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少数民族预科生外国文学授课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986
尚爱萍 黄家祺

  内容摘要:在我们招收的本科学生中大约有10%左右的少数民族预科生,这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结构不均衡、成绩差距大,尤其是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使得他们在与普招的汉族学生一起学习《外国文学》等专业课时,存在着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差、教学目的难以圆满完成等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分班教学、分层考试、合作学习、共同学习专业选修课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以期改善教学现状、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 外国文学 现实状况 教法研究

  我们学院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2014年之前我们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会有较少的几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多数蒙古族及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学生基本在蒙古语言文学系学习。自2014年起,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多,文学院招收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比例明显增多,大约占比为10%左右,这给《外国文学》等专业课授课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差,教学目的难以圆满完成

  少数民族预科生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读大学之前有汉语授课的学习经历,这部分学生汉语言读写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与汉族学生差别不是很大,学习起《外国文学》等专业课来困难也不大;另一类是读大学之前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蒙语授课,这部分学生汉语听说尤其是读写能力很差,在《外国文学》等专业课学习中困难很大,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听课的理解程度、回答问题、作业的完成、考试成绩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因为语言的障碍使得他们对一些专业术语没能迅速理解,在教学互动中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准确,课外作业借鉴他人或网络上的资源较多,期末考试中书写速度慢,感觉时间不够用,正确率低,不及格率高。

  二.聪敏质朴却羞于表达,师生课上教学互动交流难以完成

  少数民族预科生是其本民族中的佼佼者,他们极其聪明,思维敏捷、心灵手巧,看问题角度独特、观点新颖,但由于汉语言与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在发音、声调、语言体系、语法、修辞甚至逻辑上存在界域上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预科生首先运用蒙古语言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然后再将其翻译、转化成汉语,由于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存在时间差,且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所以,少数民族预科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存在语速慢、语病多、语序倒置等现象,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因胆怯甚至有自卑心理,羞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失去了许多口语锻炼的机会,也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及成绩的提高。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外国文学》等专业课的讲授中势必需要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另外在推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对教学工具的优化提出要求,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高等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而旨在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相对简易、优良的网络资源结合起来,不仅符合上述政策,同时也可为少数民族预科生班《外国文学》等专业课授课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合理的载体。以笔者讲授的《外国文学》为例,我们就少数民族预科班的专业课讲授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具体采用了四种对策:

  1.分班教学。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自己的愿望,尤其是依据他们语言、知识、潜力等方面存在着基础薄弱、结构不均衡、成绩差距大的问题,将他们与普招生班分班授课,制定两套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PPT,讲授的专业内容、重点难点都有所不同,例如学习陀思妥耶夫斯基时,在少数民族预科生班讲授中,外国文学史及相关文学理论只做浅显介绍,将重点放在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等的分析上,而普招班则是以史为纲、作品为纬,用文学理论将文学史联系、编织起来,除了对作家文本的分析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独特风格即以意识深层的挖掘与心理分析反映客观现实的现代主义手法,以及对小人物、多重性格、偶和家庭、复调结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等文学领域多方面的探索,所有这些我们将尽量深入分析、阐释。分班教学的最大好处是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均有提升,并且避免了同学们因合班教学带来的“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固有弊端。

  2.分层考试。考试是一种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因《外国文学》授课的重点难点有所侧重,所以在期末考试时我们不厌其烦地位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普招生分别出了两份试卷,普招班的试卷包括正常的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六种题型,而少数民族预科生班仅出了简答、论述、材料分析、评论四种题型,除了考核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简答题以外,主要以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为主,减少了考查难以表述、记忆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填空、名词解释等题型,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全面检验了学生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提高了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又发挥了其独特的分析问题的优点,且保护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和热情,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3.共同学习专业选修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班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学》等专业课,但大学四年里完全分班也不利于学生间语言、情感的交流、沟通、发展与提高,所以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时,我们安排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普招生一起学习,这样使少数民族预科生即扩大了视野,又获得了更广的信息量,也有利于培养两个民族之间的同学情谊。同时,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线下课堂中的讲授为主,而对于学生出勤、阶段考核、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视频等方面,我们都通过网络平台线上进行,这样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即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对专业前沿的关注度和师生联系的密切度。

  4.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协作互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80年代末传入我国的一种学习教学理念。它拥有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优点,成为当代一种重要的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2015、2016级汉语言本科专业课尚未分成少数民族预科生班和普招班教学时,我们即依据合作学习理论成立了5-6人一组的若干个学习小组,它们以宿舍为基础单位,按照个别同学的意愿做了微调,其中保证每组至少有1-2名少数民族预科生班的同学,在课堂讨论、课下作业时协作互助。如在讲授“黑塞及《德米安 少年彷徨时》”中,我们即用了分组学习法。提前两周布置阅读、查找该小说及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了三个问题,在课堂谈论时,小组中每位成员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其他成员共享,全体成员分析、归纳出本小组的答题要点,推举两位同学代表本小组上讲台阐释、解说,小组其余成员必须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质疑,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点评,两位代表的平均分是该小组的最终得分。《德米安 少年彷徨时》中主人公的经历几乎是每位同学成长中遇到过的问题,同学们又做了充分准备,所以发言精彩、讨论热烈。少数民族预科生受到感染,主动发言,虽短短的几句话但少而精,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得到了锻炼。合作学习受到全体同学的普遍欢迎。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专业课《外国文學》授课方法的探索已进行了四五年,但因为时间短,此项教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可提升、改善的空间还很大。例如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特长方面的挖掘等有待进一步掌握;教师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需增加教师专业继续教育、外校访学、专业培训的机会与经费;院系教学设施不全、条件较差、网络平台难以满足师生线上学习的要求;教师教学内容、分院课程体系设置等有待进一步优化……所以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外国文学》等专业课授课方法、对策仍需继续探索,并且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朝辉.《教育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谭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中国高等教育》[J].2019(6).

  [4]褚旭,罗安等.《“层次递进、多维融合”研究生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中国高等教育》[J].2019(22).

  本文系呼伦贝尔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少数民族预科生专业课授课方法的思考”(项目编号:2018FDYB02)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尚爱萍,主要参与人员:张丽霞、范忠武、才志华。

  (作者介绍:尚爱萍,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黄家祺,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一中,汉语言文学学士,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