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阅读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780
刘志立

  内容摘要:区别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外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非连续性;然而事实上,看似随意的几则材料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以话题为中心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聚合而成,从而在逻辑上体现出非连续性文本的连续性特点。把握其连续性特点对于学生答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连续性 话题 逻辑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相较于具有叙事性、文学性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它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①区别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非连续性。它一般由4则左右相对独立的材料组成,材料与材料之间不再如同连续性文本一般呈现连贯、统一的特点,而是由不同出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几则材料构成,构成形式呈现一定的随意性。但是这种随意性是不是意味着几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可言?

  通过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1卷的非连续性分本可以得知,虽然三个文本所选择的材料来自不同的媒介,但是文本的组合并不是毫无逻辑的,而是遵循一定规律——以话题为中心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聚合而成。②具体体现为:其一,非连续文本具有共同的话题。比如2020年全国1卷的话题是“新基建”。其二,非连续文本的构成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1卷三则材料遵循着“是什么——为什么”的逻辑构成文本,从而完整地、全方位地阐释“新基建”这一共同话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恰恰隐含了其连续性特点。不同的是,“连续性文本的连续性体现在组合准则,而非连续性文本的连续性体现在聚合准则。……连续性文本靠相同的主题把段落串联起来,非连续文本靠相同的话题把几个文本(含图和表)并联起来。”③

  通过分析,非连续文本看似随意的几则材料之间是在共同话题的引领下根据一定的逻辑来聚合而成的,体现其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要完成好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准确把握文本连续性的特点尤为重要。如何把握?

  首先,准确把握非连文本的中心话题。把握非连文本中心话题是读懂文本的关键,同时也是有效完成阅读任务的一把钥匙。非连文本构成的几则材料来源不同、形式多样(文字、表格、图标等)、文体不一、风格各异等,要想迅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非连文本的共同话题。而且,准确把握话题可以高屋建瓴、确保答题的正确方向。首先,很多题都直接涉及到对话题的考查。如2020年全国1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第4题(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和第6题(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就直接考查了对中心话题“新基建”的理解。其次,题目答案的设置也是围绕话题形成的。如2020年全国1卷第6题的参考答案: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因此,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话题,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容镇定,不偏不倚地切中要害,获得满意的答案。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非连文本的中心话题。首先,关注每则材料原本的题目。它会直观告诉你每则材料谈论的话题。如2020年1卷三责材料的题目分别是《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每个题目谈论的话题都是“新基建”。其次,关注材料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概念。1卷三则材料中有关“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共出现10次,可见这再次佐证了三则材料共同的话题是“新基建”。

  其次,准确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把握材料之间内在逻辑的关键在于准确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一要围绕话题;二要概述主要事件。比如,1卷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介绍习近平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话题;第二自然段解释何为新基建。因此综合来看,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什么是新基建。材料二第一段提出问题“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新基建的快捷键”;第二三段解释原因:一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二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综合这三段,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为什么要加强新基建(加强新基建的意义)。材料三是从外媒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发展。第一段指出为了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中国政府投资6000亿元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第二段指出中国政府的6000亿元投资是审慎考虑的结果;第三段指出投资很大一部分用于中小企业;第四段指出大部分投资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工业革命4.0。综合四段,材料三的主要内容是:从外媒的角度审视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强新基建:一为应对疫情危机,二为助力工业革命4.0。综合上述对每则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虽然这三则材料出自不同的文本,但是它们却以内在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即以“新基建”为话题,遵照“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视角)——为什么(外国视角)”的逻辑关系而组合。

  准确把握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考生迅速定位答题区间。“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常以碎片化形式存在于标题、图形、数据、文字等各种要素中”④,理清各材料间的邏辑关系,有助于把握文本要点,并迅速对文本碎片化信息进行提取。以2020年全国1卷第6题为例,其设问为“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该题要求分析投资新基建与抗击疫情的关系,实际上是考查在疫情背景下为何要重点投资新基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文材料逻辑关系的分析迅速定位答案在材料二材料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原文中筛选出如下有效信息:“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材料二)“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材料二)“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材料三)筛选出有效信息后,我们结合题干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合答案: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信息高度发达背景下的产物,其信息量大、趣味性高等特点使其成为了我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而要迅速且准确的理解非连续文本,就必须要把握非连续文本连续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务必把握:非连文本的共同话题;话题引领下材料间的内在逻辑。

  注 释

  ①李欢.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②朱俊阳.非连续性文本要聚合与实用[J].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2期.

  ③朱俊阳.非连续性文本要聚合与实用[J].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2期.

  ④韩延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9年第11期.

  (作者单位: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