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这就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着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笔者先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如下探究。
一.准确理解课程
从课程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对课程的研发、管理、实施、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领悟程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不仅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更是对学生学习课程效果的描述。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联系体,统一指向人的发展,这是实现有效课堂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教材是按照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而编选的材料,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教材要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空间,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为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从而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教科书而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某一学段某-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教科书,还要超出教科书,创造性地整合教科书内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有效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从每一个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
其次把握教学实施活动。
新课程强调,知识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获得。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过程,体会方法,为学生构建互动的平台,通过对话组织学生开展真实的研修活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语言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通过展示倾听互动、自主等活动,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在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再次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必有大法。千万个老师有千万种的教学方法,要在有限的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达成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達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第二课后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活动。科学的评价体系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要注意以正确观念为准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激励向上为目标,让学生感受评价的魅力,从而喜欢评价,享受评价。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做出评价,通过对效果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提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改进意见;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断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重视提高课堂效率的课堂教学只能让教学工作越来越“苦”,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才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新添乡初级中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