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更重视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渗透。在此背景下,中职语文只有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迎接职业教育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语文 素质教育 实践 三导
所谓“三导”,就是导读、导说、导写。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专业课占有较大比重;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对小学、初中学习模式无法适应,包括语文的教与学;从未来就业角度考虑,学生更重视专业课学习,对语文课开设意义认识不足,对语文课学习缺乏兴趣。如果中职语文教学一味的照本宣科,严格按照固定模式进行,学生感觉落入了之前的教学氛围中,会产生强烈的厌烦心理。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中职语文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叶圣陶先生有一首《导儿学步》诗,是耐人寻味的: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继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翼护示无须,独行颇便利。
叶老的小诗告诉我们一条道理:教孩子走路要靠“导”,也即引导、指导、诱导。是领着走,是导着走,不能“抱”着走,不能包办代替。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想上好语文课,何尝不可借鉴此道呢!大禹治水为什么成功,就因为他比其父鲧更聪明,改变了“堵”的方法,运用“疏”的方法,给子孙万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中职生有三个时代特征:一是生理和心理的早熟。随着社会发展,文学艺术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无不潜移默化地促发他们的早熟。由于早熟,他们积极求新、求异,强调自我意识,这就需要“导”。二是思想开放。有的表现非常大胆,特别活跃,反应机敏,接受事物快,喜欢独思、独行,逆反心理较重,很少保守,很少框框,但往往情绪忽冷忽热、忽高忽低,甚至狂放不羁、玩世不恭,这也需要“导”。三是精神世界复杂。他们既想学习知识,又想抓紧时机玩乐;既想踏踏实实做人,又想追逐虚荣和时髦;既有较高的理想和期望,又不愿克服懒散的特点。总之,其精神上是复杂的,也是充满矛盾的。这就更需要发挥“导”的作用了。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针对中职生特点,研究语文教改的趋向,探索“导”措施,把课上得更科学、更有实效。
一.下面谈谈“三导”的具体内容
第一是导读
叶老告诫说:“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師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还说,教师只须在关键、难点的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导读,要反对灌输式,提倡启发式教学,努力发展学生智力,开放创造性思维。
导读,并不是全部否定老师讲书,而是要求教师讲,侧重点拨关键和难点,简约地处理课文。
导读,要求老师教给学生读书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把书读通、读懂,读出味道来。导读,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疑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尤其要肯定那些具有独到之处的观点,激发他们自读的热情,培养自学能力和兴趣,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剔除芜杂,摄取精华。
导读,要求教师视野宽广,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引导学生阅读能够提高文学审美,培养人文关怀,认识职业素养的文学作品。可以在文学经典中感受人生百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在当代流行文学中,寻找适合学生阅读作品,使学生与时代接轨,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准备。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有意识的寻找与专业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时更有代入感,培养对本职业的认知,点燃从事本职业的热情。
第二是导说
导说,就是引导和指导学生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已是语文老师们的共识。
导说,就是指导学生说。给他们安排充分的时间、创作有利的条件让他们说,如讨论、争论、辩论、演讲、讲故事、讲课等,想方设法让学生学生动口说话。在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练习氛围,例如推荐观看与口语表达有关、雅俗共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综艺节目,例如《奇葩说》、《脱口秀大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社会交往,表达个人观点,职场工作都需要好口才。只有勤练常说,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才能练出好口才。帮助学生树立“必须说,敢于说”的理念,愿意抓住一切练说的机会锻炼自己。
导说,要破一言堂,立群言堂。不能只由老师一人主宰课堂,讲课、提问等都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主体”变成了木偶,拽一下动一下,不拽就不动。应该多提出问题让大家发言,鼓励七嘴八舌,允许说三道四。在学生练说的过程中,允许有不同于老师的观点阐述。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新观点、新思想层出不穷,在不违背法律和基本道德的前提下,要提倡多元化。教师也要具有包容性,以更广阔的心胸去面对新生事物和新生思想,并且愿意去了解,去体会。发扬课堂民主,老师不是课堂的“堂长”,学生也不是听课的“听长”,而是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这样的导说,形式灵活,局面生动,效果必佳,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定能事半功倍。
导说,还要破自演,立导演。许多语文老师素质很高,表演能力很强,在上课时像个优秀的演员似的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富于煽动性和感染力,是值得称道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仅仅当个“演员”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当好一个“导演”,导好每一堂课。这种自演能力强的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演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情感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情感技巧,成为优秀的“演员”,这才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第三是导写
导写,就是指导学生写一手好文章和好字。习惯的程序是,学完范文和单元之后安排作文,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然后稍做讲评了事。其实,学生写作的全过程都应该贯穿老师的“导”。
首先,在作文命题上要“破老师命题,立师生议题”的方法。作文前,老师引导大家讨论出什么题、怎样立意、怎样选材、如何布局谋篇、运用什么表达方式等,都可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最后老师给与简要的梳理和归纳。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写什么,而且更明确了怎样写,文章的质量必然大大提高,不会写文章的包袱也会越来越小。
其次,“破一夫当关,立众人把关”的模式。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闷头写,写完了往老师那儿一交,完事大吉,至于质量如何,全凭老师的判决了。这叫“一夫当关”。如果变革一下,可以请同桌或同舍的同学帮助推敲作文提纲,听听别人的意见,完善和充实作文的内容、形式,还可以写完初稿后请别人看看,斟酌斟酌,征求修改意见,这叫做“众人把关”。
再次,在作文的批改上要“破小屋批,立大屋改”的习惯。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坐在办公室或家里批作文。这样不但老师负担重,而且透明度不高,发挥不了评改的作用。如果采用学生分组阅文、大屋(课堂)评改,则效果截然不同。事先讨论制定评改的标准和要求,再把作文分组传阅,列出评判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评改,推选代表发言,对部分作文的得失成败作出具体的评论。代表评改之后,老师围绕这次作文的特点找出共性,剖析典型,搞好对比,有理有据地进行总评。这样不仅将老师从批作文的苦海里拯救出来,而且学生整体的评改水平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大幅度提高。
导写,不仅是规定的作文,它包含更广阔的领域,如讲演稿、辩论词、编故事、办小报,新闻报道,以及诗歌、小小说的创作等,都可以帮助策划,进行多方面的指導。甚至可以是在网络上发表的心灵感悟、小段子、短视频台词及解说词,即使只有几句话,也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
导写,还包括对书法的指导。这方面必须“破自然生长,立计划培养”的意识。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不设书法课,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语文教师也不大过问书法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把关心、指导学生书法的问题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逐步纳入有计划培养的轨道,经常帮助、指导学生自学书法。即使每日只练一字,日积月累,学生也会对书法产生一定的认识。有能力的老师要亲自讲点书法,有困难的老师也要学书法。有能力的老师要亲自讲点书法,有困难的老师也要督促、关注学生的书法,使大多数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三导”,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有更广博的阅读体验。在对学生进行导读时,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上的作品有着深入的了解,还要针对所教学生特点,提供教材之外的阅读清单,从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多方面进行筛选,找到适合中职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阅览群书,涉猎宽广,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2、中职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教师对学生的“导”是建立在比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之上的,如果教师固步自封,思想和视野还停留在原地不肯进步,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就会产生隔阂。如果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交流上存在问题,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反感,进而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反感,所谓的“三导”就失去了情感基础。
3、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三导”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思想和见解。但是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人生观、价值观还在慢慢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各种思想观点在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是学生和教师都有可能受到冲击。所以,教师必须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对学生表达的观点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言论和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作者单位: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