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喜剧。本文以《威尼斯商人》中威尼斯法庭选段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节奏、意象、修辞与形象四个维度来分析原文的语言特色,希望本次鉴赏可以使读者进一步理解莎剧,一睹莎剧之美。
关键词: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语言特色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其作品集体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艺术性极高,标志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顶峰,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广受读者称赞。《威尼斯商人》创作于1596年,与《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合称为“四大喜剧”。本文以威尼斯法庭选段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节奏、意象、修辞与形象四个维度来分析莎士比亚的语言特色,希望本次鉴赏可以使读者进一步领略莎剧之美。
一.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1564年,他是在英格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镇出生的,这个小镇承载了他的童年与少年的记忆。大约在1586年左右,他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伦敦。刚到伦敦那会儿,他主要负责在剧院干杂活,慢慢地到后期才适应剧院的生活,开始尝试一些戏剧表演活动。1590年到1613年期间,莎士比亚统共创作戏剧39部,他的戏剧剧种多样,主题涉猎广泛,涵盖了喜剧、悲剧、传奇剧,编年史册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仍属他的“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莎士比亚还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诗。1613年,他重归故里,3年后病逝。戏剧家本·琼森曾这样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远,这一盛赞显示了数百年来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坛中屹立不倒的地位。
谈及《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就不得不提“伊丽莎白时代”,那是一个见证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从思想文化层面讲,当时欧洲正值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文人迸发出一些新观点,新思想,还见证了诗歌、音乐、文学的繁荣发展,迎来了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不过,那时的英国社会也是矛盾重重,遇到了多重困难与挑战:“圈地运动”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如火如荼,资本主义工场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城市,这种现象拉大了工场手工业者与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再加上连续四年遇上洪水与极端天气,这就导致年谷不登,商贩漫天要价。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农民与城市贫民纷纷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在这一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愈发强大,他们暂时和皇家解除了盟友关系。这时,莎士比亚就已经看出既定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在1596年后,社会讽刺意味像一匙调料一样被放入莎翁的戏剧中,使得这部作品读来更加津津有味。《威尼斯商人》就是早期莎剧中最富有讽刺色彩的一部。
二.原文鉴赏分析
想要真正品味《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的美,我们还得去读读原文。本节主要围绕《威尼斯商人》中的语言美,分别从节奏、意象、修辞与形象四个方面分析原文。
1.节奏美
要想将戏剧语言搬到舞台上,打动观众,剧本就得注重韵律和节奏,这样演员们读起来才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观众才能从戏剧对话中获得愉悦感与满足感。戏剧的节奏性是人物在交谈时自然的语言停顿,类似于语言上的打拍子,或者说是一连串的声响,具有一定的高低和时间的中止。因此,戏剧语言只有在听觉上要讲求和谐悦耳,轻重缓急,才契合视听艺术的特征。
例1:ANTONIO You may as well go stand upon the beach…
You may as well…;
You may as well…;
You may as well…
该段出现了四句排比句,从东尼奥的反驳中可以看出,他不屑于跟犹太人讲道理,他认为跟犹太人讲理,还不如站在沙滩上让那浪潮别再上涨;还不如去问豺狼为何要害母羊,让他为死去的羊羔哀鸣;还不如叫那山上的松柏遇到险风时,不要摆动枝头,以免发出噪音;还不如挑战一些棘手的事。安东尼奥的反击,字字珠心,句句入骨,层层递进,直击要害,读来朗朗上口,塑造了夏洛克顽固不化,油盐不进,薄情寡义,惨无人道的人物形象。
例2:ANTONIO Let them be free…
let...
and let…
该段中出现了三句排比句,增强了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从夏洛克的反驳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看似繁华的欧洲社会不平等问题仍存在,买卖奴隶仍是社会常态。犹太人也备受歧视,夏洛克作为一个“圈外人”,他为奴隶们喊冤,极力控诉文艺复兴时期披着“人文主义”外衣下资产阶级的虚伪面貌,因为当时“人文主义”服务的对象是贵族和上层阶级,所以,下层人像犹太人和奴隶根本无法享有与上层人士平等的权利,他们不能与贵族通婚,他们的饮食及居住条件都无法与贵族相提并论。
例3: SHYLOCK As there is no firm reason to be renderd,
Why he…
Why he…
Why he…
这句话出自夏洛克,他说,现在,我给您答复:为啥有些人受不了张嘴的猪,为啥有些人忍不了一只无害猫儿;为啥有些人听到风笛声,就憋不住尿;有些事情说不清,道不明。这句话中出现了排比句,排比句的运用可以加快语言节奏,使得读者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从对话中获得愉悦感。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表达的是在当时犹太人备受歧视的社会背景下,以夏洛克为代表的犹太人与以安東尼奥与巴萨尼奥为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贵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例4. GRATIANO Not on thy sole, but on thy soul, harsh Jew,…
这句话出自葛莱西安诺之口,作为尼莉莎的丈夫,他在痛斥夏洛克铁石心肠。这句话中出现了全韵:“sole”和“soul”,使得整句话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感。
2.意象美
意象其实是指客观的东西加上创作主体特别的情感活动后而创作出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言之,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以寄托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同理,戏剧意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情感,主观意识性较强。在戏剧中,作者的主观意识可以塑造多个人物形象,使剧本更加鲜活生动。《威尼斯商人》中出现了多处引人推敲的意象,其中包括植物类意象、动物类意象、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人物故事类意象、自然界现象类等,这些意象相互影响,构成了剧本内部的和諧统一。
例1. ANTONIO You may as well forbid the mountain pines
To wag their high tops and to make no noise
这句话出自安东尼奥之口,山上的松柏遇风摆动枝头本属于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象征着正直与大公无私,这里莎士比亚借助人为操控自然的力量来反衬夏洛克的固执己见,自私自利,铁石心肠。
例2. SHYLOCK You have among you many a purchased slave,
Which, like your asses and your dogs and mules,
安东尼奥的话讽刺了文艺复兴背景下贵族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说奴隶就像驴,像狗,像骡子一样做苦力,莎士比亚用这些动物意象揭露繁荣社会背后的矛盾与不公,披露了人文主义虚假面貌。试想当时,若是真的倡导以人为中心,奴隶就不会受这些苦,不会遭受这些罪,那么不平等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但事实与此相反,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繁荣的面具下仍然藏着资本主义的根源性问题。
例3. SHYLOCK 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Danie”是《圣经》里的人物,以色列著名士师,年少英明,善于折狱。因为在前面的对话中,鲍西亚驳回了巴萨尼奥的话,站在了夏洛克的立场讲话,合了他的心愿,所以夏洛克对鲍西亚回复大加赞赏,称她是Daniel,这说明夏洛克把希望放在了鲍西亚身上,希望鲍西亚帮他解决这个案子,也塑造了鲍西亚沉着冷静,聪慧理智的女子形象。
3.修辞美
提到修辞美,大家还得知道修辞有何作用。修辞的运用能够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得以强化。在创作剧本中,合理利用修辞手法不但能让剧中角色的交谈更为明晰、生动、唯美,增强艺术魅力,而且还可以让台词更加鲜活有趣,充分调动语言的审美功能。所以,用心学习并探究修辞手法在戏剧创作中的运用,对于提升戏剧作品的艺术质量有着关键的启迪和参考意义。《威尼斯商人》中出现了多处修辞的运用,如明喻,暗喻,排比等,这些修辞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剧本的艺术感染力,也成就了这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1)明喻
例1. PORTIA? It droppeth as the gentle rain…
“as”表明这里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说慈悲这种品质就像天降甘霖一般,说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倡导这种品质,注重人文主义精神的培育,希望人人都能有颗向善之心。
例2. BASSANIO? Which is as dear to me as life itself;
这句话中的“as…as…”表明这里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巴萨尼奥说妻子的生命就像自己的生命那般珍贵,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比起妻子鲍西亚,他更爱他的朋友安东尼奥。这表现出巴萨尼奥虚伪的一面,但也反衬出他很重情义,对待朋友安东尼奥很真诚。
(2)暗喻
例3. GRATIANO Thou makest thy knife keen; but no metal… Of thy sharp envy.
葛莱西安诺反驳夏洛克说,哪一种铁器,就连刽子手的斧头,也不及你这颗毒心肠一半儿的锋利,莎士比亚在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说夏洛克的心肠比铁器斧头还要锋利,突出了夏洛克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人物性格。
例4. SHYLOCK Whereof you are a well-deserving pillar…
这句话运用了暗喻手法,将鲍西亚比作法律界的支柱,可见夏洛克对鲍西亚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一直在溜须拍马,吹捧鲍西亚,希望鲍西亚能帮他打赢官司,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那块肉,反映出夏洛克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3)对偶
例5. BASSANIO? To do a great right, do a little wrong…
这句话出自巴萨尼奥之口,他说:“犯一点小错误,做一件天大的好事。”巴萨尼奥求鲍西亚通融一下,希望她能网开一面,救赎他的朋友安东尼奥。莎士比亚在此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子前后相互对照,相互映衬,相反相成,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4)转喻
例6. SHYLOCK There is no power in the tongue of man
To alter men:
夏洛克说:“谁也别想用舌尖儿说服我。”这里运用了转喻的写作手法,用人的身体部位“舌头”代指人的口才,转喻能激发人的联想,增强修辞效力,使得文辞更加生动有趣。夏洛克的话表现出他的顽固不化与睚眦必报。
(5)重复
例7. GRATIANO? O learned judge! Mark, Jew: a learned judge!
正当夏洛克步步为营夺得胜利时,剧情突然来了一个大反转,鲍西亚扮演的博士凭借慧心妙舌狠狠地反击了得意忘形的夏洛克。同时,剧本中葛莱西安诺三次说了同一句话,连连称赞博士法官的大公无私,体现了葛莱西安诺由悲转喜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体现了夏洛克的情绪变化:由喜转悲,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效应,这往往是喜剧创作的最高境界。
4.形象美
形象美往往通過戏剧语言表现出来,凡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爱财如命、固执己见、铁石心肠的夏洛克,重情重义的巴萨尼奥,果断睿智的鲍西亚,以及善良的安东尼奥。其中,最招人喜欢的就是鲍西亚这个人物,她是一位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贵族女子,她身上的那种睿智、正直、善良的品质是这部作品魅力所在。
例1. PORTIA? ?The words expressly are ‘a pound of flesh:… Unto the state of Venice.
在这段话中,鲍西亚在为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说话,不忍让安东尼奥为了还债还要受皮肉之苦,所以集中生智地说,可以割肉,但是不能流一滴血,割的肉正好是一磅重,多一点少一点就叫你的财产全部充公,塑造了鲍西亚善良睿智,勇敢正直的女性形象。
例2. SHYLOCK? If you deny it, let the danger light
Upon your charter and your citys freedom.
夏洛克说借据上怎么写就得怎么执行,否则您的特权,这个城市的自由别想保得了,这里塑造了夏洛克一意孤行,铁石心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物形象,他的顽固也是造成了悲剧。因为犹太人当时备受歧视,他作为犹太人的代表,公然与当时的社会主流阶级作斗争显然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
例3.ANTONIO I am a tainted wether of the flock, … ground;
在夏洛克如此强硬的态度下,安东尼奥就是一只没有救的病羊,任人宰割,任人欺负,他就是一个烂透了的果子最先落地,这句话塑造了安东尼奥软弱无能的性格。
通过分析《威尼斯商人》剧本中的语言特色,想必各位读者对其中的人物有了一定了解。戏剧语言的节奏性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使得剧本读来脍炙人口。意象与修辞的运用使得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深入人心。这正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彩之处。
参考文献
[1]方平.威尼斯商人[M].北京:新艺出版社,1957.
[2]何其莘,仲伟合,许钧.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3]朱生豪.威尼斯商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4]牛秋影.浅析《威尼斯商人》语言特色——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J].今古文创,2021(27):112-113.
[5]王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02):164-165.
[6]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03):82-88.
[7]周雅洁.《威尼斯商人》中的语言特色赏析[J].中国文艺家,2021(07):35-3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