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国际中文教育中级阅读教材选文来源对比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359
石聪 巫晗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阅读》Ⅰ、Ⅱ(和《拾级汉语泛读课本》第5、6、7、8级两部应用广泛的中级阶段汉语阅读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教材选文来源,通过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两部教材选文的来源都体现了多样性原则;阅读教材选文来源的特点为:两部教材皆包含网络文章;报刊的选择各有特色;选文内容删改有差异;选文中名家名作的占比不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拓宽选文的来源,选文的删改需遵循输入假说理论等,希望对教材编写着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阅读教材 选文来源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热”席卷全球,国际中文教育也在“汉语热”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从成立发展至今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在教学本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教材也在不断分类和细化。吕必松(1993)从多个角度对教材进行分类,其中,“按照课程类型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综合课语言教材、听力和阅读等专向技能课教材、新闻听读和科技汉语等专门目标课教材;按照教学对象学习水平等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初、中、高级教材。”[1]

  阅读在第二语言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赵金铭(2006)指出“阅读行为有助于学习者摆脱文盲状态,提高综合语言能力。”[2]中級阅读教材在中级阅读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刘珣(2000)指出国际中文教材编写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3]五大原则。课文是阅读教材的主体,课文篇目的选择影响阅读教材的整体质量。因此,课文的选择需严格遵循编写原则,严谨对待。而课文的来源无疑是研究教材选文的重中之重,因为课文的来源可能会直接影响课文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针对课文来源的研究是进行教材选文方面其他研究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基础。

  本文选取《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阅读》Ⅰ、Ⅱ(徐承伟,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2012年。以下简称《发展汉语》)和《拾级汉语·泛读课本》第5、6、7、8级(高全顺,吴中伟、陶炼主编、李晓娟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2009年、2009年、2009年。以下简称《拾级汉语》)两部正式出版的中级阶段汉语阅读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二者均为汉语长期进修教材,且均权威出版社出版,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具有典型性。

  一.《发展汉语》和《拾级汉语》选文来源的统计

  在两部教材课文的结尾处,大都标明了该文章的出处,根据其来源的类型,可分为网络、报纸、杂志、图书、电视节目以及其他。

  (一)《发展汉语》选文来源的统计

  《发展汉语》的选文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图书、网络四类,其中的一篇名为《留美幼童故事》的课文选自“CCTV-9记录频道节目”,不属于以上四类。

  《发展汉语》两册课文共158篇,标记来源的课文93篇。标记来源的选文中,选自网络的课文占比最高,共计46篇,占比49.5%;选自报纸的课文共计22篇,占比23.7%;选自杂志和图书的课文数量相等,各计12篇,占比12.9%。此外还有65篇课文未标记来源,约占课文总数的40%。

  《发展汉语》的选文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图书、网络四类,其中的一篇名为《留美幼童故事》的课文选自“CCTV-9记录频道节目”,不属于以上四类,因此将其归入其他类。

  第I册中未标注来源的有19篇,报纸10篇,杂志5篇,图书10篇,网络35篇;第II册中未标注来源的有46篇,报纸12篇,杂志7篇,图书2篇,网络11篇,电视节目1篇。

  《发展汉语》课文共158篇,标记来源的课文93篇。标记来源的选文中,选自网络的课文占比最高,共计46篇,占比49.5%;选自报纸的课文共计22篇,占比23.7%;选自杂志和图书的课文数量相等,各计12篇,占比12.9%。此外还有65篇课文未标记来源,约占课文总数的40%。

  (二)《拾级汉语》选文来源的统计

  《拾级汉语》中所有的课文都标明了文章来源,经整理,主要来源有报纸、杂志、图书、网络四类,具体如下。

  第5级来源于杂志的选文共15篇,网络9篇;第6级来源于报纸选文共4篇,杂志6篇,图书1篇,网络13篇;第7级来源于报纸的选文共11篇,杂志7篇,网络6篇;第8级来源于报纸的选文共5篇,杂志4篇,图书1片,网络14篇。

  《拾级汉语》课文共96篇,其中选自网络的课文占比最高,共计42篇,占比43.2%;选自杂志的课文共计32篇,占比33.7%;选自报纸的课文共计20篇,占比21.1%;选自图书的课文占比最少,仅2篇,占比2.1%。此外,《拾级汉语》的课文名家名作很少。

  二.《发展汉语》和《拾级汉语》选文来源对比分析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发展汉语》的课文主要来源于网络,占比49.5%,其次为报纸、杂志、图书。《拾级汉语》也以网络作品为主,占比43.2%,其次为杂志、报纸、图书。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部教材在选文来源方面的异同,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网络作品占重要地位

  《拾级汉语》和《发展汉语》出版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在2005年前后迅速普及,网民规模也迅速增长到1亿多,互联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在2009年和2011年出版的两部教在材文章的选择上更偏向于网络作品,《拾级汉语》网络作品占比43%,《发展汉语》更甚,占比近一半。

  两部教材的选文来源均偏向于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新华网、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搜狐网等。这类网站提供综合性的互联网信息,在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型门户网站的主要特点就是大众化,信息和资讯五花八门,分类清晰,种类齐全,语言通俗易懂。比如,《发展汉语I》中《不近“狗”情》选自“腾讯网”,这篇文章幽默风趣,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了狗的聪明,讽刺了主人对狗的不友好。《拾级汉语5》中《爱动的胖人也健康》选自“人民网-健康时报专栏”,用生动而简单的语言向大众科普“爱动的人即使胖也健康,不爱动的人即使不胖也不健康”道理。从幽默小品文到科普说明文,选择门户网站上的文章作为阅读教材的内容,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趣味性”和“广泛性”。

  (二)报刊的选择各有特色

  《发展汉语》从报刊中选取的文章占標记来源数量的36.5%,《拾级汉语》占55.8%,均高于总数的1/3,《拾级汉语》甚至超过了1/2。报刊阅读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苏迈凯(1985)认为报刊作为教材具有“文章语言实际、可信”、“文章提供的消息真实”和“文章最新、最及时”三大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学生理解文章有困难”“报刊文体不适合作为语言教学教材”和“文章为吸引兴趣使用古怪的事情为主题”三大缺点。[4]因此,在报刊文章的选择上,选材要结合文化性和趣味性,题材要广泛、全面,兼顾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今的社会生活。[5]如《发展汉语II》中《喝茶的学问》选自《新民晚报》,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和饮茶的注意事项。《拾级汉语7》中《家有小学生》选自《读者》,讨论当代父母对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这两篇课文在选材方面符合阅读教材的需求,既有文化的传承,又有当今社会生活的写照。

  两部教材在报刊的选择上也各有特色。《发展汉语》从报纸上的选择的文章较多,《拾级汉语》从杂志上选择的文章较多。《发展汉语》在报刊的选择上偏向国内的科普类、新闻类报刊,如《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扬子晚报》《交通安全周刊》等。《拾级汉语》则偏向国内的鉴赏类以及国际新闻类报刊,以《读者》和《环球时报》最多,分别选择了16篇和12篇文章。

  (三)名家名作的占比不同

  《发展汉语》中有11篇名家名作,《拾级汉语》中只有2篇。学界针对名家名作是否选入国际中文教材,曾掀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1990年6月,国家汉办召开的“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上,“名家名篇是否进入教材”成了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学者坚持名家名作进教材,认为名家名作是“具有鲜明交际性特点的语料,在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上更具优势”[6];一些学者反对名家名作进教材,认为名家名作“不具有层次性,有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不适合技能训练”[7];还有一些学者持中立态度,认为应该弄清楚哪些名家名作对学习者有帮助,哪些不利于学习者。

  《发展汉语》在名家名作的选择上占比较大,该教材在编写说明中提到“内容以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为主,也注意选取一些名篇和名段”,共11篇,如《山谷的起点》选自林清玄的《打开内心的门窗》、《活珍珠》选自的《林清玄散文集》。《拾级汉语》是以技能训练为纲的教材,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且在编写说明中并未提及“名家名作”的字眼,只选择了2篇:《工作的人是三种动物》选自郝明义的《工作DNA》、《在阴雨与清明之间》选自《林清玄精品文集》。

  以上的名家名作大都源于散文集、随笔,且选段多为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语言优美规范,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这些名家名作让学习者近距离接触中国人的审美,对中国人的思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选文内容删改有差异

  《发展汉语》中标注选文来源的文章中有一部分结尾标注“有删改”,《拾级汉语》中所有的选文都是进行删改的。由于两部教材的选文字数较多,字数的增加会导致其中有一些超纲的词汇和语句。因此,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对少数文字进行改动,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适应学习者的阅读习惯。

  例如:《拾级汉语》第6级《千奇百怪的洗澡法》,发表于《聪明泉(EQ版)》2007年第11期,其中选段的改动如下:

  说起洗温泉,全世界大概日本人最好此道了(改为:最喜欢了)。日本本土境内(改为:有许多)多火山,温泉也多,东京北部的仙台市近郊有一个著名的温泉,每逢周末假日,日本人就成群结队(改为:纷纷)到此地,一面啜饮(改为:品尝)热辣的仙台美酒,一面享受陪浴女郎的殷勤侍奉。

  以上文段共有四处进行了词汇的替换,将超纲的词汇和不常用的词汇替换。依据《教学大纲》词汇表,“成群结队”是高等阶段词汇,“好此道”“本土”“境内”“啜饮”都为超纲词汇,改编后的“喜欢”“许多”是初等阶段词汇,“纷纷”是中等阶段词汇,“品尝”是高等阶段词汇。

  又如:《发展汉语II》《“孔子的房子”》是国昌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文章,其中选段如下:

  原文:“孔子的房子”?在北京城住了也有些年头(改为:好多年)了,怎么没听说过这地方?老师费尽心思琢磨(改为:想)了好半天儿,猛然(改为:忽然)想到,他说的可能是孔庙国子监。当问他是不是时,这小伙儿高兴地点了点头。老师详细告诉他具体方位和行车(改为:坐车)路线,第二天他就兴冲冲(删除)地去了。

  以上文段共有六处进行了修改,其中四处为词汇的替换,“年头”为高级词汇,替换成了初级词汇“年”;“猛然”为中级词汇,替换成初级词汇“忽然”;“行车”为超纲词汇,替换的“坐车”为初级词汇;“费尽心思”为超纲词汇,“琢磨”为高级词汇,替换成初级词汇“想”。两处为内容的删除,“具体方位”和“兴冲冲”均为超纲词汇,且不影响文章意思,编者直接将其删除。

  《拾级汉语》课文改编过程中,将超纲词汇“啜饮”改编成高级词汇“品尝”,《发展汉语》中的“猛然”是中级词汇,被替换成了初级词汇“突然”。从中可以发现,在词汇方面,《拾级汉语》删改后的难度大于《发展汉语》。

  三.对教材选文来源调整的建议

  (一)拓宽选文的来源

  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和课本两种途径阅读汉语。网络作品内容五花八门,学习者们普遍认为选自网络的文章有多样性、即时性、实用性强等特点,但专业性稍有欠缺。而课本中既有网络作品,又有报纸杂志专著上的文章,一些超纲的词汇和语法编写者也进行了修改,更加符合中级阶段的阅读水平。学习者课后的自读和教师课堂上的带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对学习者阅读途径的拓展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上文提到的选文来源外,一些学习者通过“电视剧”这一渠道阅读汉语。电视剧和电影属于电视节目的一种,是文化娱乐类节目。《发展汉语》将电视节目纳入选文来源的范畴内,第II册第十三课《留美幼童故事》选择CCTV9纪录频道,纪录片是一种专题报道类节目,课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讲述了他们在回国后做出的事业和成就,这篇课文可与来华留学生形成共鸣,贴近他们的亲身经历。

  学习者提到的电视剧是一种戏剧样态,电视剧反映现实生活,涵盖了当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电视剧多出现于国际中文教育视听课上,我们可以尝试将电视剧的内容选段加入阅读教材,这样丰富了阅读教材选文的来源。此外,电视剧的语言通俗易懂、真实自然,学习者在课堂上可以分角色阅读,增强学习者在阅读课堂上的互动体验,使閱读教材的选文更加富有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选文的删改需遵循输入假说理论

  编者对选文进行删改是有必要的。阅读教材的课文有些是从报刊、图书和网络上摘录而来的,这些文章的阅读对象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但作为适合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教材,编写者需要考虑或预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对文章中复杂的词汇、语法加以注释或直接替换、删除,从而让学习者能够读懂选文的内容。

  中级阶段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对高级或超纲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改编固然重要,但国际中文教育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需要遵循克拉申的“i+1”输入假说,输入的信息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稍微高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即可。那么我们对中级阅读教材的选文删改时,就要把中级阶段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语言点依照原文原封不动的摘录下来,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增加一部分高级阶段的语言点,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遵循“i+1”的输入假说原理,在编改课文时,选文的难度略微高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加入少量的、常用的高级词汇,不能让学生“吃不了”,也不能让学生“吃不饱”。

  在阅读教材中,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选文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影响整体的学习和教学质量,因此,阅读教材的选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选文来源的对比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两部教材选文的来源都体现了多样性原则,包括网络、报纸、杂志、图书、电视节目等;《拾级汉语》中的课文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发展汉语》中存在未标明来源的文章,且数量较多;阅读教材选文来源的特点为:两部教材皆包含网络作品,有大量的文章选自网络;报刊的选择各有特色:《发展汉语》偏向国内的科普类、新闻类报刊,《拾级汉语》则偏向国内的鉴赏类以及国际新闻类报刊;选文内容删改有差异,在词汇方面,《拾级汉语》删改后的难度大于《发展汉语》;选文中名家名作的占比不同,《发展汉语》在名家名作的选择上比《拾级汉语》多、占比大。针对这些特点,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拓宽选文的来源,选文的删改需遵循输入假说理论等,希望对教材编写着能够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续三)[J].世界汉语教学,1993(01):39-45.

  [2]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7.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89.

  [4]苏迈凯.对外汉语教学有关报刊阅读方面的几个问题[C].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5:448-451.

  [5]祁峰.报刊阅读课教材编写与教学策略初探[J].海外华文教育,2007(03):49-53.

  [6]吴成年.对文学作品作为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173-175.

  [7]施光亨,李明.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C].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7:560-56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