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华好诗词》两档诗词文化类节目为电视荧屏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基于对此类节目从节目开场、舞台设计、节目主持、点评嘉宾、挑战选手、题目设置的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学语文教现状探讨对古诗词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中华好诗词》 中学语文教学 启示
一、节目开场——营造空幻的诗境
《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华好诗词》的节目开场动画都选用了中国风的格调。前者充分运用笔墨画勾勒出一幅幅诗词作品中的思想情趣和具体形象所构成的完美生动的艺术画面,把观众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开场前都会集体或个人配乐朗诵经典诗词,例如集体朗诵《山居秋暝》,主持人配导入语:“在王维的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而诗人在文字背后寄情山水彰显心志高洁的品性,那当下该如何诗意地生活?”后者的开场动画展示了诗词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到元曲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六位守关明星替代传统的自我介绍各配一句诗词出场。
二、节目主持——唯有践行见真意
无论《中华好诗词》还是《中国诗词大会》都是一档对诗词记忆和鉴赏的比拼。《中华好诗词》节目主持人王凯之前一直做财经栏目,节目录制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诗词,在要求正确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首古诗词的背景等相关知识。据透露王凯居然熬夜背诗词,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中国诗词大会》是由央视春晚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在节目录制中因为一句台词没有说好要求重录却意外受伤,强忍着疼痛坚持到最后,这才是中国“好主持”。
启示:学习古诗词是由背诵、记诵、领悟到践行的过程。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至技术层面,品读古诗词的真谛在于品其精神,以身践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节目主持人的实际践行中学读诗、学做人。
三、点评嘉宾——领略诗有别趣的韵味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至今汇集了四位文学大家,争取打造荧屏文化节目的权威,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立群教授曾经谈到:“真正的、优秀的文化遗迹,其实都是无数文人用自己的诗词赞美和装扮它,留下的名篇佳作、奇绝文笔让建筑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古迹。也就是说诗词是名胜古迹名声大小的灵魂”。杨雨认为:“娱乐外壳的嵌入,让《中华好诗词》没有变成一场纯粹的风花雪月的诗歌朗诵赛,可视性和趣味性成为吸引青少年观看的节目,其文化的传承意义值得肯定。”几位文学大家对诗词的解读渗透着他们富于个性的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浸染着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
四、挑战选手——培养文化探究的意识
《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华好诗词》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诗词爱好者,从上千人中选出100多位诗词达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且不限年龄。《中华好诗词》的攻擂选手向守关明星挑战,如果六位守关者全部被攻破意味着挑战成功。《中国诗词大会》的亮点在于选手在个人追逐赛中随机抽取题组与百人团选手共同答题,每期五位选手最多作答十道题,得分是以每题百人团选手的答错题数叠加计算。百人团106位选手曾在九宫格题目中因为一字之差出现历史最高错误率达81人。同时节目组经过分析数据,从百人团选手中找出答题正确率高且速度最快的前五名作为下一场比赛的挑战者。
启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借助与该诗词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资料加深记忆,选择重点内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文化现象实践性思考。
五、题目设置——考察方式新颖别致
《中华好诗词》考察选手对诗词的掌握程度设置了众多题型,例如视频抢答题、沙画意境题、诗词背诵对接题、表演题等涉及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词义、意境、思想情感各个方面。《中国诗词大会》的题型设置较前者相对固定,尤其是九宫格或十二宫格题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量,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挑战者因为记忆偏差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擂主争霸赛的前两道题都是根据图画中的意境猜诗句,后三道为线索抢答题。
启示:中学语文古诗词的题型单一、缺乏灵活性,大体上有默写诗词、古诗词鉴赏题两大类型。着重考察中学生机械背诵的能力,对古诗词的掌握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并不能广泛的在作文、阅读中灵活运用,真正意义上对作品反复咀嚼的学生甚少。对古诗词考察时能借鉴以上题型,两档节目中题目设置新颖别致,考察知识全面、又詳尽。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