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每一所高校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其它院校的竞争压力。而且也面临着来国外各高校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提升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各高校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然而,在目前相关的研究中,各位学者不仅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存在着彼此的分歧,而且他们如何提升本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意见迥异。所以,在此重新审视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及其相关课题就颇显迫切和必要了。
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必须着重阐释两个层面的核心课题,即,什么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前者而言,确定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外延,有利于研究者明确本次研究对象中的核心概念;对于后者而言。如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探讨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
1、高校核心竞争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本次研究中的核心术语之一。但对于什么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却是众说纷纭。不仅国外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国内的研究者也众说纷纭。下边引用一些有关高校竞争力内涵界定的语句供大家参考:
“学校可以视为专门生产学历的厂家,教育机械(包括各类学校在内)可以视为一种工业部门”——著名教育经济学家学者舒尔茨的观点。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是国内教育学者赖德胜、武向荣等人观点。
再如。国内教育学者王继华等人认为所谓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走关键作用的要素”。
在此虽然不能列举全部有关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界定,但是,从上边的引用中却可以明确这样的问题:首先,教育经济学家学者舒尔茨认为高校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地方,而且它还具有其它多维的属性。因此,任何一所高校都必须面对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的问题。其次,有些研究者认为赖德胜、武向荣等人关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是基于“能力整合”角度进行的界定。而王继华等人界定则是基于“构成要素”层面的分析。最后,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可以基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与界定的术语。因为,无论是前边的“能力整合论”,还是后边的“构成要素说”都有各自的思考理由。
下边结合对相关理论的掌握,结合自己的探讨感悟对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内涵进行如下的界定:所谓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各高校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管理者通过对其所拥有教育资源的高效运用而产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2、界定缘由说明
之所以如此界定高校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缘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首先,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与其处的竞争环境密切相关的。这也是说,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辩证的概念。而对于它辩证的分析则是缘于它所处的竞争环境。在各高校彼此之间的相互竞争中,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会出现彼此相互的转化。例如,拥有科研能力较高的院校,它可以凭借自己的科研优势却与其它院校进行竞争。因此,科研能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因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这一院校所拥有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的时候,它的竞争力就会逐渐下降。因此,这一院校就得重新确定新的竞争优势。其次,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个性化的竞争力量。例如,相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它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而相对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而言。它则是以前沿的研究为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与其办学宗旨密切相关的一个术语。
二、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重点剖析与阐释:
1、适应与转型
“适应与转型”是高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与产生都来自于它所处的竞争环境。在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高校不仅需要凭借自己的竞争力来获得充足的生源,而且还要依赖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各高校既要有适应的能力,也要有根据竞争环境的发展及时转型的能力。适应与转型具有如下的关系:适应是转型的前提,转型发展是高校适应竞争环境的个性化表现。因为,任何一个高校,任何一个研究者关注的并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本身。而是关注高校是如何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依赖它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赢得自身的生存。
无论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是其得以在具体的表现,都离不开具体的竞争环境。因此,适应与转型发展都是高校自身调整自己适应竞争环境发展的重要表现。在历时的层面上,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适应教育环境复杂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在共时的层面上,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是以转型发展为核心的一中的客观行为。
2、借鉴与提升
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个策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借鉴与提升。虽然说各高校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的竞争,但是,相对于激烈的竞争而言。竞争还只是存在于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即,虽然说学术型的高校与综合型的大学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但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远远没有学术型大学与其它学术型大学之间的竞争激烈:还远远没有综合型大学与综合型大学之间的竞争激烈。所以说,在各高校彼此之间的竞争过程中,彼此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经验,然后通过借鉴提升本身的竞争优势。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这里所谓的“借鉴”是后边“提升”的基础:后边的“提升”是对前边彼此之间“借鉴”效果的客观验证。
这里所谓的“借鉴”是一种兼容式的借鉴。所谓兼容式的借鉴既包括各高校之间彼此的单维式借鉴,又包括各自在共时层面上的多维借鉴。例如,各高校之间只从课程体系构建层面上的借鉴就是其单维式的借鉴,各高校之间从以课程体系构建为核心。在课程体系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的整合等综合层面上的借鉴就是多维的借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的层面上,这里所谓的“提升”也是兼容式的提升。因为任何一个借鉴都可以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某一构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沿用与创新
沿用与创新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第三个策略内容。这里所谓的“沿用”是照搬式地运用其它的高校的先进经验:这里所谓的“创新”是指各高校对其所借鉴的经验有选择性的运用。
首先,学科建设经验的沿用与创新。例如,学科教学是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众多的职业性高校里,彼此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一般都以“做中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的高校却有不同的实施细则。即,有的学校对此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因为教学设施的限制,使其“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出现了畸形发展的特点。还有的学校则与此不同。但在借鉴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做中学”。这种知识掌握为视角下的“做中学”,既可以使学生的“做”能够有理论的指导,又可以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它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的高职院校与前边两类院校又有所不同。他们把“做中学”之“做”进行了分层次处理。既有针对知识理论内容的“做”,又有针对职业技能的“做”。还有针对学生就业需求的“做”。这些分层次的“做中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了学生独特的职业技能,从而在满足他们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了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特色与个性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其办学特色与高校自身与众不同个性的重要表现。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
高校核心竞争力与其办学特色密切相关。从宏观的层面分析,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以其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竞争力,而学术型大学则与此不同,它以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竞争力。从微观的层面上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与某一办学特色密切相关的。例如,以旅游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而言。它重点培养学生与“旅游”相关的职业能力为主。
高校核心竞争力还与学生的个性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生都具有与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爱好与职业理想。因此,在他们参与的教学实践里。任课教师应该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为教育教学目标。无论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还是传统的素质教育观念,都是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核心目标的。
5、针对与综合
作为一种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它还必须坚持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策略。所谓的针对性是指根据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所谓的综合性是指通过多个“针对性”的策略运用,可以提升任何一所高校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例如,针对管理效率低而导致的竞争力问题,高校可以仅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提升其竞争力;针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其它构成因素都中存在竞争力低下的特点,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提升策略来使其整体性的提升。但是,这种综合性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针对性策略的放弃,而是对针对性与综合性运用的辩证分析。因此说,针对性策略也好,综合性提升策略也罢,都要根据高校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运用。
总之,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各高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战略性调整,也是其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行管理改革与教学改革的一种主观举措。因此,它必须坚持上边提及的五种策略。即:适应与转型、借鉴与提升、沿用与创新、特色与个性、针对与综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