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第一人称内聚焦理论与中学语文文本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0195
赵倩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涉及第一人称内聚焦的作品,为此选取茹志鹃的《百合花》作为例子,初步探讨其体现的第一人称叙事模式的特点以及叙述者和中心人物存于一身的艺术效果,从而获得中学语文文本分析的新思考。

  关键词:第一人称内聚焦 《百合花》 文本分析

  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阅读理解,只有深入的理解了文本才能学习的更透彻,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地加以运用。从目前中学语文的教学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对文本的文体学习,我们往往只注重文本的叙述内容,而忽视了文本的叙述模式,作者是谁?叙述者是谁?文本的中心人物是谁?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是我们中学语文文本分析的时候必须也要弄清楚的问题。

  一.叙事聚焦与第一人称内聚焦理论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都有聚焦的点,而所谓的“聚焦”即指叙事的视角、或观察点,叙事聚焦一般通过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来进行区分,主要有传统的全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角度。[1]与第三人称相对照,第一人称内聚焦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视角,是“我”作为叙述者参与到故事的形式,它体现在文本中的人物与叙事者的合二为一,因此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思维风格。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混淆了选文的视角或者聚焦,教学的内容基本很少涉及叙事模式的学习,关于文本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模式没有系统的讲授过,在涉及到第一人称内聚焦的文本的时候,学生就更加难以将“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2]区分开来,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对文本的解读。在当今的中学语文课本中也不乏第一人称聚焦的作品,比如鲁迅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鲁迅作者本人的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方式,此外还有莫泊桑的《于勒先生》、郑振铎的《猫》、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都是第一人称内聚焦。[3]

  二.《百合花》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及其艺术效果

  茹志娟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以其独特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效果在同时期的战争小说中区别开来,纵观建国以来的作品大多都是在重大事件和重大人物上浓墨重笔,而这篇小说虽然和同时代的战争小说一样,它取材于战争场面,但将矛头直指了许多同时代作者不敢触及的题材的雷區,以“我”为叙述者,通过三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之间的联系,表现了战争时期的军民鱼水情,讲述了战争时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表达了对人性的回归和对真善美的真切呼唤。[4]所以特别的是,它不仅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美巧妙结合的佳作,更是一篇以女性视角的第一人称内聚焦的佳作。

  首先,独特的叙述模式是这篇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百合花》这部短篇小说可以说是战争时期小说体裁的一大创新,因为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细腻的感情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借用了第一人称内聚焦的方式。《百合花》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使得整个故事都是以“我”为聚焦点,作为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作者将故事有条理的展开。

  其次,女性视角的描写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第一人称内聚焦的最大特色。文学创作是相互贯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后来很多的作品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百合花》也不例外。因为从小就痴迷于《红楼梦》,读着读着她找到了自己和《红楼梦》的契合所在,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她的创作。[5]无论是朴素而又真实的细节描写还是故事中潜在的女性情怀无不体现了茹志娟读《红楼梦》对她的影响,所以即使《百合花》站在战争时代的风口浪尖,并没有沾染了战争的硝烟,而是以平实且细腻的方式去讲述一个温暖的故事。

  最后,生动的细节描写也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模式的一大特点,其实《百合花》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实质上并没有多么跌宕起伏,无论是情节还是情感都始终保持着平和,但是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却让看似平和的故事一次次的推向高潮。就像古人所说的:“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6]茹志鹃的《百合花》中的几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这种效果,正是这种蕴藏在细节中极其细腻的感情,使得小说人物之间的情感更为丰富。

  三.作为聚焦的“我”与作为主人公的“我”

  故事是通过“我”这个亲身经历其中的参与者,站在一个叙述者的角度以一种独特而细致的描写而表现出来的。作为“故事内叙述者”的“我”既是讲述故事的人,同时“我”也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那么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其实无论是从小说的结构还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故事的主人公都必须是参与并叙述这个故事的“我”。[7]整个小说的三个部分都是通过“我”的视角去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情,至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接触,就连唯一的一次接触也是虚写带过,可见“我”在这篇小说中的重要性。

  既然故事的真正主人公是“我”,那么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人物“我”和故事的叙述者“我”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分析两者的联系,必须要从第一人称内聚焦来出发,不同的叙事方式会有不同的表达艺术。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可以对比分析,《边城》是一篇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的典型小说,而《百合花》则是与之相反的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典型小说。[8]从叙述视角来看,前者的叙述者“我”和故事的中心人物翠翠并不是重合的关系,叙述者全程没有露面、没有参与故事。作者的视角就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而所谓的全知,则是指作者站在故事之外,用一种全景的视角去讲述一个完整、不直接掺加自己的太多情绪的故事。不同的是,《百合花》的叙述者“我”参与了这个故事,也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通过我讲述了一个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真挚而朴实的情感。作者的视角就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我”作为部队的女文公员在去包扎的路上与新媳妇和小通讯员之间的发生了一些故事。叙述者站在故事之内,带着一定的她的主观视角细致的讲述。

  在通过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两篇典型作品《边城》和《百合花》的例举中,从第一人称内聚焦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比较中,不难发现这两种叙事模式几乎涵盖了中学语文课本的所有选文,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不难站在第三人称的作者视角去理解课文,因为我们往往只需要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从而重心是站在的故事中去分析。相反,像《百合花》这样的第一人称内聚焦的选文,给中学生理解课文设置了许多无形的障碍,这种作者和中心人物重叠使得我们很难将叙述聚焦的“我”和主人公的“我”区分开来。

  总之,在中学语文课本的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重让学生把握应试的重点,这使得学生们往往忽略了对课本内选文的深入分析,更不要说站在不同的叙事模式上去剖析课文。我们往往能接受有“叙述者”和“故事中心人物”之分,也就是说我们往往能够通过阅读文本知道这个文本有现实的作者和故事中心人物的存在,但是我们缺乏去深入的探究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一个文本如果它的叙述者就是经历他所讲述的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那么这显然就是一种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模式,如果它的叙述者与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讲述者和被讲述者的关系,那么这就是一种第三人称的叙事模式。要将这两种叙事模式区分开来,首先中学教师应该要让学生熟知叙事模式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这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一篇文本的时候,站在不同的叙事模式的角度上找到故事的叙述自我,分析叙述者与故事人物是否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没有距离的话那么故事是否有另一个隐含的作者?这都是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的学习中必须要重视起来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能促进学生写作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树槐.论巴金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模式[J].中国文学研究,2004(04).

  [2]纳张元.《百合花》中叙述者“我”的重要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5(06).

  [3]朱冬梅.论《百合花》中叙事者“我”的作用[J].语文教与学,2008(S1).

  [4]陈金莲.叙述的可信与人物形象的真实——再读《百合花》[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5]李美皆.《百合花》的误读[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6]吴其南,李智娟.《百合花》中的女性潛意识[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7]李燕.《百合花》中女性化的神圣情怀浅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8]海丽.《百合花》中人物情感世界浅探 [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8(06).

  [9]沈慧.泛政治化时代的悲剧抒写[J].文教资料,2012(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注 释

  [1]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03):52-61.

  [2]姜天翔.论作者进入小说文本的叙述范式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50-52.

  [3]何平.初中语文教材叙述者和叙述聚焦例举[J].语文教学通讯,2009(11):33-35.

  [4]沈阳.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异类——重读《百合花》[J].湖北社会科学,2004(03):34-35.

  [5]李建军.《百合花》的来路[J].小说评论,2009(01):45-49.

  [6]张华.鹪鹩赋(并序)[J].收藏,2013(13):256-287.

  [7]刘佳.谁才是主人公[J].枣庄学院学报,2014(04):43-45.

  [8]董静.论《边城》与《百合花》叙述视角的异同[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1):05-07.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