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综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378
陈楠鑫

  内容摘要:疑问句作为一个研究热点长期以来受到了语法学家的关注,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综合分析了前人的研究,从共同语和方言两个方面对疑问句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发现疑问句的研究存在着不平衡性,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疑问句 语法 综述

  汉语疑问句是汉语根据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一种句子类型,是用来提出问题,表示怀疑、询问的句子。其语义、结构和语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表疑问的手段主要有语气词、语调、语气副词、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疑问句中也蕴含着各地方言的特点。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各地方言。下文将从共同语和方言两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研究状况加以论述。

  一.现代汉语共同语疑问句的研究

  疑问句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句式之一。汉语疑问句的研究自马建忠在《马氏文通》(1898)中提出“传疑”开始,将传疑分为三种,即“有疑而用以设问者”,相当于一般疑问句;“无疑而用以拟议者”,相当于反问句;“不疑而用以咏叹者”,相当于感叹句。章士钊《中等国文典》(1907)提出疑问句及其定义,“疑问句:凡有疑而发问者,为疑问句,以疑问代名词、疑问副词、或疑问助词表之。”

  (一)疑问句的分类问题

  前人由于对疑问句认识的角度不同,对疑问句的分类也大不相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以助词为纲,将疑问句分为三类:“表然否的疑问句”“助抉择或寻求疑问”和“无疑而反诘语气”。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82)把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提出了句型说,将疑问分为“询问命题”和“疑惑命题”。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3)指出:“疑问句的用途大体说来有三种:一种是提出问题,希望回答的;一种是表示怀疑或猜想,或是表示自己虽已知道但仍愿用疑问语气来说,希望人家能证实自己的想法的;一种是借用疑问的形式来强调某种一丝的,也就是平常所谓‘反诘句。”表达这三种不同的意思,常用的有语调、表示疑问或疑惑的词、运用特殊的格式三种手段。黄伯荣《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1957)把有提问语气、语调的句子都叫做疑问句,将疑问句按功能分为表疑惑的疑问句、表猜想的疑问句和表反诘的疑问句,又将表疑惑的疑问句按結构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并进行比较。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982)把疑问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类,并把这三类问句都看成是由陈述句转换出来的句式。吕叔湘《疑问·肯定·否定》(1985)认为问句有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和选择问四种格式,其中特指问和是非问是基本,正反问和选择问是派生的。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1997)把疑问域和语法化程度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一种关于疑问句的新的分类法。目前,学界大都采用黄伯荣先生的“四分法”,这一分类可以囊括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的疑问句,有助于疑问句教学和研究的展开,但其并不能囊括现代汉语中如附加疑问句、叹词疑问句等在内的所有疑问句。

  (二)疑问语气词的研究

  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是汉语较之于其他语言特有的一种词语。马建忠(1983)中认为“助词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其后者所指的即疑问语气词。黎锦熙(1924)对语气词的用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他认为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有“呢、吗”,前两者既可用于表然否的疑问又可用于表反诘的疑问,“呢”可用于助选择、助寻求和表反诘的疑问。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疑问语气词的研究得到了重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认为常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呢”。吕叔湘(1982)认为“呢”和“吗”是白话里头两个重要的疑问语气词,“乎、欤、邪、也、哉”是文言的句末疑问词,“可、岂”等是句中的疑问语气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语法学界掀起一场关于语气词的研究热潮。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1984)归纳了关于疑问语气词的不同意见,明确了判断一个出现在疑问句末尾的语气词是不是疑问语气词,不能根据语感,而要看它是否负载疑问信息。

  (三)疑问代词的研究

  疑问代词是现代汉语代词中一个重要类别。马建忠(1898)提出了“询问代字”。黎锦熙(1924)通过“疑问代名词、疑问形容词、疑问副词”对疑问代词进行论述。王力(1943)较早使用了“疑问代词”这一名称,他认为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大致是相配的,通过其间关系对疑问代词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自的用途。高名凯(1948)把疑问代词称为询问词,在询问命题中从古语和口语两方面按意义分类展开讨论。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982)辨析了现代汉语中三组疑问代词,并对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进行了讨论。吕叔湘(1982)按作用和意义对疑问代词进行分类,把他们分为数量、指称(无定)、处所、时间等分别讨论。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4)根据疑问代词的不同意义将其分为五类。

  (四)疑问语调的研究

  疑问句的句法结构和交际功能不同,其语调形式也可能不同。关于现代汉语疑问句语调的研究,大都将其进行了分类研究。石佩雯的《四种句子的语调变化》(1980)按疑问句的结构特点对疑问语调进行讨论。吴宗济的《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1982)通过语音实验,得出疑问句中没有别的辅助手段而光靠语调来表达疑问语气,那么句尾会抬高;如果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等存在,那么句尾不会升高。胡明扬《陈述语调和疑问语调的“吧”字句》(1993)指出全句的语气意义并不一定等于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并用音高仪对句子记录的语调曲线和音高参数进行分析。彭小川《关于是非问句的几点思考》(2006)指出普通话是非问句表示疑问的语调不仅上升语调一种,还有一种低平语调,并比较了二者在表达功能上的差异。

  (五)疑问句的专题研究

  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1982)认为现代汉语是非问句是选择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非问句是一种同义歧形句。是非问句句法形式的变化决定于动词的谓语结构和各种体范畴。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1982)将特指问和选择问跟是非问进行比较,指出:“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一致的地方,正是它们跟是非问句对立的地方”。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1984)讨论了反问句的问答情况及否定轻重。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1985)认为反复问句是一种选择问句,并从现状和历史两个方面对反复问句的形式进行讨论。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1988)认为许多正反问句其实是一种特指问句,讨论了正反问句的语法特征。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1988)将是非问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语气词“吗”、“吧”的,一种是没有疑问语气词的,即语调是非问句,并将两种是非问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又将语调是非问句又分为重复性问句和接引性问句,并分别讨论了其表达功能。邢福义《“有没有VP”疑问句式》(1990)从文学刊物和媒体中找出“有没有VP”疑问句式的相关例句证明该句式正被普通话接纳,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论述其可被接纳的原因。邵敬敏《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1994)讨论了选择句的形式特点,归纳出了五种基本类型等。

  (六)疑问句的其他研究

  随着大量外国语言学理论的引进,汉语语法学界对疑问句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论点。徐杰、张林林的《疑问程度和疑问句式》(1985)把疑问程度分为100%、80%、60%、40%,疑问句式分为特指问、反复问、选择问、是非问和“非疑问形式+呢”问;将两者结合起来考察疑问句的疑问程度问题。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1996)首次运用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疑问句进行讨论。李宇明《疑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1997)描述了疑问标记的层级,讨论了疑问标记的复用规律、羡余问题、功能衰变的主要语形格式。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1997)把疑问域和语法化程度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一种关于疑问句的新的分类法,讨论了反复问句的语序和“吗”问句的信疑度。徐杰《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1999)以“原则本位”的语法体系为理论基础,考察了与疑问范畴、疑问句式相关的语法问题。邵敬敏、朱彦《“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2002)讨论了“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与相关句式进行信疑度的比较,分析了该问句的语用类型、历史发展轨迹和类型学意义。

  二.现代汉语方言疑问句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方言疑问句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成果有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1985)提出了对立的两种反复问句的类型,即“VP不VP”型和“FVP”型,并从历史中分析“可VP”和“VP不VP”两种反复问句的来源和出现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疑问句的研究成为方言研究中最具特色、成果也比较突出的一个部分。其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方言研究专书的疑问句研究,一类是某地疑问句的专题研究。

  方言研究的专书大都是对某一地区方言整体的研究,其中会有一部分内容用以论述疑问句。钱乃荣《上海话语法》(1997)从共时平面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上海话的各项语法規则,在“代词”章节中分类探讨了疑问代词,在“常用句式”章节中探讨了疑问地表现;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2002)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位于陕北晋语、山西晋语、内蒙古晋语过渡点地神木地方言进行研究,语法部分对疑问代词分类汇总并对疑问语气词“嘞、吧”进行论述。彭玉兰《衡阳方言语法研究》(2005)对衡阳方言的语法进行共时和历时两个面的分析,探讨了衡阳方言的语法特点,单设一章对衡阳语言内的疑问句系统进行分析。

  方言疑问句的专题研究大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对某地某种或某些疑问句的相关内容进行的研究。由于反复问句的形式变化在四种疑问结构类型中比较特殊,所以学界关于反复问句的讨论最为激烈。王世华《扬州话里两种反复问句共存》(1985)指出扬州方言中同时存在“VP-neg-VP”和“可-VP”两种反复问句,但其并存的原因还有待继续探讨;施其生《汕头方言的反复问句》(1990)提出现代汕头方言中的反复问句的形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共存现象,且其反复问句的结构、答问方式具有地方特色;朱德熙《“V-neg-Vo”与“VO-neg-V”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1991)针对扬州话、苏州话和汕头话中反复问句两种形式可以共存的现象,进一步分析了方言中反复问句的形式;游汝杰《吴语里的反复问句》(1993)将吴语中的反复问句分未然体和已然体两类对其形式进行讨论,并对吴语区反复问句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层次进行描写;罗福腾《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1996)从未然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对山东方言反复问句的句式进行分类讨论,描述了各句式的区域分布,追溯了其历史来源;邵敬敏、王鹏翔《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一个类型学的过渡形式研究》(2003)等。

  方言选择问研究的成果较少,有宋金兰《甘青汉语选择问句的特点》(1993)分析了汉藏语里的选择问句,认为甘青方言中的选择问句“A吗B”是语言接触相互影响的结果;史素芬《山西武乡方言的选择问句》(2002)将选择问句分为正反选择问句和列项选择问句对武乡方言的选择问句的形式进行探讨。

  方言中特指问的研究大都与疑问代词有关,如刘晓然《黄冈方言的疑问代词》(2002)将黄冈方言疑问代词分为“哪、么1、么2、几”四系,并对方言中的使用进行具体论述;徐英、关琳千《潜江方言疑问句研究》(2019)指出潜江方言的疑问句具有突出的地方性特征,其特指问使用十分广泛,且特指问的疑问词多达22个。

  方言中的是非问句不仅是依靠语调构成的,而且也是由疑问语气词构成的,所以是非问句的研究往往与语调和语气词联系在一起。方小燕《广州话里的疑问语气词》(1996)认为是非问句不带语气词时,疑问语气由语调负载,带语气词时,由疑问语气词负载且语调与语气词的声调趋同。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其研究仍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汉语疑问句研究与方言疑问句研究的不平衡,疑问句内部研究的不平衡性。就前者而言,汉语疑问句的研究成果较多,而方言疑问句的研究成果较少。就后者来说,关于反复问句的研究成果显著,而其他问句和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却很少。汉语方言众多,疑问句的研究内容丰富,我们有必要以某种汉语方言为考察对象系统深入地探求其疑问句的特点,从而为疑问句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3]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J].中国语文,1982.

  [4]徐英,关琳千.潜江方言疑问句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

  *本课题得到三峡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双平台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语言调查》课程为例”(SDYJ202023)的资助。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