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学前教学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4661
內容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活动的开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应当将文化素养培养贯彻整个专业教育中。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作为培养的重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为了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需要明确课堂教育目标,有效渗透文化内容,设置开放性课堂活动。文章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提出几点文化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文化素养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新时期教育目标。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不同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存在科学合理的地方,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层次性教育活动,忽视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应当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育目标。

  一.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结合专业教育目标,保证课程设置更加的科学合理,在实际的设置中,需要考虑社会发展因素以及地区差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设置和安排,做好不同阶段的课时安排。文化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在学前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应当有利于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规律,满足教育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单独设置文化素养课程。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设置相应的文化素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将其进行细化,如《儿童文学》、《中华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等,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采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学生课堂讲述中,借助问题和讨论进行补充,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限制,不能实现单独开设文化素养课程,可以将文化素养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如科学课活动中,融入相应的科技知识,借助讲解或者模型展示,引导幼儿了解科技知识。也可以将诗歌、寓言等文学作品融入语言课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注重传统文化载体作用,丰富教学培养渠道

  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着教学活动,加强教学渠道扩展,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一,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加深学生人文知识学习,借助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是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需求阅读具有启蒙作用的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重要书籍。三部书籍作为优秀的儿童启蒙教育读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学生具有启发意义的传统文化内容,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在未来就业之后传授幼儿类似文化素养。如《弟子规》中以孝作为开头,结合其中的传统文化故事,加深学生对孝的理解,在生活中利用知识,学会孝敬父母。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学前教育资源,构建现代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实现学生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注重课堂资源优化整合,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文化素养培养中,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让学生爱上文本阅读,乐于阅读活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书成为人们生活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但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沉迷于游戏、低俗小说等,影响学生阅读作品质量。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为学生阅读活动明确方向,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课堂活动中,注重课堂资源优化整合,利用图书馆、图书广角以及电子书等,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飘》以及《活着》等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通过学生阅读产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开展阅读新的分享活动,说一说自己通过作品阅读的收获。借助学生的分享和交流,从文学作品中发掘文化素养,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之后,让学生写出读后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作为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宣传栏、教师黑板报等,摘抄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内容,在无形中熏陶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四.明确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完善教学体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人才方案制定时忽视文化素养培养,培养目标设置非常宽泛,缺乏科学合理性。同时,对文化知识阐述不够明确清晰,培养计划不够完善。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由于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满足社会对幼师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中,注重人才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结合社会对幼儿能力要求,加强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提高专业学生综合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开展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如经典文学诵读活动、文化素养知识竞赛、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以及中华历史文化故事讲演比赛等,同时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文化素养认知。同时,要求专业学生利用早读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优化学生的人文文化活动,借助微信、QQ等网络平台,向学生推荐相应的文化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知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加强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如部分学生喜好传统音乐,教师可以从古典乐器入手,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体验活动,借助乐器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结合传统有趣知识理解,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结语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活动的起点,文化素养应当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学生文化素养不够重视,影响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作为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结合社会的需求,优化文化素养教育活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豪.小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J].家庭生活指南, 2018(7).

  [2]杨迪.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8, 451(11):68-69.

  [3]靳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

  (作者介绍:罗金艳,仙桃职业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