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并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素养 培养
家国情怀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人文追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及健全的品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这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家发展,能强化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目的
1.1契合新课标及学生发展需求
新课标提出,高中历史课程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历史发展规律进行阐释,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从新课标的角度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事实上,很多高中生对历史学科都比较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上。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也满足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时代性特点,可以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相互结合,灵活的应用教材知识,这对于学生历史意识提升有很大帮助。
1.2实现历史课程多样化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还能体现出历史学科多样化教学的特色。家国情怀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国家荣耻、传统文化、家国关系等,同时家国情怀培养也包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多样化,并且能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促进了学生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也会在家国情怀培养中逐步完善。
1.3强化学生文化修养
在高中生文化素养培养、发展中,通过家国情怀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利用历史史政的方式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以此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结构,选择性的进行教育,如在文化史中,教师可以从儒家“大一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家国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政治史上面可以借助康有为的“大同梦”、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梦”使得学生能从历史价值观的角度明确自身民族意识,同时也促进学生人文修养提升。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策略
2.1依托教材,传授家国情怀
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关键材料。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灵活的借助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并注重文化渗透,以此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很多家国情怀内容都与璀璨的文化相关,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文化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用多么退展示出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如瓷器、丝绸、纺织等,并结合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现代的“一带一路”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得学生可以认可并主动的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在培养学生文化自豪感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诗经》生动的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反抗压迫,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代表汉赋的《子虚赋》、《上林赋》、《二京赋》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学史。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深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确的看待历史名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2走进历史博物馆,强化学生家国理念
对高中生来说,历史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对比较久远,这样使得有一部分学会会觉得历史学习很无聊,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让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历史,拉近历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以后,于周末或者是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参观,并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可以在近距离观看、触摸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当然高中历史教师不一定要组织学生参观与课程相关的展览馆、博物馆,还可以让学生参观其他博物馆,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
在实际中,有很多历史遗迹、遗物学生无法亲自参观,但是博物馆不管是在历史教学上,还是在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上,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借助直观的视频图片来感受历史知识,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同时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历史相关的视频栏目,如《国宝档案》,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了解国宝的相关历史故事,挖掘国宝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可以在视频观看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
2.3创设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对于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特殊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历史事件发生情境,体会历史发生过程,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感受及内化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对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灵活的应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情景创设。
如在《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教学中,教师为了指引学生可以深入的感受“人”字形线路建设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应的材料、数据,并以图片、文字、数据为依托,为学生构建情景。如教师用多媒体将京张铁路工程图展现出来,并给出学生问题“看到京张铁路有什么感受?在京张铁路建设中比较难修的路为什么要修?京张铁路修好有什么价值?”在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指引学生根据材料来分析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分析当时中国修建铁路的状况如何?让学生结合资料、教材内容了解到当时中国修铁路的内外环境都十分恶劣,一方面面临着列强侵略;另一方面还存在人才、技术落后以及经费不足的情况。而詹天佑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了民族大业带领着团队投身在铁路修建事业中。最后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字形线路动画,促使学生可以体会到詹天佑维护民族尊严、荣誉的情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2.4丰富资源,探寻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为学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乡土历史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力量及精神价值,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良好关联,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挖掘乡土资源,借助乡土资源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如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很多学生一提到教育,会从内心表现出抗拒,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单存的复述教材内容,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很无聊,不利于学生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学校从创建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图片,并将这些图片看做是课堂导入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来总结学校的发展情况,并以小见大探索现代中国教育发展。这样学生会表现的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校发展图片、文字材料,能更加立体、生动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此外,在网络时代,网络上有很多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图片、视频、数据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网络上的相关资源,以此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提升。
总结: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所以在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依托教材,实现家国情怀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入丰富多样的资源,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曦予.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书育人:教師新概念,2020(3):45.
[2]钟荣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42):152.
[3]李艳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高考,2019(5):234.
[4]任雪梅,王春玉.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4):36-37.
[5]郑鸿.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华夏教师,2020(04):15-16.
[6]王丽娟.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20.
[7]马玉芳.浅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考、学、教[J].考试周刊,2019(89):152.
[8]蔡江淮.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家国情怀培养[J].高考,2018(6):100.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南宫中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