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404
吴亚峰

  内容摘要: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尝试着从深度阅读、文本细读、思维训练、文本改写、个性化阅读几个方面予以引导培养,让高中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为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本解读 思维品质 个性化阅读 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做出了如下界定:“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基于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呈现。一个学生是否有着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了他语文学习的能力与思维构建的水平,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会让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提倡深度阅读,激活学生的思维

  当“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如火如荼时,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思维水平呈现出扁平化状态,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比如我在执教高中语文《说“木叶”》一课时,当时设置的问题是同学们从一片“木叶”的世界中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对“木叶”和“树叶”有着什么样的认识呢?当时整个课堂一片沉默,很多同学的回答都与课文无关,甚至有同学说,自己从“木叶”的世界中读出了一种无奈的慨叹,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深度的思考,审美鉴赏与创造更为无从谈起。因此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亟待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待提升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去创设阅读氛围,巧妙点拨引导,提倡学生深度阅读,想法设法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的思想不再沉睡。孙绍振老先生曾提倡“讲点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故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度的拓展延伸,通过巧妙引导,纠正学生思维水平的扁平化状态。

  比如我在执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时,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究,先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阅读文本,然后创设问题,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新闻,你认为奥斯维辛会有新闻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啊,从最浅显的问题着手,引导者学生一步步走向思维的深水区,让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判断,学会在课堂上适度的放手,循着他们的思想轨迹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有基于学生思维认知的问题设计,才会激活学生的话语意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斯文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深度阅读息息相关。让学生去读一些大部头的著作,比如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让他们自己去体悟、思考,在深度的阅读中,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细读文本,创新思維方法

  文本解读是建立在对文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真细致的去阅读文本,于字里行间中去感悟发现,你才会发现文字背后的美妙与清丽。故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要求学要细读文本,在细读中去创新自己的思维方法,摒弃成见,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侧面去发现问题。我在执教屈原的《离骚》时,面对生疏的文本,学生读了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我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去认真细读,反复的阅读,至少阅读五遍以上,看看自己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当学生读到第三遍的时候,学生就有了问题意识,有学生说道,屈原为什么要以香草美人为喻,香草美人是否是屈原的美政理想呢?当屈原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而自投汨罗江时,这是不是一种懦弱的逃避呢?他的死对于昏聩的统治者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当我听到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时,我内心由衷的喜悦,我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深深的自豪,这样的思维能力就是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不细读文本,也许学生就会落入思维的桎梏,也许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去分析屈原的爱国忠君形象。千百年来,屈原一直都被认为是赤诚的爱国者,可是这堂课上在学生们的思维碰撞中,屈原这一形象被分化,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屈原,他们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发现。那节课的讨论酣畅淋漓额,师生间感觉到一种无言之美,这种美的生成就是文本细读的魅力。细读文本不仅是一种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和方法,在细读时,要注意思考,要去善于发现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读而读,不做任何思考,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去细读文本,要熟悉文本内容。古人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精思不但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也是一种阅读的能力。熟读精思,会让学生的文本解读如虎添翼,会助推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本解读能力,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呈现,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经过大量的逻辑训练来提升的。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我拿到了我喜欢的东西”,“我喜欢我拿到的东西”,两个不同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第一句的强调的意思是我拿到了东西,第二句所强调的意思我我喜欢东西,两个句子看似表达的意思相同,其实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这就是一种简单的逻辑关系。我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发现,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思维品质不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亟待加强。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让学生适度的去阅读一些西方的经典哲学名著,也许初读起来比较深奥难懂,但是只要让学生坚持去读,教师进行引导,那么假以时日,学生就会在自我阅读的天地中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就会得到拓展与训练。当学生拥有了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文本的解读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四.改写文本,赋予文本新的内涵与生命

  对文本能力的解读培养,除了大量的阅读与思考外,还需要写作的支撑,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全景式呈现。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让学生在读写的世界中去完成思维能力的超越与升华,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对文本的改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改写适合于小说教学。在进行小说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去改写文本,从改写中去发现创造之美,去体味创造之美。改写是对文本新的生命力的赋予,是一种再创造。可以要求学生去改写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去改写人物的命运。也许学生在刚开始时会不适应,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改写,尽量不改变文字的原意,用不同的话语风格去描写或者叙述。在不断的改写中,学生既能够体味到创作的快感,也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在的思维意识,这其实也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在执教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时,就尝试着让学生做过改写,让学生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让学生改编成童话故事,让学生改编故事的结尾,当我看到学生们交上来的改编内容时,颇为吃惊,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能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他们的奇思妙想充分的展示了他们的思维水平,在文本改编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无形中得到提升和锻炼。

  其中一位学生的改写是这样的:“当玛提尔德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下一条金光灿灿的项链去给他的朋友归还时,他心里想着,先让自己戴上感受下尊荣与风光,当她高兴的忘乎所以的欣赏着自己颈上的项链时,她的项链突然被一伙窃贼给抢走了,她也受了伤……”学生这样的改写把玛提尔德的爱慕虚荣描写的淋漓尽致,玛提尔德因为贪慕虚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对于小说或者故事的改写,既可以让学生明白文本所力图表现的主题,同时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写作的妙处,既能够知其然,又能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让他们在文本解读中获得乐趣,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智慧。文本解读最能够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呈现。

  五.倡导课外大阅读,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犹如吃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阅读口味。当我们千篇一律的用共读书目去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时,看似盛大浩瀚,我们的阅读课高端大气,殊不知在这样的盛大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个性被抹煞了,学生失去了自我阅读个性,一部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被挟裹着推带着,阅读就会流于形式,丧失了阅读的真味和意义。因此我们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倡导课外大阅读,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学学生阅读的前提是学生必须知道自己的阅读口味,知道自己的精神需求。著名特级教师连中国老师说过“只有读者(师生)具有优质而自由的阅读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这样一种令人震撼的、兼具理性与感性之美的对作品的‘逼近(连中国《推动整本书阅读应该核心把握的六个问题》)”这种读作品的“逼近”就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的呈现,也是學生文本解读能力训练的一种技法。著名作家曹文轩老师也这样对个性化阅读做过深刻而独到的阐释“个性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能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曹文轩《个性是阅读的关键》)”我认为这种个性化不仅仅指的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与见解,也关涉到阅读内容的选择。当学生一旦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喜好,他就掌握了文本解读的能力。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能力是衡量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尺,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水平、文化水平和审美都是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来体现的,故学生的文本就读能力决定了其日后语言素养的发展水平,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举措,可以有效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让学生在思维与文本的碰撞中去获取精神的成长与思想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06.

  [2]姜影.高中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4(3):57-57.

  [3]鲍维光.论高中生个性化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005):63-64.

  [4]邓文芳.如何立足高中语文文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交际能力[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09):134.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五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