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若干问题解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3114
内容摘要: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化,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之间被翻译,加强中美作品之间的赏析与交流。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諸多文学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着特殊文化特征的词语或者是句子,在此情况下译者如果简单的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就会失去作品原有的“味道”。文章基于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的对策,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的文学作品,强调翻译效果的“原汁原味”,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各地的文学作品和文化风俗,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 英美 文学作品 翻译

  跨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是加强各国文化之间的深入合作和学习,而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是有效的搭建起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基于文学作品从而更好的了解西方民俗文化和审美意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却要考量到翻译字句的基本意思,还需要从民俗习惯的角度出发,跨越文化差异的阻碍,利用科学的翻译手段,将不同国家想要传递的文化内容精准的进行传播。文学作品的翻译应当是连贯性的,通俗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当首先对当地的宗教及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和学习,才能充分保障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失去原有的文学特征及价值。

  一.跨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翻译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依赖翻译工具,准确性欠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中英文的翻译软件层出不穷,加上翻译作品数量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译者对于翻译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文学作品本身的翻译量就很大,是一个长篇的连续的工作,单一的依靠翻译工具只会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从而大大的忽略了文学作品中所饱含的地域,文化,宗教,饮食方面的特色。并且翻译工具对一些同义或者是多义的词汇的翻译并不够准确,所以造成了翻译的文学作品准确性欠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机械化的感觉,欠缺情感的融合和把握,难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大大降低的情感的共鸣之处。

  (二)翻译滞留表面,质量亟待提高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对词汇和句意的简单阐述,更重要的是将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民俗文化进行精准的传递。但是在跨文化语境下,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文学作品都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被各个国家进行翻译和出版的,而这些被翻译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翻译滞留在文字表层,无法深达文字内涵和文化的地步,缺少对于文字翻译的创造性提炼。这种二次创作需要译者对英美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拥有专业的文学表达和淬炼的功底,才能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而现实是很多翻译的作品无法深入实践,走出理论的困境,停留在浅层的翻译过程中,致使很多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也使得读者体会不到作品中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三)译者文学素养不够,编校质量不高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紧密,翻译的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各个译者也都经历过翻译相同的文学作品,但是翻译出来的特点和形式却是大同小异,存在着“模式化”的现象,也使得翻译作品整体的编校质量不高。对于翻译者而言,不仅需要熟读文学作品,知其意,懂其内涵,更要融合中国文化生动形象的传递给读者,灵活机变,融会贯通。但是反观译者们的翻译形式,则存在着固步自封的现象,文学知识面的见世面相对狭窄,文学教育的发展也相对滞后,直接导致文学工作者的翻译模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问题。此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遣词造句上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种语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都存在着不同,无形中都给译者带来了翻译的难度,在编校上就会生硬的去套用翻译的标准和模板,致使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不仅难以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也难以发挥中国文化的特色。

  (四)缺乏文学翻译评价体系,存在滥译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强,跨境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建立了很强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平台,给译者和读者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翻译工具的普遍使用,也让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建立一套完整的翻译评价体系。对译者所翻译的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避免出现过多的误议和滥译,影响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和效果。但是目前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明显缺乏相应的监督,大都是翻译好经过浅层的审核就直接出版,更加注重的是排版,在一定程度忽视了翻译作品的准确度。

  二.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对策

  (一)巧用翻译工具,提升准确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翻译工具层出不穷,这对于译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具备优势的事情,但是不能形成依赖,可以从借鉴和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借助有效的信息技术,对于提升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还是非常具备促进作用的,关键在于译者怎么用。并且由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助性,译者可以借助互联网加强对于英美地区文化风俗,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也能够增强更多的翻译思路,切实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翻译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作品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借鉴翻译方法,为自身的翻译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另外,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都实现了有声读物,甚至是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使得英美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创造性的机会,借助这些翻译工具或者是互联网平台,拓宽了译者的知识面和交际面,让译者能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内涵。巧妙融合中国阅读审美方式,从而提升英美文学作品跨文化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注重意译,辅以直译

  针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翻译停留在字词表面的问题,译者应当加强对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内涵的理解,强化意译的翻译方式,保持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特色。本身对于英美文字的翻译就是需要确保其“原汁原味”,在一些经典场景和内涵的翻译过程中,想要跨越文化的差异,让中国的读者更能够生动形象的理解,就必须采用符合汉语文化习惯的词汇和句式,这样才能更加完整的将英美作品中的精髓在汉译中保存下来。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Leaving Time》的时候其中有句“Over the years,she had two babies,which also became part of the circus,and she treated them like they her pride and joy”。译者就没有简单的其中的“joy”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快乐”,而是结合语境和中国文化风俗,将其翻译成“开心果”,不仅更能贴近原文中的内涵和意思,更符合中国读者的语言审美意趣。而对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涉及与汉语文化存在宗教、风俗习惯差异的地方,则可以用注释的方式加以解释,让读者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注释中的内容,并对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赏析,扩大读者的文化解读,增强他们的文学赏析能力和兴趣。最后译者还需要准确把握意译和直译之间的比例,二者之间各有所长,要准确把握,既要保障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原汁原味”,也要融合中国文化习俗,便于读者理解和激起情感的共鸣。

  (三)提升文学素养,强化翻译质量

  在文學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学素养和内涵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和效果,所以强化翻译者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从专业能力的角度而言,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能力,既要提升对于英语的词汇量的掌握和运用,也要强化对于中文的理解和使用。日常生活中词汇量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养成,甚至是各地的游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深入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场景的描述,内涵的把控以及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文学作品原有的魅力,也能够不断的激起读者的阅读欲和文学欣赏能力。此外译者还应构建英美文学的翻译思维,基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读者在欣赏英美文学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阻碍,所以翻译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中要借助一种全新的语言将作品中的语境和文化阐述出来,赋予文学作品全新的生命力和魅力。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作品的类型,融合中文的词义,进行融会贯通,便于读者进行理解。例如在翻译具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作品时,切忌进行直接翻译,构建翻译思维,融合情感,传递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情感。如对“love you once,love you twice”的翻译,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是爱你一次,爱你两次,翻译过来毫无浪漫可言,但是译者翻译为中文中的表达“一见倾心,再见倾情”就会觉得韵味无穷,饱含了中方的美妙诗意。

  总结: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文化和文学交流愈加的频繁,这也大大的推动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的开展。基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势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地域称谓等等都存在着翻译不准确,翻译意蕴不足等等。翻译不准不仅会影响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文章基于当前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策略,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林嘉新,李东杰.系统中的竞争、冲突与创造:当下世界文学视域中的翻译研究模式[J].外语教学,2018(11):23-24

  [2]赵璐,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翻译文化差异解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09):14-15

  [3]王琳.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若干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0):8-9

  基金: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GGJS270);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

  (作者介绍:王丽丽,博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