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全福在其生命历程中一直以“女仆”这一身份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她的外在身份与内在人格始终是卑微的,她的生命历程是无声无色的,她的情感世界因缺乏亲情、友情、爱情的滋养而倍显孤寂,她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生命的依托点和重心,却又不断地失去,因而晚年的她生活得尤为凄冷。全福的一生在深层意义上是人类命运的一种写照,人生在本质上就是这样卑微、平淡、孤寂和凄冷的。
关键词:福楼拜 《一颗简单的心》 全福 人生本质
《一颗简单的心》是福楼拜晚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中的一篇,他曾在写给罗婕夫人的信中介绍道:“《一颗简单的心》记录卑微的人生,一个乡下女佣人一辈子的经历。”[1]李健吾在《福楼拜评传》中也感慨道:“他选了怎样一个故事!怎样一段人生的渺微的历史!”[2]全福在其生命历程中一直以“女仆”这一身份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她的外在身份与内在人格始终是卑微的,她的生命历程是无声无色的,她的情感世界因缺乏亲情、友情、爱情的滋养而倍显孤寂,她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生命的依托点和重心,却又不断地失去,因而晚年的她生活得尤为凄冷。“全福的一生在深层意义上是人类命运的一种写照,人生在本质上就是这样卑微、平淡、孤寂和凄冷的。”[3]本文试图具体探析《一颗简单的心》中蕴含的人生本质,并对其背后折射出的福楼拜晚年的文化观念进行观照。
一.人生的本质:卑微、平淡、孤寂、凄冷
(一)卑微:外在身份与内在人格的双重卑微
1.外在身份的卑微
全福年纪轻轻便到欧班太太家当了一位女仆,服侍欧班太太和她七岁的儿子保尔以及不到四岁的女儿维尔吉妮,直到维尔吉妮、欧班太太相继离世,而保尔也另建自己的家庭后,全福还为他们看守待售的房子直到去世。去欧班太太家之前,全福年幼的时候便因父母双亡、姐妹离散而为佃农放牛、在田庄管理家禽。由此看来,全福的一生都以“女仆”这一身份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一颗简单的心》中重点描写的是全福来到欧班太太家后的生活与劳作,约占全文92%的篇幅,因此,笔者在此也仅分析这一段文本。
福楼拜用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劳作不歇的女仆形象—— “下厨房,收拾房间,又缝,又洗,又烫,又会套马,又会喂家禽,又会炼牛油……”[4]福楼拜还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她枯燥机械的日常生活——“(全福)天一亮就起床,手脚不停,一直干到天黑。随后晚饭用过,碗碟搁好,大门关上,把劈柴埋在灰烬底下,手里拿着她的念珠,就在灶前睡着了。”拥有这样一位勤劳能干的女仆,欧班太太让“主教桥的太太们眼红了半个世纪”[5],但“她(欧班太太)却不是一个心性随和的人。”[6]由此可推断全福是很难被欧班太太以较为友好的方式对待的,更不用说获得她的称许了。
周圍人对全福的态度也可反映出她外在身份的卑微。“在她看来,(保尔和维尔吉妮)像是贵重东西做的,她像马一样背他们,只是欧班太太不许她随时亲他们”[7];勇斗公牛事件中,她以牺牲自己的无畏气概救了欧班太太和两个孩子,却仅仅成了远亲近邻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保尔的新婚妻子到来时,也作践全福。
2.内在人格的卑微
其一,全福将她的主妇欧班太太奉为神明般的存在。文本中有两处典型的表现,一处是全福与欧班太太在查看放有维尔吉妮的小东西的壁橱时,偶然发现了一顶栗子颜色的长毛小绒帽,顿时勾起了两人无限的感伤,主仆二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吻抱在一起,全福将太太的这一亲密举动视为上帝的恩赐,“感激她,就像得到恩赏一样,从此以后,她疼她,具有牲畜的忠诚和宗教的尊敬”[8];另一处是她知道自己得了肺炎后,很平和,因为“跟太太一样”[9],她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此外,她甚至对死亡这一自然规律都缺少自己的认知,因此,“‘太太会死在她前头,她怎么也想不通,觉得这违反事物的程序,不能接受,简直荒唐。”[10]
其二,全福甘愿被别人的思想统治,从不坚持自己的观点。当欧班太太决定送维尔吉妮到翁福勒的虞徐林修道院作寄宿生时,“全福直叹气,觉得太太心狠”[11],但是过后她想“也许她的主妇对,这些事不是她能理解的”[12];欧班太太想念女儿,但却对全福思念自己的外甥这件事表示轻蔑、不屑一顾时,全福虽感到委屈和恼火,很快又原谅了太太,并且为自己找了一个十分说得过去的理由。
其三,全福害怕因自己的事打扰别人,总是尽可能地委曲求全。她的外甥维克道受雇跑外洋后,不管艳阳天还是风雨天,全福都一心挂念他,却从不跟别人提起,怕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人生暮年时,全福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住的老房子的屋顶的板条也烂了,一整个冬天,她的枕头都是湿的,因怕人家撵她,绝不要求修理。
(二)平淡:无声无色的人生
首先,从外在形象来看,全福显得那样没有色彩,没有活力,似乎从未有过青春年华,甚至如同一个毫无生气与思想的“木头人”——“她在二十五岁上,人家看成四十岁。她一上五十,就看不出年纪有多大了。她永远不出声,身子挺直,四肢的姿势有板有眼,好像一个木头人……”[13]在主教桥其他人的观照中,与其说全福是一个劳作不歇的女仆,不如说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此外,二十岁上下本该是女孩子最爱美的阶段,全福却毫不在意自己的穿着,用一年到头不更换的头巾、遮没头发的帽子、灰色的袜子、打褶子的围裙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其次,从物质欲望来看,全福无所谓追求,也就更谈不上克制。她会将洒落在桌子上的面包屑用手指沾着吃,“一块十二磅重的面包,专为她烤的,够二十天吃。”[14]
再次,全福认为生命历程中的一切不公与不幸本该如此,她不会、也不知道要去反抗。全福所受的文学教育源于保尔用印着各种景象的图片解释给她听,宗教教育则是带维尔吉妮学教理问答时旁听所得,愚昧无知使得她不会有超越现实的期望。因此,每当不幸席卷而来时——佃农的虐待,情人的抛弃,维克道、维尔吉妮、鹦鹉、欧班太太的相继离世……她虽感到悲痛、绝望,却从不会想到反抗,每次哭完后,她都会默默接受一切,重新开始她的劳作与生活。
最后,全福从小饱受磨难,因而很容易满足现状。较为典型的一处是,在欧班太太家当了女仆后,明明要一面照顾年仅七岁的保尔和不到四岁的维尔吉妮,一面承担着琐碎的家务,全福却“觉得自己很快活,环境安适,她不再忧愁了”。[15]
正如蒋承勇先生所言:“没有超越现实的期望(正与爱玛相反),没有‘美丽的精神追求(与弗雷德利克相反),也没有无穷的欲望要克制,因而也无所谓痛苦与焦虑(与圣安东尼相反)。”[16]没有期望便没有失望,没有追求便没有幻灭,没有欲望便没有不满,所有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在全福的生命中完全找不到依存的空間,因而她的一生注定是无声无色、波澜不惊的。
(三)孤寂:近乎荒芜的情感世界
全福从小失去双亲,姐妹们各自另谋生路,她则被一位佃农收留,因此,幼年便成了孤儿的她体味到的只有世情淡薄、人情冷漠。后来,她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一位姐姐,觉得自己受到了命运的眷顾,欣喜异常,“给他们买了一床被、几件衬衫、一只炉子”[17],可他们不仅从未将全福当做亲人看待,反而费尽心思从收入微薄、一片真情的全福身上榨取钱财、生活用品和免费劳动力。“他(全福外甥)的父母总吩咐他带点儿东西回去……他拿他的破烂衣裤给她缝补。”[18]
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佃农撵走后,全福在另一个田庄找了份管理家禽的工作,她的勤恳踏实赢得了东家的欣赏,却遭到了同伴们的妒忌和排挤。后来到了主教桥后,全福又因同样的理由在仆人中不受待见。
十八岁的一天晚上,全福邂逅了代奥道尔,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尝到了恋爱的滋味。她将他因畏惧征役而流露出的怯懦视为“一种钟情的证据”,加倍爱他,但这个懦弱的男人为了逃避征役,娶了有钱的老寡妇,留下被抛弃的全福独自一人在田野中放声大哭,哽咽到天明。
亲情、友情、爱情在全福的一生中都极其匮乏,而这些恰恰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基本情感需求。文本中较为触目惊心的一处描写是,“在她索居独处的生涯里,它(鹦鹉)差不多成了一个儿子,一个情人,”该是怎样一段孤单、寂寞的生命,需要用鹦鹉来承担“儿子”与“情人”的角色!就连死后,这只鹦鹉还被制成了标本继续陪伴着全福。
(四)凄冷:不断地寻求生活的依托点却不断地失去
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首时,全福的一生显得那样凄冷、酸苦,“儿时贫苦、初恋落空、外甥离开、维尔吉妮死去,好像一片潮水,涌到咽喉,噎住了她。”[19]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依托点和重心,每次找寻到了情感依托后,全福都会投入自己全部的爱与赤诚,可是好景不长,这些人、物又会彻底离她而去。
《一颗简单的心》中,先是 “维尔吉妮完全占住了她的心”[20]:全福带着受到“公牛事件”惊吓的她去土镇休养身体;从圣诞节起,她天天带着小姑娘去学教理问答,并为小姑娘的领圣体仪式忙得不可开交;维尔吉妮去修道院做寄宿生后,全福“什么也不在心,睡又睡不着。为了‘解闷起见,她求太太许她接见她的外甥维克道。”[21]维克道受雇跑外洋后,全福一心挂念他。后来,两个孩子先后遭遇不幸。全福剪下了维尔吉妮的一大缕头发,打定主意永不相离,头发成为了她对维尔吉妮的情感依托之物;听说鹦鹉是从亚美利加洲来的,全福想起了维克道,于是鹦鹉便成了她对维克道的情感依托对象。鹦鹉不见了,全福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受到了巨大的损耗,此后永远没有复原。
二.《一颗简单的心》折射出的福楼拜的文化价值观念
“福楼拜不对人生抱任何热望,而唯有冷漠的悲观,然而,其中也蕴藏着无力而为的执着。这种执着,是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又一层面,更是他为人类找出的与人的‘宿命抗争的方法与态度。有了这份冷漠的执着,他的文化价值观念又超越了叔本华的绝望的悲观主义。”[22]
(一)悲观[23]
福楼拜认为“生命以及人类在本体意义上是痛苦与虚无的,上帝也好,人自身的理性也罢,都无法使人获救。”[24]他曾坦言:“我怀疑一切……和一个黑奴一样,我已安心做一辈子苦工,不再想望什么报酬。”[25]全福“为了一年一百法郎的工资”,像一只牲畜或者说是一架机器般永远没有歇息的时间;她终其一生没有享受过亲情的温暖、爱情的圆满;她的认知是那么有限,以至于常常显得愚昧、可笑而又悲哀。福楼拜不动声色地为我们展示了女仆全福的一生,而这样的人生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观照都是不无悲观色调的。
(二)冷漠
李健吾曾评价:“如果这是福氏‘最动人的篇幅,却不一定就是‘令人慰心的篇幅……”[26]确实,《一颗简单的心》是一篇两万余字的短篇小说,作者却在文本中15次直接或间接提到死亡,且12次都是直接用“死”这类字眼来表述,甚至有一处还借医生之口说出“好!又死了一个!”[27]这样冷冰冰的话语。整部作品的叙事语调给人的总体感受是严肃、冷漠,福楼拜虽从未在作品中露面,但他不热爱生命、不畏惧死亡的冷漠的人生态度却从字里行间倾泻了出来。
(三)执着
尽管晚年的福楼拜接连遭遇疑心病折磨、外甥女婿投机失败引发的财产危机、情人鲁伊斯去世、挚友乔治桑去世等一系列打击,这位伟大的作家却在这些不幸面前愈挫愈勇,他写信给罗婕夫人说:“……您的朋友在这一年里变得更为坚忍了。”[28]“(参加完乔治桑的葬礼后)第二天,又捡起《一颗简单的心》,劲头十足,连他自己都吃惊。”[29]在《一颗简单的心》中,我们也能看出福楼拜在冷漠的悲观之中所蕴藏着的执着——与所谓的“宿命”抗争的执着,虽然这种执着在全福身上是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的。
1.博爱的心灵
全福虽然卑微、无知,却有一颗朴实真挚的爱心。在招待外甥维克道时,“她节省开支,自己尽量少吃,拼命塞饱他的肚子”;[30] 维尔吉妮去世后,“一连两夜,全福没有离开死人……她吻死人的眼睛吻了好几回”,期待着她会突然睁开眼睛。而且,全福不只是爱身边的人,她的爱是博大的,不求回报的,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或是小动物,她也一视同仁,她的心“和新出屉的馒头一样地柔和”[31]。
2.忠实的品德
全福对欧班太太一家忠心耿耿,处处维护主妇的利益。佃户给欧班太太送来田庄特产时,“任凭他们花言巧语诡计多端,全福回回戳穿,不上他们的手”[32];欧班太太的一位长辈吃喝嫖赌败了家,常常來她家骗吃骗喝,“全福客客气气地把他推到外头……关上了大门”[33];在遭遇公牛袭击时,她挺身而出,极力催促欧班太太带着两个孩子先逃,自己一个人应对凶猛强悍的公牛,险些被公牛顶穿了肚子。
3.虔诚的信仰
全福对宗教有着天然的、虔诚的信仰。陪维尔吉妮学教理问答时,她会先在门口跪一下再走进教堂;虽然小时候没有受过宗教教育,但她靠着旁听学会了教理内容,而且,从那时起,“维尔吉妮做什么,她学什么,学她吃斋,和她一起忏悔”[34];当她意识到自己没有为圣坛做过什么时,她“觉得难过。起码她能放点儿东西上去也好!”[35]于是,她将珍爱多年的鹦鹉标本献给了圣坛。
当我们随着福楼拜的冷峻叙述去透视全福的一生时,一抹深沉的悲哀与忧郁扑面而来,这位女仆那渺微的人生映照出了每一个个体的人的生命本质——卑微、平淡、孤寂、凄冷,这是“一种毫无诗意的忧苦的动物的存在”[36] “为了爱而爱,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工作而工作,一个纯粹的可怜的生物。”[37]尽管如此,每个人却都必须承受着“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去完成这段旅程。那么,最佳的选择或许是如堂·吉诃德一般,融理想与奋斗为一体;或许是如西西弗斯一般,融绝望与奋斗为一体。但不管怎样,不要失去与所谓的“宿命”抗争的执着!
参考文献
[1][28][29](法)亨利·特罗亚.不朽作家福楼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399,402.
[2][25][26][31][36][37]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225,41,229,230,232,233.
[3][16][22][24]蒋承勇.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0-91.
[4][5][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7] [30][32][33][34][35](法)居斯塔夫·福楼拜.三故事[M].李健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159-191.
[22]郑克鲁.略论福楼拜的小说创作[J].外国文学研究,1979(1):62-6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