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如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而中学生因其特有的年龄、心理特征成为“快餐文化”消费中最活跃的群体,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结合中学生思想精神现状及现代诗歌特点,着重阐述了现代诗歌教学对中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让促使老师积极挖掘发挥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现代诗歌 中学生 精神家园建设
一、中学生精神现状及现代诗歌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地全面迅猛发展,“快餐文化”正渗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商业性特征所体现出来的追求物欲和感官享受的文化环境,很容易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带来拜金主义影响和功利主义色彩。中学生因其特有的年龄、心理特征逐渐成为“快餐文化”消费中最活跃的群体,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我们知道,“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在青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人生经历浅,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中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部分中学生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倾向。他们学习上不肯努力,行为上迷恋网络、电子游戲,思想上胸无大志。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的传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指出教学应“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课程标准如此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引领学生阅读富含“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搭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歌在提高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诗歌因其自身“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独特的人格”特点,不失为我们帮助学生更好地搭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条“捷径”。
二、现代诗歌对中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呵护,致使他们意志脆弱且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就逃避现实,这不仅不利于学业的进步,对其身心也将造成极大的影响。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运动,历经了“文革”这一特殊年代,其中不乏我们先辈在巨大苦难面前勇敢前行的不朽篇章。如牛汉的《半棵树》,“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诗歌在向我们交代了半棵树的命运遭际同时,更为我们塑造了半棵树倔强挺立、韧性战斗的不屈形象。诗人在《谈谈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诗》中这样说:“如果没有碰到诗,或者说,诗没有找寻到我,我多半早已被厄运吞没,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诗在拯救我的同时,也找到了它自己的一个真身(诗至少有一千个自己)。于是,我与我的诗相依为命。”在这段叙述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笔下的不屈于命运的“半棵树”就是诗人“自己的一个真身”,他的“真身”就是缘于我们这个民族“天行健”的意志。教师在教学《半棵树》时,可以以“读《半棵树》有感”为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以练笔的形式写一段文字,以期达到学生能从“半棵树”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直面挫折的勇气的目标。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5年3月第10期节目中,嘉宾马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言论受到各界人士的批判,但从另一方面折射了现代女性的择偶观——金钱至上。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清晰地注意到此类相亲节目受到了我们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少学生的爱情观会受其影响,从而对其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对此,本人认为,教师不能忽视或回避“爱情”这一话题,而应该通过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感悟“什么是爱情”。针对这类学生,舒婷的《致橡树》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在诗中,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坚决的否定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以一种独立的身份出现。这首张扬女性意识、宣布女性人格独立的诗歌,无疑是对《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金钱至上”的择偶观的有力反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婚恋观,相信在学生心中自有一杆衡量之秤,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自有选择。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诞生于“五四”运动的现代诗歌,从出生时间就注定它必须正视祖国人民的命运并为之呼喊抗争。在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中,诗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反对侵略、捍卫主权、振兴中华成为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或慷慨激烈,或愤恨不平,或厉声疾呼,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感人篇章。如郭沫若《黄浦江口》,“平和之乡呵/我的父母邦!/岸草那么青翠/流水这般嫩黄!”这种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字字句句让读者在吟诵之余感受到诗人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怀;再如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诗歌开篇就用如此沉重的声音击打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对祖国灾难沉痛的悲吟之情;再如梁小斌《雪白的墙》,“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我们惊讶于诗人孩子般口吻的同时,更为祖国走向新生而欣喜不已。现代诗歌中表现家国之思、爱国情怀的诗歌不胜枚举,这就为我们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通过爱国主义诗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现代诗歌能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品味
现代诗歌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和形象之美,在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阅读吟诵它们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品味。如徐志摩《沙扬娜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在优美的旋律中将诗人对“不胜凉风”的“水莲花”般日本女郎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恰到好处。又如郑愁予《错误》,借用“莲花”“东风”“柳絮”“青石”“春帷”“窗扉”等意象,创设了一个优雅美妙且又极具江南风骨的古典情境,使读者感慨哀叹于那淡淡忧伤、悠悠情韵。又如郑愁予《错误》,借用“莲花”“东风”“柳絮”“青石”“春帷”“窗扉”等意象,为读者创设了一个优雅美妙且又极具江南风骨的古典情境,置身其中无不让人感受到那淡淡忧伤、悠悠情韵。美是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带给我们情感满足的同时又使我们精神愉悦。别林斯基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现代诗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启迪学生感悟人性之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品味。
5.现代诗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社会化的生产和发展使如今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功利现实。在如此纷扰喧嚣的人世中,人一旦没有了诗意的栖息地,精神家园也将不复存在,从而使心灵异化甚至扭曲。现代诗歌是诗人灵感的顿悟,阅读诗歌,这种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将会毫不保留地感染读者,扣动读者灵魂的心弦,使其终身受益。如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的诗句,带给我们强烈的时空感。品读着诗句,不由使我们深临其境,仿佛自己已置身于哈尔盖荒凉广阔宁静的天空之下,在深深地感受到自然的博大和永恒同时,更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哈尔盖的草原、哈尔盖的天空,感受到小草的美好,感受到人生的美妙,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感。而这种自然的诗意、社会的诗意、内心的诗意也许只有现代诗歌才是我们能找寻的至美答案,从而唤醒沉睡麻木的灵魂,开辟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素养。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传达着诗人的情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学生精神文化建设中必然需要这样的精髓来丰富提升,从诗歌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理想、培养高雅的文学素养、感悟人生的真谛、丰富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S].民族出版社.2005.7,P23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P8.
[3]赵志峰编著.中国现代诗歌经典选读[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9.
[4]李新华.现代诗歌教学的价值存在与改革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8.5.
[5]王倩倩.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意义及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5.5.
[6]徐方亮.浅析在诗歌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审美享受[J].语文教学通讯.2015.4,P42-43.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湄池中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