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吟、诵、唱的过程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来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所以,吟、诵、唱既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文章 吟 诵 唱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研究并积极实践、改进,才会使自己快速成长,在教学上达到越来越游刃有余的境界。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中与各位同仁有同感,也少有收获,2016年担任甘肃省规划课题《高中古诗文阅读兴趣之探究》以来,以发现古诗文美的意蕴和培养文言的阅读兴趣为引领,把古诗文课堂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的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知识。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实践对所学古诗文有新的发现,运用诗歌吟唱的实践,在吟、诵、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从古诗文教学这一模块实现了素质教育。
吟、诵、唱的过程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来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所以,吟、诵、唱既是語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手段。古诗文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吟、诵、唱,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吟、诵、唱可以贯穿在整个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点是教师精讲品与读的要领,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要在吟、诵、唱中品味,要在吟、诵、唱中领略诗境。为了使吟、诵、唱过程更好的发挥其赏析及应有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安排相应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吟、诵、唱的教学情境
古诗文写作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反复吟、诵、唱,带着美好的感情投入吟、诵、唱,尽情发挥合理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出形象生动的诗词意象。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手段来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性的空间,这样吟、诵、唱者就可以更充分地亲近文本。如教学《短歌行》一文,可先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横槊赋诗”一节,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学生未进入词境就产生了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感慨。学生们自然就会设想,一代枭雄曹操面对滔滔江水会抒发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然后在雄浑豪放的音乐伴奏下吟、诵、唱此文,学生们就会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组织吟、诵、唱教学的时机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吟、诵、唱,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一般情况下,吟、诵、唱时机主要有讲解前的吟、诵、唱,讲解中的吟、诵、唱,讲解后的吟、诵、唱三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了解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可在教师的讲析前指名学生诵读;为激发学生阅读鉴赏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讲解中穿插播放名家的朗诵;为巩固对文本的识记,还可在讲解后组织反复齐声朗诵;为提高兴趣,培养才情,听名家吟诵,学名家歌唱。甚至可以“旧瓶装新酒”,套用现代歌曲歌谱演唱。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吟、诵、唱的榜样效应进行教学
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名家吟、诵、唱,教师吟、诵、唱,优秀学生吟、诵、唱是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方式。教学中恰当运用名家吟、诵、唱,有助于营造艺术美的氛围;教师吟、诵、唱可以把自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并引发师生对话;学生吟、诵、唱是名家、教师吟、诵、唱的一种延伸,具有更强的平行影响作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这几种形式必不可少。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Z2016_91]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