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杜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白现象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7063
崔晓燕

  内容摘要: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长期存在三白现象:白读、白说、白写!传统语文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这几者之间是共通互享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杜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白现象。

  关键词:杜绝 语文教学 三白现象

  “三白”问年轻人未必知晓,但你只要问公园晨练的老人,他们一定聚上来各抒己见。三白者盐、白糖、猪油是也!多食盐,血液粘稠,易患高血压;多食糖以前认为是龋齿的元凶,但现在发现和糖尿病、动脉硬化都有关系;猪油由于有特殊的香味,烹饪佳肴后可以大大促进人的食欲,另外本身就蕴含有极大的能量,所以多食猪油很容易引起肥胖,而且猪油中大量的胆固醇也是造成血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对餐桌上的这三白是敬而远之,如果实在嘴馋了也要讲究取之有道。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三白——白读、白说、白写!

  众所周知传统语文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这几者之间是共通互享的,那么和我今天所说的三白有怎样的关系呢?

  先来说说白读!

  上面说过传统语文是听说读写,读是排在第三位的。新三维中没具体提到读这一项,但我觉得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她可以是知识与技能中的技能——读是一项技能;她也是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读是学习的方法之一;她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情感层次——读能增进对文本情感的领悟。

  所以笔者浅见,读是语文教学中第一位的。那么读从哪几个角度去把握呢?一是读的方法,二是读的时机。

  我讲白读是我感悟到很多老师,当然也包括本人,在教学中对于读的把握有偏颇。譬如,讲一篇新的文章,大家往往是先叫学生读一遍课文,目的只有一个,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便下面文本分析的展开。文章讲完了,敬业一些的老师还会叫学生再读一遍课文,当然不是说不读的老师就不敬业,可能他们更敬业,因为省下的时间往往是用来自我阐述的,更辛苦。但是这里的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我以为,开篇要读,明白文章讲的内容;讲完一个部分也要读,对于刚讲述分析的部分可以更好的理解;全文分析完了更要读,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就是读的时机,其实以前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很有道理的。在私塾教育中还没开蒙就熟练背诵三字经,当作儿歌一般,其实对孩子的语感是很有益处的。所以应该劝导学生每日早上读读名家佳作,晚上读读人生感悟,这样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益对人生追求也是有益处的。

  还有就是对于读的方法要指导,很多老师学生读了课文连基本的肯定都没有,好就是好,好在哪里;不好就是不好,不足在何处,给学生一一指出,这样学生才会认真读,才会有进步。有些散文分析完了,理解了,那么细腻的感情,那么美好的画面,有必要老师范读,有必要从网上课件中找出名家音频来听,然后可以模仿着读。在模仿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要轻柔有些字词要铿锵,对于理解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再深一层次,读好了,以后也是一项技能,有人能歌善舞,有人擅长竞技,你若能朗诵名篇那也是极好的!上周看到濮存昕老师朗诵的《将进酒》,还有乔榛、丁建华、秦怡等老一辈艺术家,看到听到他们的音视频真是人生一大享受,那种唯美,那种醇厚是可以荡涤心灵的。如果有了这项爱好,我想在人生某个苦闷的黑夜,何须去买醉,来篇《满江红》让岳飞来劝慰你!在某个孤寂的月庭,邀上李白一起吟唱,对饮成三人,解千愁,可好?

  反思一下白读现象在我身上还是有的,有时甚至还是很严重的,今天借此文看到了读的好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适当的加入读的量,有语文活动研讨课时要组织一定的朗读指导。叶圣陶先生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用这条理念来结束“白读”的论述是再好不过了,愿诸君实践之。

  再来谈谈白说。

  “说”是人的本能,吉普林在《演说》一文中谈到: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的药方,但老师们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给大家讲个真实的小故事,宁是我班一个魁梧的男孩,高大壮实,由于身材的缘由我安排他坐在教室最后面,但他常常被欺负,更严重的是挨欺负了他也不说,既不告状也不辩解,真真是个“宁”啊!我利用班主任的权威震慑其他人,自然他们不再欺辱他了,但是以后呢?他会步入社会,谁会这样呵护他呢?我跟他父母谈过,了解到他小时候也是爱蹦爱跳,能说会道的,但是爷爷是个拘谨寡言的人,他又是跟爷爷生活的,所以他一说话爷爷就制止,长期养成了沉默的性格。到学校后,老师片面强调安静,不吵闹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红花,他就成了班里的模范乖宝宝。久而久之他的语言功能缺少了有效开发,都初中了,一天讲的话也数得清。他所有的情绪都是通过绘画来表现,一手漂亮的动漫画几乎能编辑成册。初三时成绩还是不突出,我动员他去考职教里的计算机动漫专业。他的专业成绩是顶呱呱的,可是面试时考官问的所有问题他都以沉默回应,无奈落选。这是个惨痛的教训,我一直觉得是我这三年没有尽职尽责的后果。如今他在广告公司打工,部门小领导是我曾经的学生,他在那里也属人尽其才。他从不说想念我,但隔三差五用微信给我发他画的动漫画作,越是这样我越是觉得亏欠他很多。如果我能每天抽个五分钟让他说话给我听,如果我能课上少讲点,每天给他三分钟时间让他在全班面前讲讲话,如果一句一句教他,也许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但是我急啊,每堂课都有那么多的重点难点要讲,每篇课文都有那么多的写法手法要分析,所以我灌输灌输再灌输,学生聆听聆听再聆听。他们缺少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有些家庭也缺少听孩子讲话的耐心,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就毁了。

  其实,老师讲再多都只是留于表层,我们讲的真正目的是要孩子们懂,会表达出来。譬如我们讲一个比喻,讲比喻的原理,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处是生动形象得说明了什么,最终目的是叫学生明白以后看到比喻句能懂得作者的用心,以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用上,也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涵。与其我们讲十遍或者更多那还不如我们讲一次,让孩子们自己来讲来分析来评论来写出来,如果他们的理解表述不能尽如人意,那我们再讲一遍,这样似乎更有效。而现代课堂存在的问题是这课分析到了这个点,如果下篇文本又涉及到,老师往往还是再次分析,如果把这个机会给孩子去领悟讲述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重要的是,重在表达的课堂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是非常好的,这样塑造出的孩子以后能极大的展现自我,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甚至家庭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马卡连柯,可见能说是一项多么重要的能力!

  让孩子课上说,让人人说,让他们课后说,时时处处说。拒绝老师的一言堂,因为那是“白说”!

  最后说说白写。

  写是应试中最突出的展现,任你题海千篇,最终都需通过写来得分。所以大家通过写作业来提高答题能力,其实语文与其他课程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其他课程作业的批改量也很大,但老师基本都能应付。但语文不同,语文的答案标准是宽泛的,所以每一题都要细细品味,每一题的每个字都要认真阅读。所以语文老师很多作业是无法批改的,就算批改了也是很马虎的。

  有个阶段特别提出老师要批改学生的假期作业,我尝试着做了,下面我就汇报一下心得。开学伊始,两个班,每班56人共112本,每本20页共2240页,每页看1分钟共需37.3个小时,每天除上课及完成必要的批阅备课外抽2小时批改共计19个工作日。我整整加班了一个月才完成粗浅的批阅,更为恼人的是,批阅后用什么时间去讲评呢?既然不讲评那学生就不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错,那这个批阅就是毫无意义的。于是我只能每天抽中午休息的时间去班里逐个当面讲,费时费力,收效甚微。忙到期中考试才基本结束,这过程中还多少影响了平时教学的开展。

  所以我觉得,作业不在多而在精,精练精批精讲才会有效果,吃透一题比吃遍所有而消化不良要好很多。

  譬如作文,很多老师初一到初三没有一个计划,没有一个体系。学生写完了来得及就批,来不及就扔,这是极不可取的。其实初一时可以注重分析引导,教学生怎样的是好文章,有意识的强化,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甚至可以从模仿开始。初二开始就要大量的练,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任何一个题目拿来都能速成佳作。初三没那么多时间了,那就求精,甚至可以拿出以前的作文来精化升华。

  这个阶段我尝试一个新的方法,当然可能本人教学技术粗鄙,研究还不透,但效果还是不错的。今年的新初一,我讲解作文题目后自己也写,也勇敢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后我认真阅读,分三类,一类好的,要求打印成文档发给我去投稿;一类中间的,稍做辅导,指出不足,重写,一周后上交;最后一类全部推翻,模仿班内好的文章写,也是一周后交。一周后,第一类可以写下一个主题的文章;第二类大多数能合格,但要求精化;第三类有进步的,要求再细化。再一周后,班里没过关的继续模仿直到合格满意为止。这样要么不写,要写就是人人过关,篇篇优秀。有一个特别写不好的学生,哭着说:老师我抄10篇给你吧,真不会写!结果我教他把班里所有过关的文章都读了一遍,挑可以模仿的写,最后也可以初步过关。

  所以只要不是白写,一定有效果。拒绝“三白”于老人是性命攸关的事;于教学是关乎根本的事;于学生是关乎前途,个人修为的事!

  笔者虽从教多年,但总觉得自己的教学技艺很是鄙陋,此文着眼点也比较通俗基本,就是语文教学最最基础的读、说、写,但惟其是根本才终须狠抓。陈凯歌说:生活就是用鲜花做补丁的衣服。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句话,我的感悟是语文教学中读、说、写就是鲜花,让她们镶满我们的课堂,这样的“衣服”因有补丁而更显唯美!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实验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