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语文部编版教材编排特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217
沈逸林

  教材编排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次序排列编撰成册。教材编排是有目的性的,一定是以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为核心,科学的安排各个栏目,让各个部分结构平衡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是集中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以及三个附表。其中集中识字由一个单元即4课内容组成;课文内容部分是由7个单元即24篇课文组成;语文园地是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查字典、我的发现、展示台、书写提示等组成;口语交际是以不同的情景再现的形式呈现。通过分析教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教科书体现国家意志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的大量的课文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例如上册的《登黄鹤雀楼》、《难忘的泼水节》;下册三单元的集中识字中《神州谣》、《传统节日》、《中国节日》等,充分地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再例如上册中《朱德的扁担》;下册中《邓小平爷爷植树》等充分体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的教育、法制的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也渗透在教材中。

  二.教科书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系统,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首先,教科书围绕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核心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四个组成“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只有具备了这四个要素,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将这四个要素渗透在部编版的教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教科书体现一个双线结构,所谓的双线结构就是:1、宽泛的人文主题;2、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比如二年级上册双线结构: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的秘密,语文要素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儿童的生活,语文要素是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乡,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人,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想象,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自主识字,自由阅读。所以从横向来看,在不同的人文主题之下所对应的语文要素也不同;从纵向来看,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相当的宽泛,涉及到各个方面,语文要素也是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形式。但是总的看来它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按照一定的梯度,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再次,教科书遵循语文的梯度序列,比如遵循语文要素的长线发展——以复述能力的发展为例。二年级借助图片、关键词句或者根据表格内容讲故事。复述课文的要求分散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比如①小蝌蚪是长成青蛙的?按照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②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风娃娃来到田野,风娃娃来到河边,风娃娃来到广场;③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④读课文,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在复述课文这一块教材是严格按照语文的梯度序列,随着年级的增加,难度也不断的提升,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除了遵循语文要素的长线发展之外,教材还遵循语文要素的短线发展——以“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为例。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在用他们说句子、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读一读,用加点词说句子、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这些从在对比中感受用词的准确,到感受词语在描述情形上的细嫩不同,再到关注词语的运用,这整个过程体现从理解体会到运用,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深。

  三.教材凸显语用意识,学语文和用语文相结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培养呢?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教材中一些课文的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爬山、植树等等。拼音识字教学中都配有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插图,例如“i u ü”的学习中,就配有小鱼、小乌龟的插图,這符合学生的审美特点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拼音教学中更能形象化的去教学,准确的发音。在语文天地的识字加油站中,通过配图——火车票,火车票贴近生活,学生对火车票并不陌生,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中学到知识。再例如二年级教材中《场景歌》,“海鸥、沙滩、秧苗、稻田、鱼塘、花园……”等等词语,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这会让孩子们更加容易去理解,去想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让孩子们能够随时学,随时用,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随时学,随时用,有一种“现学现卖”的意思,当然在这肯定是义词,随时学,随时用,是要让学生边学边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从而真正地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例如教材中第2课“我是什么”中:读一读,用加点词语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第9课“黄山奇石”中:读一读,选几个词语说说某处景物。所以发现在每篇课文的后边都有那么一些课后练习,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完课文内容之后,能及时的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理解所学到的东西,依葫芦画瓢,从而举一反三,这些不都体现出这个“随时学,随时用”的道理吗?部编版教材,不仅有语文的科学知识,更是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其中,提高了语文这门课的趣味性,这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技能和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再次,部编版语文教材非常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语境,二年级上下册两本教材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插图和创设了很多具体的不同的情境。从《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对比来分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是这样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下面还配有栩栩如生的插图。如果换一种语境:我还知道其他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体会一下,教材中的语境非常的亲切,“你还知道”,“可以选用”等词让人听着非常舒服,遵循学生的意愿与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结合下面的插图,学生就很清楚明白是要干什么,脑海里一下子就有了符合题干的的生动画面,是要结合怎样的具体语境去运用语言文字。改变语境后的话非常的生硬,戛然而止,语意表达得也不清楚,是一个陈述句,可能会造成学生的不理解,它是要让我干什么呢?那它所知道的方法又是什么呢?既不补充也不拓展,好像这句话没说完整一样,使得学生的头脑中完全没有画面的浮现。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所以在教材编排的时候要结合具体语境,将课后的练习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清楚明白地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思维能力。最后,部编版教材给予学生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语文知识那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呢?19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在《什么知知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此后该问题一直成为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那从实际的教学中看,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呢?能够去构建学生能力的基本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那为什么这样说呢?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是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为什么会把工具性放在前面呢?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呢?这就由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在所有的课程中,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最终的会运用吗?那会运用又是一种什么呢?不就是一种建构能力吗?谁运用得好谁就学得好,要做到活学活用,所以才有了“读书好 读好书 但不能死读书”这一说法。所以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所编写的语文牢牢地抓住了能够建构学生能力的基本知识这一点,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语文知识。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语文园地二的“查字典”,先是创设一个情景,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一个设问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在课本中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如何去查字典,这一步也许是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完成。再接着,出现了课后习题,让学生在学的同时,要学会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活学活用”。查字典是属于实践的范畴,所以部编版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

  综上所述,部编版的语文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也贯彻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结构的特点,将书本上的潜在价值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五大板块教学中要贯彻以上几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体会语文这门学科的奥秘和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