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语文作为人文性突出的学科,极为关注情感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启发和动力。语文教师若是不能对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形成合理考量,那么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的目标就难以达成。基于此,本文将在充分认知古诗词教学情感培养积极性的基础上分析情感教育实践的有关策略,以便对相关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感教育 思考 古诗词教学
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培养不单是为了适应素质化教学要求,同样也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挖掘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就目前来说,情感教育已经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扩大应用,但是受制于教师认知不清、教学手段有限等问题,情感教育的实施仍然处于表层阶段,学生虽然能够从教师的分析中明白古诗词的主要情感基调,但却无法触及己身受到感染,升华情感和提高思想也就更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对古诗词的教学能力,尽可能将其中的情感内容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在积累古诗词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
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想要落到实处的开展古诗词情感培养,就应当对现阶段的教学实情形成准确的认知,这样才能有理有据地提出改进策略,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古诗词学习当中。
1.教学方式僵化,无法发掘古诗词的美感
选入小学教材的古诗词往往兼备韵律美和意境美,但是很多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掘这些有点,只是从应对考试的角度出发,将记忆诗文信息、背诵诗文、了解诗文写作知识当作加教学重点,完全没有顾及古诗文其他方面的价值。在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支配下,古诗词的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只是走过场般的积累知识,丝毫不能感受到诗词中的灵性和魅力。正如在《登黄鹤楼》的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告知学生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胸襟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却没有揭示“欲穷千里目”代表的无止境探求欲望,也没有从韵律的角度分析这首全篇对仗的绝句。所以说,教师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教学古诗词只能发挥有限的价值,若是想要更深层次地进行挖掘,还是要落实到情感培养上来。
2.学习古诗词的途径有限,缺乏深刻体验
古诗词学习途径有限要从两方面解读,一是小学阶段出现的古诗词内容数量比较少,学生只能从有限的篇幅中学习古诗词,这就意味着学生从古诗词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可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古诗词的学习只停留于课堂,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和防止学生混淆知识的考量,几乎不会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引入课外知识。然而必须认清的一点是,很多故事的写作都和时代背景、诗人经历有关系,如果学生对这些东西不了解,那么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也就无从谈起。
3.教学关注点偏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降低
众所周知,新课标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单就古诗词而言,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背诵数量,这便使得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愈发关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状况。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掌握科学、高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只能让学生硬着头皮背诵。当学生的背诵效果不理想时,有些教师就会罚学生抄写、二次背诵等,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已然无法从古诗词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美,转而是在枯燥的背诗中逐渐厌恶古诗文学习。
二.古诗词教学的情感培养策略探析
1.不断提高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将知识堆砌、以应试为导向的传统教学理念推倒重构,重视情感教育的实际应用,形成利用情感教育解决教育问题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扮演往常的监督者和管理者,而是要成为诗词情感的传递者;对学生也应当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有情感、有思想的独立人。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自身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借助知识积累和情感经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解读古诗词。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教材上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互联网查询等多种形式了解诗词及作者有关的知识,以此保证诗词理解的准确性。
正如在教学《示儿》这篇古诗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深沉、热烈的爱国激情,还应当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收集陆游相关的信心,然后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心中的诗人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情感。例如陆游是诗作流传量最高的诗人,现今可以考证的诗作达到九千多首。如此庞大的诗作规模加上流传度,陆游的才气也就可想而知,教师也可以借此告知学生陆游也被称作“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从这個称号就可以认识到,陆游将中兴宋朝、收复失地当做终生志向。同时,教师还可以援引诗人的其他作品进行情感强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等,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晚年孤苦但却依旧心忧国事的诗人形象就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各种资料只是发挥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学生就会搞不清重心,情感培养的实际效果也会处于低水平状态。
2.用“美学”视角感受诗作情感
从情感的本质来看,其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用来表现情感,所以在古诗文的情感培养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情感的延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性比较强,词曲转换、诗画相映等,这些都说明古诗词中的韵味、情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表现。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出发,在教学中引入其他的诗词体验方式,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1)吟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古诗词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所以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加深印象。古诗的意境美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教师直截了当地将其中含义告知学生,那么学生得出的认识就显得不是特别自然,在深度感受方面也不甚理想。所以教师在这项教学活动中应当将自己的作用从主导转变为指导和协助,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情感。正如在《敕勒歌》的学习中,学生们对开阔的草原环境可能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茫茫草原的视频,让学生在成群牛羊和悠扬的蒙古族弦乐的下阅读这篇古诗。如此一来,学生在吟诗诵读时自然也会在脑海中出现相关意象,从而感受到游牧民族彪悍豪迈的情怀。
(2)唱诗
古诗词对仗工整,韵律极强,古来就有诗词化曲的做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编自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将古诗的内容和自己喜欢的歌唱形式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却有了新的发现,即哀词配喜乐就显得十分别扭,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古诗的整体基调含蓄深沉,所以唱诗的时候应当保持低缓的语调。
(3)演诗
古诗词中经常有叙事部分,这便为诗词的表演提供了机会。将“演诗”和古诗词情感培养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事情的发展,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正如《回乡偶书》中,诗人晚年辞官回到家乡,感受到久客他乡的伤感和回到家乡得亲切。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诗人、孩童等,在场景重现的同时,学生们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例如扮演诗人的学生叙说了贺知章的生平,然后以诗人的身份说一段开场白,如“很久没有回故乡了,不知道当年一起成长的伙伴们是不是还在呢?”。经过“演诗”以后,学生们的脑海中将会浮现起生动的场面,这也有利于领悟诗中带有的情感。
(4)画诗
《望庐山瀑布》、《咏柳》中都对自然景作出出了生动的描写,学生们通读诗文以后也会感慨大自然的美好和造化神秀。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学生会受到想象力的约束,不能将画面完美复刻到脑海中。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画诗”,将诗文中出现的景物用画笔描绘出来,正如《望庐山瀑布》中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将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将诗文中出现的各种物体、景象画出来,然后再进行画作的评比,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绘画思路。完成以上步骤后,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庐山瀑布的实拍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瑰丽,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上的深层次发展。
3.创建故事学习环境
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否则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都会受到限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古诗词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立“诗园”,向学生们分享经典的古诗词,让學生在广泛的学习中提升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在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环境中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除此以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诗情”,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古诗词用于描述生活中的景物。例如学生组织春游时,学生就可以吟诵《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在诗情的长期熏陶下,学生也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与自然中存在的“诗趣”。优秀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加大对其中内涵的挖掘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成古诗词活动,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对古诗词的认知能力,利用古诗词中的情感滋养孩子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在古诗情感的激励下释放智慧。
参考文献
[1]韩喻.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95.
[2]纪晓红.悠悠古诗情,浸润学生心——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培养[J].考试,2015(15):42.
[3]蒋瑞霞.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3).
[4]赵欣.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2).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