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相依,天下皆然;书册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本着弘扬“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笔者试图通过鉴赏古诗“用典”手法,去感悟“金陵”情怀。将“金陵文脉”渗透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谈南京“故事”,识典故情意
说出下列诗句南京的“故事”: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象征着王朝的兴盛)3.驻桨燃灯大胜关,此关人道是天关。
小结:这种借助古人古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就是“用典”。
二.解典中情语,悟委婉技艺
1.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使用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庄重典雅、言简意赅;还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诗中的英雄是?)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而对统治者的轻率出兵,(又是谁?)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更表达了人才不能进用的慨叹(这样的人才是?),词人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结:用典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情感。
三.议常用典例,探文脉流深
1.比较下列用典的不同
1)辛弃疾《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两典都是说英雄业绩,比较用典方式的不同
①想今年燕子,依然记得王谢风流。(讨论得出:明用,反用“旧时王谢堂前燕”)
②依旧钧天梦,玉殿东方头。(讨论得出:暗用,正用“赵简子与百神游”)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两典,都是说陈后主的灭亡,比较用典方式的不同。
①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事典,《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概念—用典,也叫历史人物、神话。
②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语典,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2.完成下列古诗典故题
秣陵
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
(1)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乌衣巷、玉树后庭花(或玉树。乌衣,东晋以及南朝时聚居于南京乌衣巷的王谢诸名门大族,这里借指明代的遗民。玉树,指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2)后人评价颔联中的“春草”、“落花”意蕴深厚。“春草”、“落花”有什么样的丰富含义?
答:“春草”一语则暗用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之意,寄寓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无限忧虑和哀愁;“落花”既是抒写暮春景象,又是表现城市的残破;同时,又暗用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的意思,来寄寓诗人的亡国之痛。
3.小结:鉴赏步骤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前人語句写什么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古人的意图所在,即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3)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四.点“两面”情感,明“典”亦为“点”
“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1.鉴赏古诗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人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小结:“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五.拓鉴赏考题,植家国人生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靜”,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答案:C)
2.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1)用典。①本诗主要用典,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②“山河风景”句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句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③“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典。“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更沉痛。(2)反衬或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回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设问也酌情给分)
3.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而文天祥宋亡后写的诗,更悲壮慷慨、气贯长虹。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①这首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②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归纳】好的诗词用典有以下原则:
1、采用熟悉、具借鉴意义的典故,不用冷僻的;贴切、生动是用典最高目标;典随意出,不为用典而用典。
2、作用: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
3、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美化诗句);典故设题往往集合古诗情感。
总之,通过“五步骤”解读,全部选用蕴含“南京”典故的古诗。将高考古诗鉴赏技巧题之一的“用典”与“金陵文脉”家国情怀勾连,不仅试图破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与应试的对接,更意在寻求高考复习立德树人的新路径。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