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探究与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5438
内容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本科生选择考研深造,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影响其在读研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因此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本科生的考研动机进行分析,依据分析探究动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学校、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阐述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的正确引导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生 考研 考研动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为解决2020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百日冲刺”十大行动,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这一行动将促使更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而学前教育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行业,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理性分析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不仅可以真实了解学生对考研的看法,还有利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对学生专业认同感进行了解,更有利于相关研究生院校对新进研究生学习动机进行了解,以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分析

  (一)内部动机

  1.能力提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学前教育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专业而广受人们的关注。目前社会上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相对较少。与专科生相比,本科生虽然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像音乐、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却略逊于专科生,而专业技能又是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最经常使用的。因此,许多学前教育本科生在清楚认识到自身优缺点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考研深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改善当下许多人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谁都可以胜任的误解,使幼儿园教师真正做到专业化。

  2.专业意向。专业意向是考研过程中最先面临的选择,它决定着报考专业和未来工作方向。大部分学前教育本科生在考研报考专业时仍然会选择学期教育专业,其原因是认为自己接受过四年的专业教育,如果跨考其他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相当于遭到否定,并且在考研复习中不需要像其他跨考同学一样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考研成功率更大。此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也是继续报考该专业的一大原因。因为热爱学前专业,所以希望通过自己在该领域的不断学习,掌握更加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为学前教育专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学前教育这一行业,为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会转而报考其他心仪专业。

  3.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的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所学习的知识比较杂,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艺术等专业技能,但由于学时有限,所学习的内容比较浅显。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本科生阶段更加深入和细致,对学前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热点问题研究较深入,还可以接触到行业内的前辈,深入了解学前领域,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外部动机

  1.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指受到他人的影响而选择考研,主要包括同伴影响、教师影响以及父母期望。同伴影响指受到身边考研同学的影响而选择考研,这些学生往往对自己毕业后是选择到幼儿园工作或是从事其他工作没有明确的想法,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或者清楚认识到自己技能欠缺,不能胜任幼儿园工作,看到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同学都在考研而受到影响选择考研。教师影响指受到老师的影响而选择考研,有些教师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讲述考研的优点和好处,受到教师鼓励的学生们就会产生考研的想法。父母期望指家长希望子女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从而鼓励他们考研获得更高的学历。

  2.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前教育毕业生最多的选择是从事幼教工作,但大部分人对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存在误解,认为任何专业、任何学历的学生都可以担任。从目前的幼儿园在职教师学历来看,大部分都是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相对较少,并且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较低,造成许多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后不甘心到幼儿园工作,但本身的学历在就业市场上不占优势,因此许多学前教育本科生选择考研来提高学历,改变目前就业困难的窘境。

  3.名校情结。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而无缘名校,不得已进入非理想院校,因此希望通过考研来圆自己的名校梦。还有些学生认为名牌大学知名度高,社会认可度高,名牌大学毕业能够帮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更好地发展,因此将考研作为自己踏入名校的桥梁。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名校研究生会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前沿信息,接触到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各种资源都优于普通院校研究生,因此致力于名校考研。

  二.學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考研动机存在盲目性

  部分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的时候会受到同伴影响,有些本没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在看到身边人都在考研后也会盲目跟风考研,而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要考研的问题。还有部分学前教育本科生在报考院校时一味追求名校,为了上名校转而跨考容易考上的专业,盲目追求名校而忽视自身实际情况。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自己实际情况的认识,不能根据自身的能力或兴趣爱好做出恰当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对考研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考研会对考研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盲目报考名校而考研失败,而有些学生则会在研究生期间发现所学专业与自身并不合适,对今后的长远发展较为不利。

  (二)考研动机存在功利性

  当前,大部分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的动机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砝码。在对专业的选择上,部分学生选择专业的依据不是自己感兴趣而是就业前景好,还有些学生是“为了考研而考研”,他们只为上研究生,只为获得研究生学历,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不论学校、不论专业,哪个好考就考哪个。据悉,许多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时选择考专业型硕士而不是学术型硕士的原因仅仅是专业型硕士录取名额多,相对容易好考,没有考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二者之间的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当技能欠缺、不善于一线教学的学生为了考研成功而选择专业型硕士后,他在研究生阶段依然需要进行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学习,最终可能会面临与本科时一样的困境。因此,“为了考研而考研”以及单纯追求高学历这种功利性的考研动机会对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以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考研动机具有不稳定性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力,具有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功能。稳定的动机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过程中,会有许多学生产生过放弃考研的想法,有的是因为缺乏信心和毅力,有的是认为考研过程太过辛苦和枯燥,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看到其他不考研的同学在幼儿园实习中轻松愉快并且收获良多而产生心理差距。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是受到同伴影响决定考研,也可能为了暂时逃避就业而考研,不是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考研。考研动机具有不稳定性,没有坚定的考研决心,在考研途中遇到问题时易产生放弃的想法,缺乏考研应有的决心、信念与毅力。

  三.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的引导策略

  (一)学校及教师方面

  1.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应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幼儿园一线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应鼓励他们学好各种技能以及理论课,并尽量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入园参观和见习,真实了解幼儿园工作,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一线教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学校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面对工作或是考研的选择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2.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教师应该定期对学生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介绍教育部最近政策文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看待学历与文凭。教育部关于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通知中指出,扩大教师招聘规模,尤其加大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这一措施将暂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教师应及时将这些最新政策信息告知学生,使那些原本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了解最新信息,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避免考研动机存在盲目性以及功利性的问题。

  (二)家庭方面

  父母们应该支持而不强迫子女考研,正确的考研动机应该是学生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不是在外界强制或盲从下的消极结果。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全人教育”,首先是去除功利的,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意愿,理解、关怀学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在家庭中为考研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考研氛围。

  (三)学生个人方面

  首先,学前教育本科生在考研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懂得自己的兴趣所在,对学前教育感兴趣就可以继续学习或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对学前教育不敢兴趣就可以思考考研选择其他专业或者从事其他工作,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学前教育本科生在考研之前要对研究生生活有一定地了解,清楚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学习方式、研究方向上的差别,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研究生学习。最后,学前教育研究生要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盲从和功利性思想。

  四.总结

  綜上所述,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并且学生考研动机存在盲目性、功利性、不稳定性等问题,因此从学校、家庭、个人三方面对考研动机提出引导策略,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并帮助高师院校了解学前教育本科生考研现状。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孙欣,余湉,陈成.“考研热”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2):273-275.

  [2]邓雨.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结构分析[J].中国市场,2015(49):217-218.

  [3]蔡熙文.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03):66-68.

  [4]王颖.师范生考研的动机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189.

  [5]徐佳.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08):41-44.

  (作者介绍:朱文文,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