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艾青《手推车》与威廉姆斯《红色手推车》比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995
丁悠然

  内容摘要:艾青的诗歌,深受西方印象派与象征主义的影响,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诗歌积极借鉴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探索诗歌革新的途径,有意识地将绘画和造型艺术的手法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突出意象所具有的流动性,使诗歌具有绘画的视觉效果。本文以艾青《手推车》和威廉姆斯《红色手推车》为例,从空间营造、意识显隐、意象撷取等三个层面对现实主义诗歌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手法的异同进行比较。

  关键词:艾青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 《手推车》 《红色手推车》

  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红色手推车》一诗归为现代主义诗歌的范畴,而艾青的《手推车》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但本文认为,不能将二者简单归纳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首先,艾青大多的作品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他的诗歌艺术同时也深受西方印象派绘画与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既有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善于抓住刹那间得来的场景与灵感,并加以渲染描绘;又有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对于意象的处理有自己的主观参与,旨在通过意象去反映事物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这些表现手法并未改变艾青诗歌的整体风格,艾青运用这些手法并非出于“炫技”的目的,而是借此营造一种氛围感,从而突出中国传统的诗艺,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真正的表现主题是现实世界,同时注重意象和抒写性灵的美学原则,因此强烈的抒情反而成为了艾青诗歌的独特标志。[1]其三,英美诗人也曾向中国诗歌学习,借鉴中国古诗来改造英美诗歌,掀起了标志着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开端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彼时,许多意象主义诗人都关注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重要作用,积极地进行意象融入现代主义诗歌的尝试。威廉姆斯便是典型的意象主义诗人,他积极借鉴现代诗歌艺术,有意识地将绘画和造型艺术的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突出意象所具有的流动性。[2]这两首诗相较于其他现实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将这两首诗放入中西方诗歌艺术的大背景中,以探究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联系与差异。

  一.意境营造:以空间为背景

  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境营造的基础是“空间”。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诗歌,诗人们都很注重空间的营造,并且空间在全诗中大多起到一个背景框架的作用,形成诗歌的整体氛围。但他们对“空间”的理解与定义又各有侧重,各有其美。

  1.空间取舍:虚与实的相生

  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在意境上以空间的“真”为主基调,“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但现实主义诗歌大多呈现“写境”,以写实为主,但也超越自然植物中的相互关系和限制,表现出高于“物性”的意义和意境。现代主义诗歌大多呈现“取境”,仍以写实为主,但也会从纯粹的审美和作者意识进行空间感的画面设置,表现出组合“物性”的意义和意蕴。所以写实与虚化都是彼此交叉、相辅相生的。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空间更多是指一种典型环境,强调的是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并非指与现实完全吻合,而是指在空间塑造过程中,用各种表现手法去突出环境的某些真实特征。以艾青的《手推车》为例,此处的空间主要是冬天的黄河流域,空间突出的特点是寒冷静寂、广阔荒凉,艾青为了描绘出这种特点,最先是运用了视觉描写,着笔于暗色调,调配出这种寒冷与荒凉的色彩;然后作者还借助于听觉描写,声音的锐度与深度经此立显。或许在描写的过程中并非绝对真实,但这些手法所突出的空间特点却是真实的,这就是所谓典型环境。

  然而,在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中,空间的塑造就不尽相同了。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中的空间更加具有主观色彩。以威廉姆斯《红色手推车》为例,诗中留下的“手推车”、“雨水”、“白雉”是经过他挑选的,其它事物都被忽略了;三个意象的状态和彼此之间的位置也是作者安排的,旨在空间美感的塑造,并非一定真实。

  2.空间组合:立体与叠加的相交

  空间虽然以具体事物组成,但其重心、排列、方向等元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感。

  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中空间的“容量”很大。本文认为,现实主义作家在描绘现实场景时,会将场景尽力还原,每一个物品都能被赋予自己想让它具有的情感与色彩。如果删减太多,那么在重现空间时就势必需要用更少的意象承载更多的内涵,那么夸张与想象的比重会大大增加,空间也就容易被“虚化”,这样就违背了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初衷。艾青在空间处理上就非常的巧妙,多個意象各司其职,反映地域不同的特点,综合起来就描摹出了诗歌空间的全貌。

  现代主义作品的空间非常简洁,大多只是意象的堆叠,没有其他形式的描写。《红色手推车》全诗只是对意象进行视觉上的描摹,没有其他的手法,整体空间以一种平面的状态呈现。在这样的处理手法之下整首诗非常地简洁明了,没有过度雕琢的痕迹,读者通过意象的并列与色彩的对比体会空间的存在,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因此也更能享受作者所营造的空间美感。

  3.空间美感:动与静的相向

  现实主义诗歌与现代主义诗歌在空间呈现手法上都有各自的审美倾向,或将澎湃的情感弥散于“动”感之中,呈现宏壮之美;或将凝练的思想定制于“静”态之中,呈现优美之风。作者往往或动静结合,或“静中得动”,或“由动之静”,但都能通过动静相向彰显诗歌美学,表达生活哲学。

  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中的空间不会拘泥于瞬间的捕捉,多是动静结合的立体空间。艾青在诗中以“河底”、“小村”、“手推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水墨画般的静态空间,却通过声音的穿梭、车轮的痕迹,以及“从……到……”的句式,给予空间鲜活生动的生命,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在等待与迎接痉挛的尖音与深深的辙迹,由此又打破了诗歌中原本的静态平衡,化静为动,整个空间都得以被充分利用和调动,呈现北方空间的宏大的气势之美。现实主义诗歌的意境以空间的“大”为体现,空间的浑成与联想,造成壮阔的气象。

  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中,与其称之为“空间”,不如称之为“瞬间”更为合适。所谓“瞬间”,就是恰好这一刻的存在。整个空间不停地在改变,而诗歌作品捕捉的只是一个定格画面。在威廉姆斯的《红色手推车》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雨水是动的、白雉是动的,而在被搬入诗中的一瞬间,留下的是雨水颤动的瞬间和白雉停歇的片刻,呈现平和、闲适的轻盈之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境常常以空间的“简洁”为体现,空间的精致与闲适,构成唯美的气韵。

  二.意识显隐:将“有我”与“无我”投射

  本文认为,主客观意识的显隐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一个比较突出的区别。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是所谓“看似客观,实则主观”,而现代主义诗歌作品却是“看似主观,实则客观”。但不可否认的是,诗歌作品不存在绝对的主观与客观,只有将二者妥善处理,才能够在既能让读者明白其中内涵的同时又给予读者丰富的思考空间。

  1.意识表现:直与曲的各如其意

  现实主义诗歌强调观物过程中诗人的主题仪式,并将这种主题意识投射、浸染到被观察的事物中去,使诗人与景物、空间之间形成一种“共鸣”状态。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客观主要体现在它对真实世界的描写上,真实的、未经雕饰的描写叙述往往是最震撼的,在此基础上所抒发出的情感也最为激烈而具有感染力,这也是大多数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会采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手法的原因。艾青在《手推车》中直接表达了对北国人民的同情、对整个黑暗时代的悲哀无奈。这种表现手法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时代性,它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能够让不处于那个时代的读者们也切身感受到作者的情绪起伏,非常具有代入感,往往能够成为凝聚、感召读者的力量。

  现代主义诗歌侧重寻求诗人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本然契合,弱化诗人的主题意识,强化物性的自然呈现,即我观物,物亦观我。现代主义诗歌作品的创作几乎看不出其中的逻辑章法,这看似主观色彩非常厚重,但事实上,作者给予自己的定位始终是“旁观者”,因此现代主义诗歌作品往往表现出高于其他形式作品的思辩性与理性。在《红色手推车》中,不仅看不到作者的主观情感,就算仔细品味作者描绘的景物也无法准确体味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此时的作者更像一位画家、一位记录者,用文字记录下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瞬间。作者之所以退让,便是想将空间留给读者,这时候对这首诗的解读便会呈现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局面与效果,读者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

  2.意识表达:有我与无我的各有千秋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给予作者很大的情感抒发空间,也就意味着缩小了读者的想象思考空间。读这一类作品,读者往往能够很快抓住全诗的情感思想核心,很可能就此跟随作者的思想历程、肯定作者的态度与情感,感性的一面被激发出来,也就很少还能够做出理性思考。

  但同样,这样的手法处理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会导致读者的过度解读和钻牛角尖。作者的描写太过于客观,以致读者很难窥探出其中深意,往往就会纠结,不愿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很可能落到研究每一个字眼上,无中生有,给文字硬套上自己的片面、固执的理解。

  三.意象撷取:由表及里的构思

  意象是現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诗歌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就像是作者的传声筒,而作者在意象的取舍与处理上也会花费许多的精力与思考。

  现实主义诗人与现代主义诗人在意象撷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会对意象进行必要的取舍。即使是反映现实,现实主义诗人也更愿意保留能够烘托环境、与情感一致的意象,在艾青《手推车》中,所有的意象都带有沉闷、孤独的特征,这是与整首诗氛围契合的,那么那些带有明亮色彩的意象就会被作者舍弃。而现代主义诗人本身在意象选择上就是非常主观的,作者按自己喜好来选择意象,任意改变它们的状态、位置等,甚至可能通过想象来插入本没有的意象。其次,二者对意象都会进行细致的描绘,会将意象自身的特征描绘出来。意象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如果仅仅是在诗中被提及,而不被描绘,那么便会显得多余。但是,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与现代主义诗歌作品在意象的处理上又有不同之处。

  1.意象结构:精致与随意的构营

  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中,选择的意象大多带有典型性。意象的典型性是根据诗歌语境而产生的,处于什么样的语境之中,就选取这个语境里特有的意象,同一个意象在别的语境里是不一定存在的。艾青《手推车》里都是黄河流域独有的景象,其它环境下很难看到同样的意象搭配。

  而在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中,一般不会有凌驾于其它意象之上而突出存在的意象。作者选取的意象大多是“并置”的关系,甚至几个意象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而只是呈现出一种“堆叠”的状态。[3]在《红色手推车》中,手推车、雨水、白雉三个意象之间,手推车并不一定处于中心位置,也不一定是作者描绘的主体,三个意象的位置是对生活中的某个瞬间的及时捕捉,仿佛是作者不经意的一瞥,丝毫没有刻意雕琢的迹象,作者对这个状态的理解也没有相对固定的答案,这样的意象叠加更加能够引起读者的想象。

  2.意象遐想:情感契合与灵感交融的构缀

  现实主义诗歌作品在意象的处理上,作者通常会有一个突出的意象即中心内意象,它会是整首诗的情感表现核心。同时,这个中心意象也通常会成为作者思想情感的象征。艾青《手推车》中的“手推车”是中心意象,对它的描写有“唯一”、“单独”、“深深”等,其它的普通意象的存在构成了手推车的生存环境:河底、小村是它放置的地方;尖音、辙痕是它留下的痕迹。同时,手推车也独自承载了最多、最重要的思想情感,它的孤独、凄凉、颓废,象征的是整个“北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而在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中意象很少带有作者的思想情感痕迹,一般很少有象征义。作品中的意象更偏向于一种作者的直觉与灵感再现,这种灵感是转瞬即逝的,所以会给读者一种陌生感。《红色手推车》中,将三个意象放置在一起,对于没有看到真实画面的读者而言,这样的组合搭配无疑是陌生的,他们需要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而这三个意象只是这幅画面的组成部分并非全部,诗中剩下的韵味则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感受和挖掘。诗人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阻挠者”,把日常生活拆分成一个个行为意象的碎片,然后再将他们重新组合成全新的瞬间画面,给读者一种“陌生感”。然后,读者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还原曾经的世界,赋予它逻辑,而每每当读者即将还原的瞬间,作者又会将一切都推翻,给予读者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敦促读者重新挖掘意象的意义,不断鼓励读者将想象融入到诗歌理解之中,从而延长读者对诗歌文本的审美感受过程。

  《手推车》与《红色手推车》作为东西方不同作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我们依旧能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这也说明了不少中西方现实主义诗人和现代主义诗人,都曾尝试将不同的诗歌文化、诗歌形式融合,取长补短,形成新的创作方式,使诗歌更具张力而非单纯从属于某一中单一的流派内。但二者在表现手法上始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形与意的偏重区别。现代主义讲求内部逻辑,注重诗歌形式上的规则感和语言上的线性感,减少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使诗歌词句间逻辑条理分明。而现实主义偏重整体讲求意合,注重各种感官的调动和语言的多重内涵,坚持内容与情感是凌驾于形式之上的存在,是诗歌的核心灵魂。[4]

  参考文献

  [1]邹永常.深植根民族土壤广采撷世界诗艺——艾青诗中的现代主义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53-55.

  [2]张亚蜀,张新水,赵丽娟.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意象的视觉张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8):40-41.

  [3]钮洪敏,李忠华.对《红色手推车》的“陌生化”解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21(06):46-50.

  [4]杨萌.中英意象派诗歌对比分析——以诗歌《红色手推车》与《天净沙·秋思》为例[J].知识文库,2018(18):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