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语〉十二章》群文阅读设计及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401
张黎黎

  内容摘要:《〈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的学习观和修身思想。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据,借助群文阅读的理念,对该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本次群文阅读的价值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是议题的确立,第三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部分是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教学思考,希望给一线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论语〉十二章》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2022年5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构成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群文阅读。于泽元老师曾指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①这意味着与单篇阅读教学相比,群文阅读的成功实施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与群文阅读的理念,主要探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论语〉十二章》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可行性

  《〈论语〉十二章》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直接接触孔子思想的课文。但孔子思想内涵丰富,绝不仅限于这十二章内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让学生对孔子思想有更为丰富的认识和体验,本课的群文阅读教学价值便显现出来。

  首先,《〈论语〉十二章》的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阅读更多《论语》的语录,有助于学生语言积累,并且深入认识《论语》里的学习观和修身观,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的形成打下基础。其次,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对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思考与探究中,使学生学会主动阅读,比较阅读,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这有助于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所以立足于《〈论语〉十二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符合文本本身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篇文本的比较阅读,但也需要教师给他们指出学习的方向。所以设计以《〈论语〉十二章》为基础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可行的。

  二.《〈论语〉十二章》群文阅读“议题”的确立

  群文阅读的“议题”是课堂讨论话题,也是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的线索。笔者从教材内容出发,将《〈论语〉十二章》整理为“学习”与“修身”两部分,并以“如何看待《论语》中的‘学习与‘修身”作为教学议题,以带领学生对《论语》中的学习观和修身观做探讨。

  对“学习”和“修身”的看法,是孔子育人观的集中体现。现代初中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学习观和修身观?又如何将这些思想用来指导个人的学习生活?《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②“如何看待《论语》中的‘学习与‘修身”这个议题的提出,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课堂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学生以本议题为导向,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既能够让个人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够学以致用,让孔子思想真正帮助青春期学生成长。

  三.《〈論语〉十二章》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论语〉十二章》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选文以学习生活为主。因此,教学目标也应该从“学习”出发,并结合教学教学议题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设计。据此,以“如何看待《论语》中的‘学习与‘修身”为议题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文本的阅读,学习文言知识,初步认识孔子的“学习观”和“修身观”;

  2.在比较和分析中,对孔子“学习”与“修身”的观点进行分析整合;

  3.尝试运用这些思想指导个人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的确定,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指引了方向。本次教学内容,笔者以《〈论语〉十二章》为“精读文本”,同时另择二十章相关《论语》语录做“泛读文本”,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让学生立足于课本进行拓展阅读。

  对于以《〈论语〉十二章》为精读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而言,所关联的泛读文本,不仅是课文内容的衍生,更要求注重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对孔子思想的“学习”与“修身”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在探讨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以致用,做到从课内走向课外,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论语〉十二章》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一篇”走向“多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的观点。本次教学设计以“如何看待《论语》中的‘学习与‘修身”议题为教学的线索,设计了两个主要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精读一篇,落实课文;第二课时——比较多篇,拓展延伸。

  (一)精读一篇,落实课文

  引导学生精读《〈论语〉十二章》,梳理文言知识,精讲文本含义,把握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分类整合,从而完成课内知识的学习。

  1.新课导入,认识《论语》

  借助多媒体来观看电视剧《孔子》中的片段——“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从而引起学生对孔子、对《论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做教学的导入:《论语》是一部是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著作,也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今天,我们就结合课文,穿越时空,向孔子请教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2.初步阅读,检查预习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归纳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例如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3.精读课文,梳理文义

  要求师生共读,小组探讨交流,对课文逐条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出“学习”与“修身”的语录,并相互交流,思考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请概括课文中对“学习”的认识;

  明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翻译,用自己的话说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对学习的认识可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中,孔子要求学生要“以学为乐”,如果仅限于知道某类学问,那么对学问的掌握不如好学之人那么深厚,而好学之人对学问的掌握又不如真正以学为乐的人那么深厚广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时,对待学习要求“谦虚”,能够向身边的人学习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珍惜时间”去学习,因为时间流逝,日夜不分,不会等待我们,我们只有珍惜时间才有可能学有所成(逝者如斯夫……)。

  学习方法上,孔子讲求学习要注意“时常温习(实习)”(学而时习之……),边学边实践(方能提升自己);学习要时常回顾旧知识,要注意从原有的知识中领悟出新内容(温故知新……);学习不能只学,也要思考,“学思并重”,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感到迷茫(学而不思则罔……)。

  (2)请概括课文中对“修身”的认识;

  明确:“宽厚平和”,面对他人的不理解,也不生气,说明要心胸要豁达(人不知而不愠);“善于自省”,像曾子每天都反躬自省,说明要修身注重内在的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循序渐进”,孔子用自己的人生为例,给我们展示了每个阶段应该达成到修养境界,说明“修身”是需要长久坚持的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安贫乐道且坚守道义”,有贤德的人不会在意个人生活的环境,只会注重对道义的坚持,君子不求取不义之富贵,也可以说君子乐道而贱不义(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坚定志向”,个人志气、个人志向绝不轻易更改(三军可夺帅也……)

  (3)请结合“博学而笃志”谈谈你的启示:

  明确:中学生要学会立志了。对待学习要广博且深入,个人立志要坚定踏实。学习和立志是缺一不可的。

  5.课时小结,归纳提炼

  通过《〈论语〉十二章》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学习观、修身观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下节课就结合《论语》里的其他语录,再深入阅读《论语》里的“学习”与“修身”。

  (二)比较多篇,拓展延伸

  倪文锦老师认为“如果说单篇课文的阅读属于微观层次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属于宏观层次的阅读,那么群文阅读正是中层次的阅读实践形式,而且为构建稳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因此,对《〈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能够在既定时间里,引导学生对《论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文本阅读的方式,还能够进一步认识儒家思想、为构建民族文化心理打好基础。

  1.对照课内文本,阅读补充内容:

  (1)师生共读。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疑点,以便理解补充资料的文本含义;

  (2)自主探讨阅读。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思考补充资料中,哪些语录与课文里的内容有相似性?哪些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明確:补充的语录里,仍然可以看到孔子要求“好学”,例如“……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学而不厌”“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也可以看到孔子要求“学思结合”,例如“终日不食……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等;还可以看到学习要谦虚,例如“知之为知之”“见贤思齐”等;而对于“修身”,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士志于道”“贫而乐,富而好礼”等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安贫乐道,同课文中“饭疏食,饮水”等内容思想一致。对求学的态度和方法也有其他的要求,例如学习要有求知欲——“朝闻道夕死可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而对于修身,孔子要求学生头正视自己的错误,知过能改,例如“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要求学生明白行动重于语言,会说漂亮话并非好事,例如“巧言佞色,鲜矣仁”“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等;要求学生心胸旷达,能够与人为善尊重他人,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君子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细节探讨,回归议题

  (1)结合学习的内容,思考如何理解补充资料中孔子对仲由提出的“六言六弊”呢?

  明确:孔子对“六言六弊”的解释,可看作是学习与修身的关系。在这一章里,孔子指出“六言”指的是“仁”“知”“信”“直”“勇”“刚”,而如果不学习,那么这些品德,便会导致各种“弊病”出现,从而引发其他问题或矛盾的产生。可见,学习促进修身,个人修身离不开学习。

  (2)回顾所有阅读内容,请小组探讨:“学习”与“修身”之间的关系。

  明确:引导学生对“学习”和“修身”的观点进行总结。注意,孔子思想里的学习讲求“好学、乐学、勤学、善学(学思并重)、虚心学习”,同时,珍惜学习时间。而在修身方面,为人要宽厚平和、时常自省,能够安贫乐道并坚守志向,守大义,言行一致。

  而“学习”与“修身”的关系,结合“博学而笃志”以及孔子对“六言六弊”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个人修养离不开学习,学习能够促进个人修养的提升。

  4.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结合今日课堂所讲,选择感受最深的几章内容,谈谈你对“学习”与“修身”的理解与认识,250字以上。

  五.《〈论语〉十二章》群文阅读教学思考

  首先,议题明确,内容适中。本次教学设计的议题来自于对课文内容,这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符合一般教师的教学需求。因为议题源于书本,鲜明地指出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课堂的主要方向,避免过度加深学习难度。扩展文本的内容和难度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符合本次议题的探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读得更多、体会更多,他们对《论语》、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其次,课时有序,详略得到。整堂课一共两个课时,利用群文阅读中“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文内容要求“精读”,课外内容要求“略读”,符合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同时学生在小组探讨等教学活动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在规定课时中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达成新课标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最后,读写结合,走向课外。本次教学设计,除了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交流探讨和比较阅读,在作业设计板块,要求学生以课堂阅读内容为基础,结合议题,完成小练笔,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要求。无论是“以读促写”,还是“以写促读”都能够帮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以阅读和思考促进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的观点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呈现和展示,那么学生的差异之处和学习效果的情况反馈,可以在课后的习作练笔中体现出来,以便于教师了解真实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杨伯俊.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于泽元.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4]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05).

  [5]倪文锦.群文阅读中的思维策略[J].课程 教材 教法,2017(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注 释

  ①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6期,62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6页。

  ③倪文锦:《群文阅读中的思维策略》,《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第2期,第72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