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镇化和交通便利化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逐渐衰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趋势,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生源和师资双不足的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甲镇农村小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这一困境存在的原因是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吸引力的不足,并据此提出通过集中办学,对学生和教师提供专门的补贴,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等方法来摆脱这一困境。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师资 集中办学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存的问题
甲镇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丘陵地区,境内有山有水,并有国道经过,经济发展处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交通比较便利,属于中国中部比较典型的农村乡镇。镇上有镇中心小学一所,有学生,老师囊括了甲镇大部分生源和师资。另有农村小学若干,分布在下辖各村。这些农村小学中,目前生源和师资尚可的小学只剩一所,即紧挨着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小学,其规模大概为镇中心小学的四分之一,是本镇规模仅次于中心小学的小学,本文中称其为A小学。为了方便管理,本镇其他农村小学在行政上已同此小学合并,称为A小学某村分校。
下面以甲镇农村小学的一些具体现象为例,指出农村小学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小学的生源堪忧。
甲镇作为一个工商业并不是很发达的城镇,其境内70%以上的人口均为农业户口,而且由于国家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对城乡户口的差别待遇,甲镇小学生源应当有不少于80%来自于农村,假如完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农村小学应当具有80%的学生。而事实上,甲镇一共有1300多个小学生,其中中心小学一家就占了1000多个,A小学200多个,其他A小学的所有分校加到一起不到30个。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不到本镇所有学生的20%,这里的小学生总数还不包括本镇到县城小学就读的生源。其中A小学B分校只有2个学生,C分校只有1个学生,已经处于被撤销的边缘。
2、师资不足。
以A小学为例,其一共有学前班到六年级共7个班,按照教学要求,需要教师不少于25人,考虑到请假等因素,县教育局为其配备的教师编制为27人。但实际上,由于教师病退、辞职以及调动等原因,A小学的在岗教师从来没有超过24人,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A小学不得不经常性地临时聘请1-2位其他人员担任教师工作。
3、师资结构不合理。
以A小学为例,共有在编教师23人,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人,而且这5人全部为女性。虽然学校按照教学要求,也设置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各种课程,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均由教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老师兼任。在年龄、性别以及专业结构上均难以满足优质教学的要求。
4、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尤其是电子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A小学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两年国家财政仍然为其拨款建立了微机室,并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不可谓不高。但事实上,由于A小学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维护和使用人员,大多数40岁以上的教师甚至根本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这些电子教学资源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使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小学存在的两大基础,即生源和师资。下文将继续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二、农村小学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无论是生源还是师资上的不足,事实上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难点,即农村小学竞争力不足,对学生和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对甲镇小学的考察,这种竞争力或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的加速和交通的日益便利。
城镇化和交通的便利化对农村小学带来的冲击是根本性的。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甲镇有很多农村居民在城镇购置商业房产或在城镇就业,这部分居民几乎100%将其子女送到城镇小学就读。A小学每学期均有不少学生转学到城镇小学,其理由大部分为商业房产的购置,小部分为就业的原因。而交通的便利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本世纪以来大力建设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这也使城镇小学的影响力通过公路延伸到了所有的乡村。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强的师资以及由此带来的更优的教学质量,对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农民来说,无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村村通公路带来的村村通校车的结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就读城镇小学带来的交通不便的影响,从而使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选择将其子女送到城镇小学就读。两种原因综合作用,使农村小学生源锐减,而城镇小学则猛增。
2、农村教师的待遇偏低。
虽然国家对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由所在地教育局统一规定。从理论上来讲,农村小学教师同城镇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全相同。但事实上,两者最后享有的经济利益却具有相当的差别。首先,城镇小学教师在日常生活设施、教学设施乃至日常生活福利方面比农村小学教师更具优势;而且,由于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几乎全部居住在城镇,其每月的交通费用即为一笔不小的费用;最后,城镇小学教师还有农村小学教师不具备的人脉资源。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在经济上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小学教师本身待遇不高,因此很多教师都想方设法向其他收入更高的行业转移;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相对于城市小学教师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因此农村小学教师主要是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往往不甘于在农村小学任教,而是设法将自己调入城镇小学。上述A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即为原有的教师辞职和调出到城镇小学,而缺乏新的师资的调入。
3、农村小学规模偏小,难以使师资形成合理配置。
如甲镇A小学B分校和C分校,由于只存在1-2个学生,所以其配备的教师也只有1位和2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应的教师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负责某一课程,而必须承担几乎所有的课程。A小学虽然情况好不少,但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仍然必须由对这些课程不大熟悉的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老师承担。
4、对教学资源缺乏日常管理,造成其大量闲置。
甲镇A小学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微机室,并且在教室里安装了成套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但基本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只负责安装完即不再过问。即不进行系统的培训,也不对A小学是否使用这些资源提出任何要求,从而使其处于事实上的闲置状态,造成巨大的浪费。
根据之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小学相对于城镇小学,由于其客观上存在教学质量的差距,而其地理上的优势又为城镇化和交通便利化大大抵消,所以其对农村生源的竞争力远不及城镇小学;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着行业整体报酬本就不高,而其报酬更是低过城镇小学的同行的双重压力,致使农村小学对教师缺乏吸引力,造成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两者作用的结果,导致农村小学普遍规模偏小,师资难以形成合理配置,而上级部门对其管理也流于形式,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对生源和师资的吸引力,陷入某种程度的恶性循环。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应的对策即应努力增强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两方面的吸引力,从而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使农村小学教育能够起到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良好作用。因此,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
1、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的吸引力。城镇化和交通便利化是大势所趋,因此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农村生源流入城镇小学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前提下,农村小学要想继续保持其对于农村生源的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就必须将其学校的设施和师资的配备努力向城镇小学看齐。因此有必要裁撤一些完全没有竞争力,对有限的教学资源造成相当程度浪费的学校,如本文中提到的A小学的B分校和C分校,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财力和师资建立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心小学,以缩小其相对于城镇小学在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如甲镇的A小学就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对于拟裁撤的学校的学生转入中心小学造成的交通成本增加的问题,建议国家通过财政补贴,考虑在农村小学实行免费校车制度。至于无法通校车的交通特别不方便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寄宿补贴制度。2以上措施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农村小学学生就读的实际成本,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对生源的吸引力产生的正面作用应当不小。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待遇。上文已经提到,由于交通费用以及学校本身条件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虽然在名义上同城镇教师享有相同的待遇,但实际上却要低于其城镇的同行。因此,国家有必要考虑对农村小学教师设立专项补贴,类似于企业对外派到条件恶劣地区工作的员工实施的补贴。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教师整体报酬不高的问题,但在补贴金额足够的情况下,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应当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3、加强对现有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针对现有的高科技电子资源,要使其对教学的推动作用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给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微机室,给所有教室安装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要使所有的教师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能用、爱用,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3并将其利用率纳入日常考核,从而使这些价值不菲的先进教学设施能够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即能大大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的吸引力,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农村小学面临的生源和师资不足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对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使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总结
通过对甲镇农村小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目前处于生源堪忧、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大量教学资源闲置的困境。因为城镇化和交通便利化,使农村生源大量进入城镇小学,导致农村小学生源不足,而相对于城镇小学更低的教师待遇则使农村的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较小的学校规模和有限的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农村小学教育进入了竞争力不足导致生源和师资双不足,从而使其竞争力更加不足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措施即从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和师资的吸引力出发,一方面集中力量建立一批向城镇小学教学质量看齐的成规模的中心小学,裁撤掉其他规模过小的小学,实行免费校车和寄宿补贴措施,提高农村小学对生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专项的补贴,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外,也应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