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8576
王娟霞

  内容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和激发创造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兴趣的激发、情感领悟、量的积累、多元化的评价几方面入手,对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 小学生 能力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因此要让学生进行阅读,首先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常见的激趣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通过促进学生互动合作,从而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产生阅读欲望。如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美丽大森林的情境,然后通过对话,告诉学生这里有高高的松树、嫩绿的小草,还有飞翔的小鸟、蹦蹦跳跳的小鹿和他们的朋友一一可爱的小熊。小熊约同学们到他家去做客呢!这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和文本拉近了距离,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了阅读的要求。

  2.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大方的仪态、亲切动人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话语,能将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对课文感情基调的理解形象化,受到感染,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得到升华,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文章之中,用朗朗的读书声去表达对人物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兴趣盎然地去阅读、去感悟。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我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感受“伤心”,感悟小鹿矛盾之美;品读“激动”,感悟小鹿梦圆之美。读出了童心、童趣,使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使他们对小鹿的敬佩溢于言表,感情得到了升华,思想受到了教育。

  二.加强词语教学,解除创造性阅读障碍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理解词句及积累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词语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词语,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词语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結合起来,将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三.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广泛的创造性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教材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选定阅读的书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其次,在帮助学生选定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可按照“目的一一检索一一浏览一一精读一一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2.精读法:精读法是一种层次较高的阅读方法,一般适合于教科书、经典著作、信息量丰富且价值较高的读物。因此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培养良好的创造性阅读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