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写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写作教学真正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洞悉社会,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将写作教学相关理论运用于中学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教师多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更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
关键词:参与式写作 诗文对话 激扬文字 任务驱动型教学
纵观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综合素养的考察,尤其是对具有传统文化涵养的文章、古诗句的考察,因其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知之不多,失分不少,就应考来讲,传统文化的渗透迫在眉睫。诗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域,理应引起学习的重视。
但综观当前古诗教学,还存在种种弊端,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是一个从语言入手、由景入情入理的过程,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传统文化,领略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因此,笔者选取了人教版课本中的“写作理念”,与诗词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共同探究“参与式写作教学理念与学生诗文对话的有效性”。
(一)“植诗心”,激扬文字
我们常说诗歌是生命的酒,越品情越长。我们学习诗歌并不是要把每位学生打造成诗人,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诗心,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学会读诗品诗的同时也要尝试写诗。拥有一颗诗心,我们能更加精准地赏析诗歌,更加热情地拥抱生活。
诗词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引导学生将凝练的诗词句展开,再进行丰富的想象,就会变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定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如请同学们仿照《雨巷》的写作手法,选取诗中的典型意象,尝试创作简短的宋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笔者之所以在教授戴望舒《雨巷》一文中让学生模仿宋词,一方面由于现代诗与宋词在意象、技巧、情绪、思想、意境、节奏等方面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是本班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教师会利用每周的连堂课时间,适时进行一定的技巧点拨。
学生课后佳作展示:
破阵子·雨巷/胡沁汶
独自彷徨雨巷,愿逢佳人如旁。丁香结成雨中怨,彳亍恍若梦惆怅,双眸渐迷茫。 篱墙颓圮尽荒,雨散颜色芬芳。青砖黛瓦如旧,草木残生犹留香,刹那芳华长。
菩萨蛮·雨巷/张无馨
浅浅脚步轻轻扰,陌过深巷伊人好。纸伞映忧颜,彷徨阴雨天。 丁香花明灭,纤人洁似雪,清眸凝遥怅,远逝于篱墙。
采桑子·雨巷/江流洋
漫擎纸伞任寂寥,风也悄悄。雨也悄悄,幽辨丁香又一宵。 缀玉连珠依篱墙,见又何妨。别又何妨,今夕何夕愁断肠。
“千琢石生彩,百磨璞成玉”,学生们通过想象的翅膀,将所学诗词转化为自身的精美语言,成为纸上一个个跳动的七彩音符,文采飞扬,创作的成就感极强。这样,学生从创作中既感受到诗词语言的凝练,又深刻领会了“情景交融”的写作魅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任务驱动,体察涵咏
“植诗心,激扬文字”,在教师创设情境抓全篇,激发学生动机之后,那么“理解诗歌中关键词句、品味语言和欣赏精华”就需要师生的进一步涵咏和体察文章。教师根据学情分配给学生具体的任务,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并获得成就动机。这种师生参与式“任务驱动型教学”,类似于写作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本质上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
笔者在诗词教学中发现,这种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就动机的“任务驱动型写作”,同样适用大部分的诗歌鉴赏教学。笔者在教授完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课文内容后,专门设置一节情境写作诗歌课,即席发挥。教师引领学生先延伸学习一篇食指代表作品《相信未来》,通过学习整首诗,学生们很容易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优美意境以及诗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坚强不屈的信念所感染。接下来,教师设置相关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有感所学诗歌中“堅强不屈的信念”,以“点燃激情,放飞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诗歌。根据这个主题,其诗歌创作任务过程可描述为:①审题:诠释心中梦想,点燃青春激情。②构思: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引领学生思考“青春与梦想”、“岁月与时间”、“生活与梦想”等开放性主题,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品质。③表达: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青春·激情·梦想”的诠释,用诗歌的形式,尽情抒发自我感想。
学生课堂诗作展示:(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学任务并不是静止孤立的,它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演化过程。正是由于诗歌情境任务的巧妙设置,才使学生动情,动心,产生较强烈的写作兴趣,迅速进入写作状态,真正写出有血有肉、枝繁叶茂的习作。
(作者单位:江西瑞金一中)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