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通过查阅和梳理《诗经》选篇在人教版中学教材中的历史发展概况,得出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教材选入《诗经》47篇,其中97%都是国风。选篇题材涉及爱情、战争、劳动、讽喻四大类,占主要的还是爱情类诗歌。选编具有阶段性,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52-1956年选篇注重统一性,1961-1990年选篇注重工具性,1993-2007年选篇注重人文性,2011-2019年选篇注重文学性。统一性阶段属于国定制时期,所选《诗经》篇目逐年增加,题材多样。工具性阶段语文教材沦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所选《诗经》篇目单一,革命性强。人文性阶段语文教材开始关注学生发展,体现人文性特点。文学性阶段注重选篇的的多样性和文学性价值。
关键词:新中国70年 中学教材 《诗经》 选编
《诗经》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且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价值方面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散发着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为后世的诗歌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铺平了发展的道路,是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诗的艺术经验,影响了屈原,哺育了汉魏诗歌,唐初诗歌革新运动高举继承<诗经>‘风雅比兴传统的旗帜创造了辉煌的唐诗。”[1]《诗经》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独特的艺术形式、众多的美学价值、深厚的文化资源,还有纯和雅正、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它是诗歌,是艺术,是历史,也是生活的教科书。对《诗经》文化价值的挖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精神和多样的艺术手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
一.《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
(一)思想教育
“以《诗经》为教材的教育实践至少在2500年以前的孔子时代就已经蔚为风气”[2]《诗经》作为教材有着开阔人的胸襟,增长人的见识、规范人的品行、激发人的志向的重要作用。《诗经》里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比如爱国思想、反战思想。在《诗经》中对于现实主义的批判体现的最细致的部分是《国风》和《小雅》。比如《国风》中的《伐檀》、《硕鼠》、《黍离》、《君子于役》,《小雅》中的《采薇》。这些诗篇或歌颂了生命的伟大;或讲述了人们在战争中所受的苦难;或表达了激昂的爱国之情;或控诉了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等,它们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和高尚人格品性的培养。比如学生可以在《关雎》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与淑女;在《子衿》中感受爱情的美好和热烈的思念;在《氓》中学会追求爱的勇气和放得下的豪气;在《无衣》中感受慷慨激昂的爱国热忱;在《采薇》中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在《芣苢》中感受劳动的快乐,热爱劳动。这些诗篇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修身养性,敬爱自然。《诗经》中所选入教材的诗篇中种种情感的表达,都是古人们真实情感的表露和对生活的感悟,能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共情心理,提高思想境界,习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二)劳动文化
《诗经》中有很多劳动题材的诗歌,比如《芣苢》、《伐檀》、《七月》、《十亩之间》、《采蘩》等,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劳动文化,有的是劳动的赞歌,有的是劳动的号子。生活中处处有诗歌,《诗经》以最朴素的诗歌样式,传达着最纯朴的诗歌情怀。劳动者们在劳动中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生命,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他们为生命而歌,为生活而歌,歌唱生命的起与伏,吟诵生活的苦与乐。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劳动类诗歌有两首,分别是《芣苢》和《伐檀》。《芣苢》是一首劳动的赞歌,诗中充满了劳动的欢乐。学生学习这首诗可以在浓郁的劳动氛围中体会劳动的快乐。《伐檀》是一首讽刺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诗。学生从这首诗中可以了解到劳动的辛苦和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学生通过劳动类题材诗歌的学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婚恋文化
爱情类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诗经》类别中最多的一类,也是《诗经》中最具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作品。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诗经》的爱情类题材诗歌有7首,分别是《关雎》、《子衿》、《蒹葭》、《静女》、《氓》、《木瓜》、《采葛》。《关雎》是一首著名的情诗,诗中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故事。《蒹葭》也是一首优美的情诗,诗中充满了爱情的朦胧美和爱而不可得的忧伤。这两首诗歌都是描写对美好爱情、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子衿》是一首表现对爱人思念的诗,诗中流露出女子对情感的大胆表达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采葛》是一首情歌。诗中主人公反复吟咏,直白的表露对情人的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感强烈,恰似痴语。这两首诗情感浓烈又深沉,都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静女》是一首描写约会时的诗歌,诗中男子收到女子所赠的礼物,无法抑制心里的愉悦,全诗充满了爱情的甜蜜。《木瓜》是一首古代青年男女互赠定情信物的定情诗,表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彼此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两首诗都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古代青年男女甜蜜的约会。《氓》是一首描写婚恋的哲理诗。诗中讲述了女主人公大胆追求爱情,结婚后却遭到伤害的悲惨爱情故事,内容富含哲理。对于《诗经》里爱情类题材诗歌的学习可以让中学生深入了解《诗经》时代的婚恋观,从而对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几乎是历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必备要求。《诗经》中诗歌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懂得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和发现身边生活中的美。《诗经》中的每一首诗歌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意境美和人性美。这将带给学生无尽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悟。《关雎》中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真诚,《蒹葭》中在水一方的伊人的朦胧之美,《子衿》中人物情感的起伏与热烈,《静女》中恋人感情的真挚与深厚,《氓》中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坚强独立的豪迈品格,《木瓜》中男女互赠信物表达对美好爱情的珍惜,《采葛》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之情,《黍离》中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君子于役》中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采薇》中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伐檀》中劳动者对剥削者的指控,《硕鼠》中农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式微》中役夫对永无止境的劳役的怨怼,《无衣》中秦国人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芣苢》中劳动的欢乐。这些诗歌都蕴含着爱情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劳动之美,并以富有韵律的音乐之美撥动着学生的心弦,吸引着学生在诗歌的一字一句中被“美”吸引,与“美”对话,形成共鸣,从而进行美的创造,达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二.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诗经》选篇情况
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收录《诗经》篇目初中17篇,高中30篇总共47篇。在1952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十四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56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课中收录了《黍离》、《氓》、《蒹葭》、《关雎》、《伐檀》、《无衣》六篇。在1956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课中收录了《采葛》、《木瓜》、《君子于役》三篇。在1961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63年《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78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十一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79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语文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82年《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87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附录中收录了《关雎》一篇,第三册附录中收录了《无衣》一篇。在1990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必修)》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中收录了《伐檀》、《硕鼠》两篇。在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六册第二十三课中收录了《君子于役》一篇。在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五课中收录了《氓》、《无衣》、《硕鼠》三篇。在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三十课中收录了《关雎》、《蒹葭》、《君子于役》三篇。在2003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收录了《氓》、《无衣》、《静女》三篇。在200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收录了《氓》、《采薇》两篇。在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中收录了《关雎》、《蒹葭》两篇。在2017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中收录了《关雎》、《蒹葭》两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中收录了《子衿》、《式微》两篇。在2019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六课中收录了《芣苢》一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中收录了《静女》一篇。选修上第四单元古诗词诵读中收录了《无衣》一篇。选修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收录了《氓》一篇。
三.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诗经》选编特点
(一)国风占主导
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诗经》篇目47篇,其中97%都是《国风》,《雅》只选入了《采薇》一篇,《颂》完全被忽略。所选入篇目都是风格独特,具有代表性的《国风》诗歌。《国风》在《诗经》中占比52%,是《诗经》中的精华。《国风》中的诗歌描写鲜活生动,语言质朴清新,风格独特,教学资源丰富,内容丰富多彩,有抒情诗、思乡诗、讽喻诗、求爱诗、劳动诗、爱国诗等。注重押韵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美和音乐性,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诗经》雅部共有105篇诗歌,在《诗经》中占比34%,分为《小雅》和《大雅》,其内容大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相比较《国风》来说,内容略显深奥与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高,理解起来也有很大难度。《雅》在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并不多,只有200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收录了《采薇》一篇。《颂》共有40篇,在《诗经》中占比13%,是一种宗庙祭祀歌。对于中学生来说距离太远,内容过于深奥与苦涩,文学性和形象性都不如《国风》,因而新中國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入有关《颂》的篇目。
(二)题材多元化
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诗经》篇目主要有爱情、战争、劳动和讽喻四大题材,其中爱情类题材占比46%,战争类题材占比26%,劳动类题材占比13%,讽喻类题材占比13%。
爱情类题材诗歌有7首,分别是《关雎》、《子衿》、《蒹葭》、《静女》、《氓》、《木瓜》、《采葛》。它们风格各异,各有情味儿。《关雎》是一首著名的情诗。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24个版本中共有5个版本选入《关雎》。《关雎》一诗描写了君子追求窈窕淑女的爱情故事,诗中充分表现了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子衿》这首诗着重表现了女子对爱人的等待,从开始的思念、惆怅到埋怨,情感由浅入深。诗中女子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现出那个时代女性身上难能可贵的独立、自由的思想观念。《蒹葭》是一首求伊人而不可得的情诗,诗中充满着无限的惆怅。《静女》是一首欢愉的情歌,全诗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绘了他与情人见面前焦急的等待,约会时的甜蜜和分开后的思念。《氓》是一首夫妇绝别诗。诗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氓”的爱与恨,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木瓜》是一首古代青年男女互赠定情信物的定情诗,表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彼此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念。《采葛》是一首思念情人的情歌。诗中主人公反复吟咏,直白的表露对情人的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感强烈,恰似痴语。
战争类题材诗歌有4首,分别是《无衣》、《黍离》、《君子于役》、《采薇》。《无衣》是一首秦军战歌,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表现了秦国人民激昂慷慨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强烈的感染力。《黍离》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迁都时看到逐渐成熟的庄稼,不禁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现实产生了痛惜伤感之情。《君子于役》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丈夫的诗。诗中描写日落西山,家禽都已归家,而在外服役丈夫却迟迟未归,语言之质朴,情感之深切。《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唯一一篇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诗经》中不是“国风”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久戍归家的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和所悟。全诗以士兵的口吻,叙述其在久戍归家的途中回忆从军生活的艰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多层次地表现了行役之苦,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困难。
劳动类题材诗歌有2首,分别是《芣苢》和《伐檀》。《芣苢》是一首劳动赞歌,诗中一群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节奏简单明快,充满了劳动的欢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伐檀》是人教版教材选入《诗经》中最多次数的篇目,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共有八个版本选入《伐檀》。这是一首劳动人民讽刺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诗。揭露只顾贪图享乐,荒淫度日的统治者们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这首诗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具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也是《诗经》中最具有斗争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
讽喻类题材诗歌有2首,分别是《式微》和《硕鼠》。《式微》这是一首役夫怨恨劳役没有休止的怨诗,诗中描写的是已经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但是役夫们的劳役永远没有休止,以设问的形式体现了在统治者的压迫下,役夫们有家不能回的怨恨之情。《硕鼠》是一首著名的农民控诉剥削者的诗歌。诗中以丑陋又狡猾的硕鼠比喻剥削者,构思巧妙,比喻精当,讽刺一针见血,表达了广大受压迫的农民对剥削者的愤恨和抗议,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选编阶段性
1.1952-1956年选篇注重统一性
这一阶段处于国定制教材建设时期,实行一纲一本教材编写制度。由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全国中学使用一个语文教学大纲和一套语文教材。1951年3月19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强调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这一阶段所选《诗经》数量共有十一篇,篇目分别是《伐檀》、《硕鼠》、《采葛》、《木瓜》、《君子于役》、《关雎》、《氓》、《黍离》、《蒹葭》、《无衣》。其中1956年初、高中语文课本共收录《诗经》九篇。这也是新中国7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诗经》篇目最多的版本。
2.1961-1990年选篇注重工具性
1961年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课收录《诗经》两篇,分别是《伐檀》、《硕鼠》。这两首诗都具有强烈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意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共产主义觉悟的培养都具有显著作用。从此这两首诗连续被五个版本的教材选入。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其中教学目的强调“文道结合”即语文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这一年文革才结束不久,在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仍然存在惯性思维,中学语文课本被当作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统一教学思想的重要工具。总的来说,1961年-199
0年人教版中学语文的选篇主要篇目是《伐檀》和《硕鼠》。这一阶段的《诗经》选篇十分注重选篇的工具性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1993-2007年选篇注重人文性
这一阶段所选《诗经》数量共有十二篇,篇目分别是《君子于役》、《氓》、《无衣》、《硕鼠》、《关雎》、《蒹葭》、《静女》、《采薇》。除了《静女》和《采薇》是第一次入选中学教材,其他篇目在这之前都有入选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强调语文学科具有双重性,既是人们社会生活交往的工具。又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改变了以往语文学科纯工具性的理念。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篇的人文性。20世纪末的语文教学大讨论,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科的特殊性,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的结合起来,应该承担起更多文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地进行审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教育。到21世纪初期,国家把“以人为本”立为国策。社会倡导弘扬人文精神和情怀,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教材的人文内涵,教材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以期加强选文的文化分量。进入新世纪中学语文课本对于《诗经》的选文改变以前篇目单一,数量过少,内容贫瘠的不足,选文注重文质兼美,具有豐富人文内涵的诗篇。
4.2011-2019年选篇注重文学性
进入新课标阶段,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篇十分注重文本的文学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重视中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强化文学教育。这一阶段初级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经》数量共有六篇,篇目分别是《关雎》、《蒹葭》、《子衿》、《式微》。这一阶段初级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经》篇目数量有所增加,内容上新增《子衿》、《式微》两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课文的选择应注重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一阶段高级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经》数量共有四篇,篇目分别是《芣苢》、《静女》、《无衣》、《氓》。《诗经》中的诗歌包含丰富的思想性和文学性,的教学对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优势。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中学语文教材《诗经》选篇数量较多,新增了《子衿》、《式微》、《芣苢》三篇,改变了以往中学教材所选《诗经》篇目固定化的缺点。题材以爱情类诗歌为主,选篇重视其丰富的文学性内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语文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的课本资源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诗经》篇目主要来自《国风》,题材多样,占主要的还是爱情类题材。《诗经》中爱情类的诗歌意境唯美,情感真挚,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中学生正处于爱情的萌芽阶段,让他们在诗歌中感受爱情的苦与甜,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和谐、健康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诗经》的学习中受到诗教的熏陶,从《诗经》具体的诗篇中阅读、感悟现实,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习得高贵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新中国7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选入《诗经》篇目占比58%,高中语文人教版教科书选入《诗经》篇目占比91%。《诗经》始终是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修竹序篇;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5.
[2]邵庆祥.人文素养与中华诗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0.
[3]庄文中,王本华.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中学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