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大学生学会以文行事,懂得从事务处理的角度看待应用文写作,理解应用文体的规范成因,通过语用得体性和敏感性训练,掌握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维写作方法。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 批判性思维 训练方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提质创新的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克服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讨厌思考、意志薄弱状态的重要途径。写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最好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方式。“是否能够培养出会写作、善于写作的学生也是一个大学培养能力的体现”(田洪鋆2021:7)。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作“审辩式思维”①,如何定义尚存争议。本文采纳谢小庆先生的看法,认为“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多元、非线性的复杂思维方式”,核心精神可概括为“这取决于”(it depends)(谢小庆2016)。批判性思维是应对复杂问题时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既善于多角度地展开审辩,也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化为若干个‘主要因素而妥善处理。”(谢小庆2016)目前关注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是学术写作领域。国外高校在学术能力倾向测验中通过写作能力考核来测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有些高校在英语写作课程中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这被我国外语院系借鉴引入外语类写作教学当中。如何结合我国大学写作教育国情,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解决大学生的思维成长问题,相关的可操作性方案尚不多见。
应用文写作教学作为汉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培养高水平书面表达能力的任务。通过应用文写作训练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跳出应试思维牢笼,成长为具备高水平书面表达能力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只是应用文写作教学长期面临着地位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尚缺少实践经验。
一.“以文行事”的应用文写作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好的语文写作基础,不过在写作思维方面养成了很强的文学写作思维惯性,使得他们在初学应用文写作时经常面临着思维方式转换障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写作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应用文(特别是公文)写作基本是“缘事而作”,因处理事务的不同而形成各类应用文体;文学写作则是“缘情而作”为主,“缘事而作”为辅,因记事抒情之类复杂需求形成了花样繁多的文艺语体。从思维方式和过程看,应用文写作主要依托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围绕如何恰当地处理实际事务来展开写作构思,讲究逻辑严密,对具体事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是有效写作沟通的重要前提条件;而文学写作主要依托形象思维或情感思维,围绕如何抒发情感或准确记事来构思,有些文艺语体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发散性思维特征。从思维结果看,应用文写作重在“以文行事”(特别是公文),是通过特定的规范体式呈现事务处理流程或结果,因此文体选用和语言表达必须准确到位、讲究策略、注重实效;文学写作重在以文抒情或以文记事,注重艺术性表达,特别考验写作者的想象能力和抒情能力,语言风格和文章内容复杂多变。
应用文写作思维的上述特点符合批判性思维精神。应用文写作是“缘事而作”,应用文写作能力实际上是写作者的事务分析处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裴显生(1996)曾将应用文构成要素分析为“事(事情、情况、事由、问题)、据(根据、凭据、依据)、释(解释、说明)、析(对对象进行分析、辩解、推理)、断(判断、决断、综合)、法(方法、技法、法规、法则)、形(形象、形状、实态)”。这解析了应用文体“缘事而作”特点的具体表现。社会事务复杂多样,以文行事,首先需要对具体事务做出多角度的恰当分析,才能因事施策,准确决断并落笔成文,这非常考验写作者的事务处理经验和应变能力。这些能力符合批判性思维的“这取决于”(it depends)精神的要求。
二.学会批判性分析事务处理流程和情境因素,确立写作沟通的目标
应用文写作过程体现为“如何以特定文体为手段处理具体事务”,在写作构思时首先要清楚“以文行事”的事务处理流程要素,学会多角度分析具体事务,掌握通过书面文字实现交流目的的表述技巧。就某项具体事务来说,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一)事务关涉方及相互关系。如需要考虑事务关涉方有哪些?各方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具体事务中处于何种地位、扮演何种角色?如公文写作首先要理清不同机关之间的具体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还是不相隶属关系。(二)事务解决要素。如需要考虑所处理事务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我方要取得什么实效?怎样趋利避害或实现共赢?(三)事务表达要素。如需要考虑怎样表达能恰当地说清楚事务?要更好地完成目标,有哪些语言策略可以运用?
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需要从多维度、非线性角度展开批判性思考,厘清影響具体事务解决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封闭的校园环境中,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真实感知,考虑问题往往比较单一,或者单纯从个体视角出发,社会事务处理经验不足,这对应用写作能力影响很大。以常用的学生请假条来说,学生请假时往往考虑简单,经常变成补交请假条来事后告知,而且请假条写作不规范现象突出。在写作训练之前,教师可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审辩分析相关的事务要素及处理程序。首先,解析事务关涉方及相互关系。请假关涉方为教师和学生。从权势关系来看,教师处于强势上位,学生处于弱势下位,双方是尊重和被尊重的关系。请假涉及双方的权责关系。其次,分析事务解决要素。请假必须是事前请示、必须提供可信的请假理由,如“遇到特殊或紧急状况必须请假”等。影响请假获准与否的有利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程度、请假理由的真实性或必要性等,不利因素包括学生交际方式或话语不得体、理由不符合请假规则、不熟悉请假条写作等。要请假成功需要克服不利因素,如学生需要提供充足可信的请假事由并提供证明材料、能先联系教师礼貌地说明情况、明确自身责任和补课措施等。最后,完善事务表达要素。请假条中请假事由、销假时间、联系方式等清楚明白,称呼语使用恰当,同时学生本人明确承诺了相关安全责任之类遗留权责问题。经过申辩分析,学生往往意识到请假并不是小事,认真履行请假程序是个人责任心的体现,才能养成履行请假程序、重视请假条写作的好习惯。
三.理解应用文体的规范成因,掌握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维
应用文体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单纯模仿文体的固定框架是很容易的,加上当前网络资料获取容易,许多大学生习惯了运用搜索技术抄录模仿范文,常常产生不用专门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错觉,导致真正写作练习时抄袭痕迹严重,并没有把握应用文体的准确选用技能。这是因为许多大学生没有真正搞懂相关应用文体的应用场景,一旦遇到真实应用情境,依然不会选用合适的文體,特别是遇到通知、通报等相似文体更是无从下手。“以文行事”需要大学生真正熟悉各类应用文体的适用场景,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做选择。针对以上情况,应用文写作教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在理论知识讲解、写作训练方面采取辨察、辩论、辨析为主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逐渐具备“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谢小庆2016)批判性思维方法。
(一)补足短板,熟悉各类应用文体的事务处理场景。不同应用文体关联的事务处理流程要素各有侧重。其中公文文体、事务文体、财经文体、公关礼仪文体等事务关涉方及相互关系、事务解决要素、事务表达要素相对复杂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多与职场工作内容有关,与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相关度不大,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任课教师适当补充所涉及的事务处理技巧、行文规则、法律常识、社交礼仪规范等职场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景,学会审辩事务处理要素的方案抉择;信息文体、学术文体等事务关涉方及相互关系、事务解决要素较为简单,重在事务表达要素教学,需要讲清楚有关的调查方法、新闻传播规范、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伦理要求。当然,现实社会中的事务解决要素有时候非常复杂,事务的真实性必须通过复杂的调查过程才能搞清楚,就需要设置课堂情景或利用媒体资源、影音资料加强引导。通过这个过程顺便培养大学生在解释、分析、评价、推论、阐释、自我调整等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深究细查,明晰各类规范细则的背后原理。比如不少学生非常反感公文文体繁杂的规范要求。课堂上可利用虚假公文诈骗的真实案例,结合学生的易错点或有争议的知识点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才是各类应用文体规范差异的真正成因,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理解目标。真正理解诸如“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盖公章必须骑年盖月、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请示应当一文一事”等规范细则的背后动因。学生明白了应用文体规范细则并非故意制造繁文缛节,而是基于特定的公务处理要求,就会重视写作细节,养成严谨细致的写作习惯。
(三)因势利导,养成正确的文体选择思维。不少学生初学时,不容易区分清楚通知和通报、报告和请示等相似文体。在课堂习作训练时,可以利用大学生喜欢取巧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去网络文库中选择范文,或者利用某些学生作业借鉴网络资源出错的案例,在课堂上以评析匿名习作的方式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在适当宽容的氛围中让学生明白选择错误的原因,借机教育取巧的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和杜绝抄袭的正确价值观。类似的文体选择练习可以形式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即可采纳。实践证明,类似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增强了大学生的应用文体辨析能力和因事制宜的选择能力。当然,有些与学生当前生活关联不大的文体需要提供经典范文做好理论讲解和阅读积累铺垫,或者设计应用情境教学训练学生的辨析选择能力。
四.训练语用得体性和敏感性,掌握语言选择的批判性思维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言道:“才冠鸿笔,多疏尺牍。”多数学生习惯了文学写作思维模式,喜欢用文学语言写作,讲究文采铺张或注重情感流露。对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纠错,才能真正掌握应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在批判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注重语言辨析训练,需要采取措施训练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敏感性,养成“不放过一字一词一标点”的严谨表达习惯,逐步掌握得体语言的基本表达策略。
应用文语言讲究准确、简洁、质朴、得体,这是由应用文“以文行事”特点决定的,可以结合现实案例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在真实事务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效力,掌握“凭证据讲话”和“合乎逻辑论证观点”的批判性思维方法。例如一则关于某地医疗急救不力事件通报对事件过程是这样描述的:“患者倒地约9分钟内,先后有2位护士和5位医生到达现场;患者倒地约6分钟后,两位医生就地对患者实施了约3分钟的胸外心脏按压,确认患者无生命体征,停止抢救。该院医务科报警110,经派出所及法医确定死亡后,于12点15分将遗体移送太平间。”②利用这则材料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医院抢救不及时”?(2)材料中“无生命体征”和“死亡”的意思是否相同?不少学生不熟悉上述问题有关的急救和法律常识。经过引导讨论,才知晓了“急救黄金时间”是发生伤病后的前4分钟、“无生命体征”和“死亡”两种表述的法律意义差别。通过该案例讨论,也让学生明白了以事实定性的事故处理流程、如何描述“急救不力”相对应的客观事实、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呈现事故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公共事务处理常识。此外,课堂上可以结合案例训练学生辨析“截至”与“截止”、“转发”与“印发”、“制定”与“制订”、“三孩”与“三胎”等常见易混词,结合近期公文出错的新闻报道事例警示学生注重词语运用辨析,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提前审辩语言表述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应用文语言重在运用得体,在文体运用和措辞方面都要适应特定情境,否则极易带来负面效果。近年来地方政府公文、明星的公关文时常因语言表述的不得体而引发公共舆论危机,就是因为不注重运用批判性思维申辩分析社会舆情,违反了语言的得体性要求,终致出现舆论失控的严重后果。
总之,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极为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需要抓住“写作过程实质是思维过程”的关键,让学生懂得从事务处理的角度看待应用文写作,注重启发引导,区分对待,化难为易,灵活处置,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文学写作思维方式,学会以文行事,养成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注 释
①宋国明.批判“批判性思维”——谈谈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词的中文翻译[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
1b937401013crx.html.
②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对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的通报(国卫办医函〔2015〕[EB/OL].http://www.moh.gov.cn/yzygj/s7658/201502/1c4d2a80b
8484531bdf6b87abe72d1cb.shtml.
参考文献
[1]田洪鋆.批判性思维与写作[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
[2]裴显生主编.现代实用写作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谢小庆.多角度审辩和决策[J].决策与信息,2016(5):99-103.
[4]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维[M].朱素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Facione,P.A. The Delphi Report——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R].Millbrae: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