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题。新课标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有个性、创意地表达。但现实中,学生的作文假大空现象层出不穷。要改变这些现象,就必须解决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提高学生写作的真实性。主要的策略有: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抓好阅读课质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实性 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下工夫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作文真实性缺失严重,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这需要聚焦在作文教学中的真实性问题上。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真实性;其中的“真实”是针对需要写真情实感的文体而言,指内容、情感的真实性。解决作文教学中真实性问题的策略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
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件无聊痛苦的事情,所以在写作时就随便抄写敷衍了事,写出来的文章假大空。写作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表达自我、倾诉自我的一条途径。有些学生的目的性太过于强,就是想要得到高分,然后就套用惯用容易得到高分的僵化单一模式。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将学生从“写作是教师逼迫”的认知中转化到“写作是提高自身能力、表达自我”的认知中来。只有学生转变不切实际的写作观念,变得愿意写乐于写,作文的质量才会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另外,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必先入为主地过分地强调“思想健康”的要求。中学时期的学生情绪敏感脆弱,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让他们不好意思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但是,写作就是需要学生表达自我,“我手写我口”是最好的形容。教师在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表达自我,让学生敢于表露自身的观点。学生在表露自己的观点时,不管是何种观点,教师都不能嘲笑。而是要在其中发现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往好的方面走。重要的是学生要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表达,敢于说真话。姚竹青认为:“作文训练应给‘自由,让‘放胆。这里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一点限制也没有的。而是以引导为目的的限制,仍需以不束缚学生的手脚、不阻塞学生的思路为前提。”[1]“我们的学生获得了比较充分的作文自由,因为有了相当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笔墨天地。”[2]当每个学生写的都是自己的心声思想时,那么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的出现也就不会那么频繁,学生也能更加的喜欢写作。学生作文真出现思想健康的问题,那也不是作文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思想教育的问题了,找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开导即可。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情境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
这种教学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寫作兴趣。李海林曾分析过他同事在一位男同学那里截获的情书,他认为这位同学能够把情书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基于拥有真实的写作背景(真实的对象、情境、自我体验)、强烈的写作动机、真实的读者这种条件下写出来的。由此可见,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因为在真实性任务中学生了解了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解决了问题就是奖励,因此容易激发起内部动机;它具有必要的复杂性,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但教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写作,每次都是实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很多时候都是靠模仿有现场感的场景,让学生如临现场从而进行写作。那么在作文的命题中如何能让创设的情景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呢?例如,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校园》,如果直接布置给学生任务,学生肯定会像流水账那样直接从校门口写到校内,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但是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情境,比如说小学的小朋友要到学校参观,请身为解说员的你在带领小朋友参观前要想好如何介绍我们的校园,并写成一篇文章。通过将学生带入解说员解说校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更有自我体验,其中小学生就是这篇文章的对象,也树立了学生的读者意识。经过创设这种真实情境,学生更有代入感,从而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因此,要创设真实情境,布置给学生真实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改善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
三.充实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的生活单调狭窄,造成了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没有感触,到了写作时没有东西可以写,没有材料可以加工,进而不愿意动脑动笔,随便写出一些假大空的不算作文的作文。充实的生活是真实写作的源头。只有生活充实才能表达出、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感。思想和情感是作文的核心,语言只是再现它们的工具。那么,到底要怎样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呢?
(一)训练思想。叶圣陶认为:“训练思想要归根到‘多边经验。所谓经验,不只是零零碎碎地承受种种见闻接触的外物,而是认清楚它们,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3]“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这样,将见环绕于四周的外物非常多,都足以供我们认识、思索,增加我们的财富。我们运用着观察力,明白它们外面的状况以及内面的情形,我们的经验就无限的扩大开来。”[4]从叶老的观点可以看出,训练思想就要丰富经验,丰富经验需要增强观察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力是学生积累素材的直接方法,许多优秀的作文都是以认真观察为基础的。想要提高学生真实写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让学生源源不断地吸收外界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社会、人生,积极参加丰富的、有意义的课余活动来积累素材,然后在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里发现新鲜的点子。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以及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观察的方式,从而丰富学生的经验,达到训练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情感。我们再来说培养学生的感情。思想与情感是相互关联的,情感与经验有密不可分,可见我们要从学生的经验和思想上着手。有了切实的经验和思想,才能引起真情实感。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尽量涉及生活的更多方面,特别是要从学生熟悉的方面过渡到学生不熟悉的方面,这个做法是依据赫尔巴特的统觉团。此外还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积累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生活充实了,经验丰富了,感情真实了,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的真实度就会更高。
因此,我们要充实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就要从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做起。训练思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培养感情就是要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两者相结合,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在充实生活的同时,增加自身写作的真实性。
四.抓好阅读课质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写作的质量。学生阅读质量不高,没什么内容素材可以写,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把阅读课上好。所以,教师要抓好阅读课的质量。具体做法体现为:把阅读课讲透。讲透就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内容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以及感情是如何表达的等等。例如,文章必须要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就会了解文章有中心思想,可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作者是怎么样用心思去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学生仿佛和作者一样考虑过怎样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到学生自己写作文时,就比较容易去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在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时也能用到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到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师把这些知识讲给学生之前,自己要先下工夫钻研清楚。另外,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教得再好,讲得再天花乱坠,如果学生自身不消化、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那么结果还是一样的。学生以后经常要阅读,但是教师不可能一直跟在身后。所以,教师上阅读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己能阅读。为学生自行阅读打基础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听讲时自觉地动脑筋并参与到其中。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自己阅读就会很自然地用上在阅读课时学到的方法和习惯,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下去,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抓好阅读课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中的真实性问题,是语文教育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作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竹青.大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27.
[2]姚竹青.大語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28.
[3]叶圣陶 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作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9.
[4]叶圣陶 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作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