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网络和社会的发展,网络新词在人们日常交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笔者通过分析网络新词以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旨在帮助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思考此类问题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地提高外国学生日常交际能力。
关键词:网络新词 对外汉语 教学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新词的出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生活中,几乎人人都会跟风提到某一热门词语。词汇作为汉语中活跃成分,它随着时代不断变换,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涵。网络新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分析研究新兴的语言文化,更好地促进文化发展。
一.网络新词介绍
1.网络新词的来源
网络新词也就是“网络用语”,即在网络环境中流行起来的非正式语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热门现象关注度提高,网络中的语言现象也成为一种被年轻人普遍接受的社会现象,加上媒体的关注,每年还会评选年度网络热词。网络新词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着特定的文化含义。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加关心热门事件的发生,更能从事件中概括总结出一针见血的评价。此时出现的新兴网络新词大多带有评价性质来表达大众对此事件的看法。如“有钱,任性”,起源于一位老人被骗的新闻事件,这位老人明知道对方是骗子,却要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自己多少钱,此事件被报道后网友评论:“因为有钱,所以任性”。于是這句话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来表示自己对金钱的不在意,同时也隐藏着嘲讽的含义。热门新闻事件的网络新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事件的社会评价以及带给社会的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影视作品等节目也是产生网络新词的源头,通常是引人思考、引人发笑等重点台词的流行。如:《甄嬛传》中出现的经典台词“臣妾做不到”。随着影视剧的热播,部分台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句话用来形容自己无法放弃某件事或达到某种程度。由影视作品产出的网络新词大多都依赖于情节,比如:“一起去爬山”。若是不了解情节,则不能马上的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当然,网络新词还有其他的来源,比如日常生活、外语方言的谐音翻译、游戏娱乐等等。总的来说,网络新词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也反映生活。
2.网络新词的特点
多样化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在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网络新词具有流行性,也就是说随着热门事件或热播剧作的广泛流传,由此产生的网络新词凭借着媒体等渠道更是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点。网络新词不像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那样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其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时代潮流产生然后消亡,每个词汇只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特征。热度消退,这些词汇也随之消退,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新一波词汇又随着新热点诞生,不断更迭。
网络新词还具有趣味性,有些词语具有调侃、自嘲的意味,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生活增添了一抹乐趣,同时也给予人们情绪抒发的渠道,也代表了现代人们的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状态。网络新词的构造具有随意性和词义延伸性,网络用语本身不具有规范的造词标准,只要人们想得到,只要可以引起共鸣为大众所接受便可以流行。而词义的延伸是为词语的含义增添一层特定的时代色彩,如“神仙打架”经常被比喻为实力强劲的双方进行比拼,“实锤”经常被用来评论某一新闻或事件有明确的证据。网络新词的类型也有很多比如谐音型、缩略型、拼音字母型等等。也正是因为网络新词的这些特点让人们不禁思考,这些词语是否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应该以何种方式出现?
二.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
1.学习者动机较弱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提高,学习汉语的人群在不断壮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文化等等。外国人学习汉语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目的,一部分人是为了留学以及HSK考试,另一部分人是业余时间作为兴趣爱好或日常交流的工具。两种不同目的的学习者相比较来说,前者学习网络新词的动机小于后者。前者学习的大多是应试知识,后者更注重日常的交流,只要没有较大的交流障碍就可以。因此后者的学习氛围和任务较为轻松,对网络新词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也会偏高。无论出何种目的,学习网络新词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日常交际能力、拓宽词汇量。学习一些趣味性、流行性的词汇有助于增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走近丰富多彩的网络或社会环境,更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
2.教材编写缺乏时效性
汉语教材是根据特定大纲编写,涉及的大多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词汇,而网络新词一般是不会编在教科书内容中。汉语教材的更新也缺乏时效性,更新换代慢。教材若不能紧跟社会发展,那么学生学习的词汇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学生对生活中接触到的新兴事物依旧不能理解,会造成相应的文化困扰和交流障碍。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值得我们反思。
3.教师教学缺乏拓展性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限制,缺乏与时俱进的词汇教学。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授课时没有与时代潮流同进步的意识,或认为讲好课本的内容即可或认为拓展延伸相对麻烦耽误进度等。教师从主观意愿上拒绝引入网络新词进课堂,是网络新词不能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一大原因,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在于教师本身,也在于一些客观现实原因。如到国外教学的汉语志愿者的教学内容要遵从当地的教材,或者是安排任务型教学,切忌教师对教学内容随意发挥、向外拓展延伸。然而,这些做法都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阻碍了学生接触新事物、新文化的脚步。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教学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语言知识固然是重要的,像中华才艺和中华文化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新词进入教学课堂是时代的召唤,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针对网络新词的特点以及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关于网络新词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建议。
开设选修课。学校可以针对性教学,针对那些对网络新词学习欲望较高、现实需要较多的同学可以选修。既保证了网络新词进课堂又保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和进度。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和实际交流的能力。
筛选正面网络新词教学。网络新词往往体现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筛选合理的网络新词,如积极的、正能量、实用性词语。网络是一个复杂包容的环境,所出现的新兴词语也良莠不齐。在课堂上应该摒弃那些消极、低级下流的网络词汇。在词义方向和背后文化含义上合理把握,注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特色文化。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词汇教学应该和文化教学相互联结。在讲解网络新词的时候既要采用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也要采用有效的文化教学技巧和方法。基于网络新词的构词特点,可以采用拓展词素法来讲解词义。如:什么是“高富帅”,什么是“累觉不爱”。用母语翻译法来解释什么是“种草”。还可以采用情景还原法来讲解那些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词汇。
编写教材注重多元化与时效性。教材编写不仅应该合理、規范,也应该注重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能更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教学课堂与书本是外国汉语学习者获取语言文化知识的地方,只有不断地提高教材质量才能展现出多彩的中国社会文化。
注意避免混淆网络词和基本词汇的词义。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可能会出现知识的泛化,把网络用语的词汇含义延伸到生活的基本词汇中去,造成了乱用,对词汇理解不清晰的现象。在教学时应注意区分二者区别,强调适用的语言环境,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交际偏误和文化误解。
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合理教学。既不应该全盘否定也不应该全盘吸收。网络新词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说明其有一定的精神力量,网络新词进课堂可以提高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丰富中国的社会文化。在网络新词的教学现状方面是值得人们反思的,同时也希望本文可以给汉语教学工作者一些在网络新词教学方面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甲琪.浅析网络词汇的造词法和构词法——以2018年网络词汇为例[J].现代交际,2019(13):67-69
2.臧蔚彤.浅析新语词与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45-46
3.李忞.网络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D].兰州大学,2014
4.王婷婷.浅谈网络新词的语义建构模式[J].西部学刊,2019(13):133-136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