯穿其中。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向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气概,提升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参考文献

  [1]边成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范锋剑.初中文言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传承之策略[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张亚童.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