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提升路径 现状 对策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对合格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但是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发现,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对它们分析,企图探寻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新路径。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现状
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每个人在聽、说、读、写方面,与自己上大学之前比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专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与考查,所以学生们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题选择与结构框架
指导教师所提供给学生们的论文选题从难易程度的角度来看一般可分为三类:基础常见型、适中发挥型、提高创新型。在高中低三档选题中,学生们一般选择第一类。这类选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创新性上很难有大的突破,只能将前人的观点加以归纳与梳理。在论文的结构框架方面,学生们的初稿一般是将能收集的、与论题相关的资料堆砌在那里,详略主次不明。格式上缺少规范性,结构上缺少逻辑性。所以指导教师面对初稿审阅时,往往是从调整语段、重新搭建结构开始的,需要对论文反复修改多次。去年2017级汉本专业的一名学生的论文修改了七次才最终定稿。
(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我们学院的毕业论文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在选题开题后,我们要求学生论文的初稿在第七学期末上交。此时学生们忙于准备各种考试: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少有闲暇收集资料、撰写初稿。有心想挤时间收集资料的同学,又有很多实际问题。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多有价值可参考的学术、学位论文不易免费找到,知网论文、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多且散,增加了学生们收集的难度与成本。另外,专业成绩较低的学生(包括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惰性,搜集资料的热情不高、整理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对与自己论题相关的学术知识和前人研究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所以他们的初稿一般质量较差,即使多次修改,最后的定稿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三)事例的运用与阐释
第一次师生见面会时,我们指导教师首先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将论文涉及的主要原著至少读三遍,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此项要求的同学并不多。对原著不熟悉,理解不深不透,直接结果就是自己的感悟少,只能人云亦云,或对前人成果简单总结、改进,没有创新。同时,论证过程中需要文本事例佐证时,所选事例不够精准、贴切、恰当、合理,由于论据不够典型、充分,甚至使结论带有片面性。并且事例之后没有进一步的分析、阐释,即使有也比较肤浅,缺乏深刻的理解思考,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达不到先论证后升华的高度。
(四)词句的口语化与习惯性
普通话与内蒙古西部方言在声调变化、词汇构成、语法修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词语的口语化、个性化、习惯用语等现象出现较为频繁。如:
1.“他试着打开心门。”(口语化,摘自2018级汉本班毕业论文)
2.“……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没人敢做的事情……”(个性化、用词不当,摘自2016级汉本班毕业论文)
3.“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海尔茂知道后大肆辱骂,一点儿面子都没给。”(习惯用语、口语化,摘自2017级汉本班学生毕业论文)
4.“于连拒绝丧失他尊严可能的每一件馈赠。”(语序混乱,句式杂糅,摘自2014级汉本班毕业论文)
尤其是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口语化特征明显,语序用词主观性较强,句式杂糅、语句不通、逻辑混乱等语病较为普遍。
(五)研究方法与理论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普通生,毕业论文撰写中研究方法的选用和理论支撑的寻找,都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研究方法老旧、理论支撑缺乏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症结。
学生们常用的文献梳理、事例佐证、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其实都可以归入事例论证的研究法中,但学生的论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缺少论证或少有论证,基本停留在引用例文或概述文本,即把原文或概述文本置放在那里,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理解、观点,也没有对它们的分析、论述、推理,没有阐释、提升的过程,说明我们的学生运用事例论证的能力不足。
比较研究法也是文学类论文中学生使用较多的研究方法,一般对两个人物、两部作品、两位作者的某一点进行对比,正确的撰写方法应该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进行研究与判断,经过分析考查去发现它们的异同或内在规律与联系。但我们的学生仅仅是对两者的各自特点加以罗列,缺少深入分析、探索出内在联系的过程,有的学生试图这样比较但却流于肤浅,难以深入。
而理论支持这一点上又是学生们的短板,理论材料难以具体化。如2017汉本一学生的毕业论文试图从叙述视角切入,分析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但在论文初稿中,他将法国兹韦坦·特多洛夫的有关叙述视角的种类、内涵、特点、利弊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占初稿的近二分之一篇幅,而该论文实际仅用到三种叙述视角理论中的一种相关理论,明显存在对理论使用不当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只是抽象引用理论材料,无法用自己的话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阐述,导致文章表意含糊、令人费解。更多学生是不善于将理论与文本联系起来,使得欲论述的具体实例与理论知识“貌合而神离”、“油与水不相融”。
(六)格式不规范
除了创新性不足、理论支撑不够、结构不合理、提取分论点的标准不统一等主要问题以外,学生们还会存在格式不规范这样看似不成其问题的问题,并且是困扰师生、贯穿整个撰写与修改的全过程。就参考文献、脚注的格式,著作、期刊、报纸、网络等不同媒体,对作者、题目、出版地点、出版社或出版物名称、年限、月份、页码等,都有各自的具体规范要求。另外,每个学校院系对字体、字号、行间距、字间距、序号、页边距等等,都有各自的规范标准。诸多的格式规范,对于粗心、懒散的学生来说,极易搞错,给审稿把关的指导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二.改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策略
面对学生毕业论文中在选题、材料、事例、语句、研究方法与理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们很是着急,同事间经常互相讨论切磋,主动向优秀院校的专家咨询请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深入领会、认真执行教改文件
在我们最新的2021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第一条就指出“立足当地,面向内蒙古地区,培养……在中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从事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这不仅表明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同时指出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那么,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要求,应该着重加强基础语文专业素养的训练,因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近几年,为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新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正在积极实施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创新措施,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和教师教育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训,具有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能力,具有审美鉴赏力和创造性思维,以便顺利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调整教学环节
我们可以在入学伊始,把占学生总数近10%的成绩偏低的学生与剩余的其他学生分成AB两大组,开展分组教学。在大学前两年讲授专业基础课时,将A组中相邻两个年级的学生合在一起,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以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气氛,互相勉励,避免因人数过少带来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及沉闷单一的状态。
如果分组授课确有教师人员、授课时间、场地等教学资源不足的实际困难,那么期末结课考试时可以给总成绩开根号(已经在试用中)或采用AB两套试卷,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以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则将两组学生合在一起上课,更多创造前者参加小组活动、课堂发言的机会,增进小组合作、语言交流、知识融合。
另外在入学分配寝室时,每一个寝室确保有一名A组的学生。一个寝室还是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吃住学习都在一起,既在情谊上便于增加友谊、团结,又在学习上促进交流、协作,以便“多帮一”共同进步。最终使学生们顺利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指导工作做实做细
指导教师要进一步履行其职责,在学生整个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认真指导、严格把关。选题时引导学生避免从众心理或随心所欲,而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且提前说明其选题的利弊、难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以便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做出最佳的选择。撰写前将一些常见问题、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一一向学生详细说明。阅读文献、搜集材料是学生将想法呈现落地的关键,除了校图书馆里的纸质、电子原著、理论著作、学术期刊外,我们指导教师应事先向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平台、学习平台,必要时为其推荐一些文献资料。
另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修改时,不仅仅是纠错:疏通语句、改正字词,而应尽量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点和帮助,为其写作指明方向。
(四)引导学生自我鞭策
引导学生应重视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同学之间联系、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在有限的大学四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水平,为顺利完成学业及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同学们还应多多与指导教师联系交流,虚心聆听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如选题时注意听取导师的意见,不断完善细化选题方向。其实无论是前期的选题、开题报告、搜集资料,还是中期的初稿二稿撰写,后期的定稿、答辩,都应与导师加强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度,遇到困难主动请教,以便顺利圆满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强化评价机制
今年我们学校第一次与知网合作,进入了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开辟了一个新的毕业设计(论文)平台。教师与学生都是实名登录或绑定微信。该系统包括选题分析、师生双选管理、过程文档管理、答辩、成绩管理和导出文档等几个主要环节。虽然我们师生都在实践中摸索着学习使用,但该系统明显使我们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质量提升了一个大的台阶。特别是学生的一、二、三等原始稿件及指导教师的审阅批注都可以及时呈现于平台系统中,有效的促进和强化了师生间的评价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论文给予客观、可行的评价、反馈,学生也依据指导教师的修改建议,迅速修正完善。师生双方的文档都在网上进行,最明显的变化是此项工作更加的便捷、高校、节能,尽量更早地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现代办公模式。
此项评价体系对师生的指导与撰写都起着促进、强化的作用。一方面促使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论文必须及时审阅、提出意见、返回修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加以纠正,提升了写作自信心。并且在今后教学评估或师范认证时,那些对毕业论文督导、评价的各级校外专家可以远程从网上直接进行,完成此项工作,非常方便、高效。
当然我们的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从多个角度展开评价,如学生的写作态度、投入程度、观点的梳理与创新等都记录到最后评价中,提高学生撰写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便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中确有一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尤其是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着质量较低、创新性不足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师生的高度重视。面对论题选择与结构框架、资料收集与整理、事例的运用与阐释、词语的口语化与习惯性、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我们试图从指导思想、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和学生本身等方面寻找应对的措施,以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服务边疆,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朝辉.教育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程琳.北外-意大利罗马大学双学位项目留学生学位论文写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
[4]毛善超.高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5]杨素珍,骆洪.“科研规范训练”现状及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云南大学学报[J]. 2020:42(S1).
[6]高春艳,史威,徐晓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21(02).
本文系呼伦贝尔学院2021年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編号:2021RSZD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尚爱萍,主要参与人员:张丽霞、范忠武、李晓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