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林爱雄游记作品中的日西对比描写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949
焦健

  内容摘要:小林爱雄是近代日本诗人、戏剧翻译家及文艺活动家,为日本戏剧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908年底至1909年初,小林爱雄来到中国旅行,并于1911年出版了单行本游记《中国印象记》。顾名思义,游记中对于中国城市及中国人的描写引人关注。但该游记内容较多,其中将日本与西方加以对比的文字亦为数不少。近年来,对于《中国印象记》的先行研究数量较少。本文以《中国印象记》中的日西对比描写为材料,详细分析典型日西对比描写,并分析原因,考察探讨小林爱雄的日本观及西方观。

  关键词:小林爱雄 《中国印象记》 日西对比 日本观 西方观

  本文论述的《中国印象记》是近代日本诗人、戏剧翻译家小林爱雄写作的中国游记。这部中国游记对中国、中国人都有较多的描写和较深的感受。但具有特点的是,小林爱雄在游记中亦有大量的将日本、西方进行对比的描写。此处的“西方”与现在的西方包括亚洲的几个发达国家不同,仅仅指代欧美。本文将以游记中数量较多的日本、西方对比文本为材料,探讨1908至1909年的小林爱雄对于日本及西方的看法与意见。在分析对比文本后,将从文明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对比描写的原因,探讨小林爱雄日本观与西方观的产生背景。

  一.背景介绍

  (一)作者介绍

  小林爱雄是近代日本的诗人、戏剧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东京人,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毕业。小林在文学作品创作上的名气并不算突出,但在西方歌剧作品翻译改编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参与创作的《羽衣》被视作日本第一部原创歌剧,翻译改编的《魔笛》《天堂与地狱》等歌剧在日本帝国剧场上演,反响热烈。其还参与创立了“日本作曲者协会”,参与创办了《音乐与文学》杂志,在歌剧翻译、童谣创作等领域著作颇丰。

  (二)旅行介绍

  《中国印象记》是小林爱雄于1908年12月至1909年1月间游历中国的记录。小林于1908年12月21日从神户湾乘德国客轮出发,23日客轮抵达长崎,25日客轮抵达上海。在上海停留后,于28日乘沪宁线列车抵达南京。在南京逗留的七天间,小林还乘火车去过苏州。在南京迎来1909年新年后,于1月3日乘火车抵达镇江。逗留两日后,于5日乘轮船抵达安庆,其后溯长江而上,于6日抵达汉口。在汉口、武昌游历一番后,于8日乘坐京汉铁路列车北上,于9日抵达北京。在北京拜访名人、游览古迹后,于13日抵天津。并在天津再次乘火车北上,15日抵山海关、16日抵奉天(沈阳)。在奉天的知名景点北陵、故宫游玩后,于17日抵大连。在旅顺参观日俄战争遗址并在大连、旅顺参加多场活动后于1909年1月19日乘日本客轮回国。共耗时近一月,这在当时来华的日本知识分子中已属于不短的旅行。旅行途径城市众多,极大地刺激了小林爱雄对比和评论的兴趣。

  二.日西对比实例与分析

  (一)客轮上的等级制

  如前文所述,小林爱雄于1908年12月21日在神户湾登上德国客轮启程来华。23日,客轮短暂停泊长崎港。25日,客轮抵达上海。对一般作家而言,客轮这一交通工具并无太多值得书写之处。但特殊的背景和别样的心境,使得小林在客轮上亦写出了一幕幕对立的场景。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全面西化之路。西方实力强劲,日本实力不足,在大力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和制度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西方有崇拜之情。小林爱雄受这一时代背景影响较深,加之其为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毕业,又一直致力于西洋戏剧的翻译工作,其对西方文化、西方人的崇拜之情是不无原因的。在对西方人的崇拜中,有一类崇拜原始且滑稽,即人种崇拜。“在船尾处,有一个黑色的小人,他肯定是日本人。我自己在身高上并不逊色于西方人,但可悲的是,肤色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在短短两句话之内,将对西方人的肤色崇拜和身材崇拜表达得十分露骨。远处的“小人”身材不高,小林未上前亲自确认便判断一定是日本人。因为西方人身材一定是高大的,这是支撑其判断的内在逻辑。而哪怕是身材达标的小林自己,也因为黄种人的肤色而感到自卑。这表现出小林心中日本和西方之间深层次的对立,即黄种人与白种人的对立。且小林认为,黄种人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白种人。

  在餐厅这一小空间用餐时,有两处场景也被小林特别加以描写,表现出日本与西方的对立。“在餐桌的正面坐着船长,正在那里口若悬河地说着奉承話。可是,再看我们这边的餐桌,有四个日本人和一位冒险家海兰德先生,一共才五个人,非常冷清。我们几个黄种人被晾在了一边”。一边是热烈讨论,一边是冷清寂寞,在餐厅内的鲜明对立被小林记录在笔下。其在思考被冷落原因时,没有将日本人与船长不熟悉、船长有所疏忽等原因考虑在内,而是再次导向至人种论上。这是一种懒惰且滑稽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小题大做。“被晾在一边”的小林一行还是要点菜吃饭的,但面对菜单上的外文,文字确实是看懂了,只不过还是不明白究竟为何物。点了自以为熟悉的食物后,依然闹了笑话。“U君自以为是地点了Bolied Rice(大米饭),可一看服务员微笑着端上来的东西,竟然只是把做得稍硬的米饭盛到了盘子里,对此土老冒们只能面面相觑地苦笑”。“土老冒”是小林的自嘲,如果日本人是土老冒的话,那么与之相对,船上的这群西方人应当是“现代市民”了。日本致力于富国强兵,一心想要“脱亚入欧”,但融入西方的过程中恐怕像“U君点餐”这样只学到皮毛、学不到内核的情况为数不少。

  客轮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客轮在靠近日本的海上航行,离日本陆地很近,却又拉开了一段距离,使得小林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日本加以审视。而所乘坐德国客轮的特殊性,使得小林仿佛置身异域,仿佛化身为西方人,有了对日本和日本人大加指责的权力。“无论往哪边看,全都是没有特色的平凡庸俗的山边房屋,还有铺着荒凉干草的房顶。……朝着这片陆地,我抑制不住地想大喊一声‘再见”。短短的两句话,德国客轮与日本房屋的对比跃然纸上。德国客轮,象征着现代化,带有西方设计美感。搭乘客轮的小林仿佛彻底摆脱了日本陆地上的平庸与落后,与崇拜的西方人一起走向了现代。但“想说再见”的背后,暗含着无法再见、难以分开的事实。不论小林如何蔑视日本,其依然是日本人,是平凡庸俗的山边房屋住户的同胞。

  客轮上的有关西方的描写还有以下几处。例如小林盛情夸赞客轮上的厕所,“……在圆形坐便器中,水像瀑布急流一样欢腾跳跃,水流落到远方的声音和水不断涌出的声音自然地构成了和音,在弹筝般的旋律间,解决了要办的事。于是我禁不住感叹到,连厕所也能看出人文水平的高低。”由厕所的清洁程度评价运营者的卫生意识算是可以理解,但像小林爱雄这样面对抽水马桶的水流声也要大加赞美便显得不可理喻了。小林在与德国商人交谈时,颇有些自豪地提到日本的大学已经逐渐摆脱外籍教师,可以独立运营,但随后笔锋一转写道“说这些话心里有些发虚”。这体现出小林爱雄在内心依然认为西方教师具有无可辩解的权威性,日本的大学的独立性值得怀疑。诸如此类,不再详细论述。

  (二)中国城市中的对比与批评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侵入中国。列强在中国城市内设立租界,控制航运和海关等,给百姓带来了很大负担。列强均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侵略扩张活动,自然会有所谓的“利益争斗”。欧洲列强侵入中国时间较早,在中国势力较大。而日本作为后来侵略者,自身“实力”有限,受国际时局变化影响较大,在中国的势力规模相对较小。这对中国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对日本人小林爱雄而言,是其不能接受的一件坏事。崇拜西方文化到了露骨程度的小林爱雄,看到南京城内的景象,还是忍不住生气了。“在市内,美国人经营的南京大学、德国人建造的医院等大型建筑分外显眼。欧美人正在向这片荒野无限地扩张着势力,不断地筹划着各种企划,这让我不由想到日本国人可悲的样子,他们受雇于师范学堂等处,只知道把一百二百的钱宝贝似地积攒起来,和学生一样吃着每月八元的饭菜,结果只招来了中国人的冷笑”。小林登高望远,本应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眼中却尽是欧美列强如何在中国大地上扩张势力,想到的却是日本人的保守。美国人建大学,德国人修医院,为什么日本人只是在保守地拿着死工资,这是小林感到所谓“不满”的原因。大学、医院固然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必须认识到大学和医院首先是为外国人和上层人士服务的,是列强笼络人心的手段,是帝国主义入侵的标志。从这一角度看,小林越是对日本的保守政策感到不满,中国百姓便越感到安心。中国人当中,恐怕只有与帝国主义有勾连的人,出于利益考虑才会“嘲笑”日本的保守政策,一般中国百姓怎会“冷笑”呢。

  在侵略扩张活动中,部分帝国主义列强结成同盟。因侵略利益相同,同盟国家形成所谓“合力”,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更深重的苦难。20世纪初的日本与英国的同盟就是上述同盟之一。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时,日本便一边与俄国进行交涉,一边与英国接触。1900年前后,日本与俄国的利益斗争加剧,日本判断凭自身实力难以取得优势地位。认定日英两国在中国及朝鲜半岛上利益冲突不大,且均有遏制俄国意向,可与之结盟,这便是游记中“日英联盟”的由来。日英虽为联盟,但英国在中国已有数十年所谓“经营”,在贸易及航运方面与日本存在利益冲突。小林在九江港口看到的一幕便是例证。“这里的港口也建有许多洋馆。英国公司的停泊场抢占了最好的位置,与之相反,日本的停泊场却被赶到了最偏僻的地方,乘船最不方便。当我们安心于日英同盟的时候,英国人飞速地吞占了巨大利益。实心眼绝不是最好的商业战略”。日英之间的对立被小林赤裸裸地书写在笔下,但傲慢的小林全然不知事实,只顾着为日本辩护。英国于1861年在九江设租界,至旅行的1909年已近五十年。英国并不是在近几年内占得最佳位置的,与日英联盟也无太大关系。但必须指出的是,英国和日本都是九江的侵略者,小林只是为日本未能“抢占先机”感到可惜,全无同情中国之意。而日本政府也绝不像小林所述的“实心眼”。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胜利,日本对中国及朝鲜半岛的侵略野心愈发膨胀,扩张活动亦不断加剧。此后十多年内,日英两国在中国政治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五四运动等问题上的分歧愈来愈大,日英联盟走向分裂。

  游记中描写中国城市内日本与西方列强对立的文本还有其他几处。内容大同小异,均是与欧美列强比较,认为日本扩张步伐保守的。这突出了小林的侵略野心,需要加以批判。

  三.原因分析:文明论视角下的等级制

  从以上两类对比描写实例中,可以看出小林爱雄对于欧美诸国、中国及日本的看法。从日本与欧美诸国的对比描写中可以看出小林对日本文化及黄种人的身份有极度的不自信,对欧美文化特别是欧洲诸国的文化及白种人有不切实际的崇拜。但在涉及对中国的扩张活动时,小林又将欧美列强视作日本的竞争者,认为日本的侵略政策过于“保守”,在华日本人士“胸无大志”,暴露出其对华的侵略野心。

  小林爱雄在只有六万余字的游记中大量使用对比手法,书写“对立”的一大原因是其深受文明论思想的影响。文明论思想的一大代表是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福泽在书中将世界国家分为三等,即“野蛮-半文明-文明”,“文明”国家自然是欧美国家,中国和日本均为“半文明”国家。但福泽在后文中论述称,日本学习西方、不断进步,中国沉迷儒学,没有前途,这实际上将中国放在了日本之下。1885年,福泽谕吉写作《脱亚论》,主张日本应当放弃儒学,全面西化。以福泽为代表的文明论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主流社会,对小林爱雄也必定有影响。

  小林爱雄对德国客轮的厕所、英国列车的车厢都赞不绝口,这种病态的崇拜凸显其深受文明论思想影响,将西方“文明”与文化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对其有盲目的相信。受文明论思想影响,认为各国有鲜明等级差别的小林爱雄自然会以西方建筑为参照激烈地批评日本乡村建筑平庸、落后,自然会为自己这张黄皮肤的东方面孔感到痛心疾首。这在后人看来,是一种单线程程的、极不灵活的认识方式。

  这种单线程的、鲜明的等级论自然将小林爱雄导向至侵略与扩张,在其看来,“文明”的西方批评“半文明”的日本“无可非议”,进步的日本侵略迟滞的中国亦“无可厚非”。这种侵略野心必须加以批判。

  本文以近代日本诗人、文艺活动家小林爱雄所作《中国印象记》为主要材料进行写作。在简要介绍背景信息后,详细考察了游记中突出的日西对比描写文本,日西对比又分为在德国客轮上及在中国城市中两种情况。德国客轮上的日西对比描写生动地体现了小林爱雄对于西方文化、白种人的崇拜及对日本文化、黄种人的自卑。中国城市内的日西对比描写表现了小林爱雄对于日本保守的扩张政策的不满及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在分析完对比描写实例后,本文探讨了小林爱雄进行对比描写的原因。小林爱雄深受当时日本流行的文明论思想影响,对世界各国有单线程的、鲜明的等级论。在等级论中,日本居于中间位置,这是其一面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批評日本,一面以进步日本蔑视中国的最大原因。

  参考文献

  [1]胡天舒.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知识人的中国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胡天舒.近代日本学人的中国观察——以小林爱雄的《中国印象记》为中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杨青青.近代日本人的中国印象——以小林爱雄《中国印象记》为中心[J].苏州文博论丛,2018.

  [4]凌梦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保田与重郎的东亚之行[D].厦门大学,2019.

  [5]钟凌云.九江口岸贸易与腹地社会经济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6]中村喜久子.小林愛雄評伝[J].学苑,1964(2).

  [7]伊藤直子.『魔笛』の帝劇公演をめぐって[J].国立音楽大学研究紀要,2010,4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