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保罗·弗莱雷理念在高校日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7126
内容摘要:《被压迫者教育学》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1921-1997)的代表作。弗莱雷一生致力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他一直提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并形成被压迫者(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创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主体性,最终获得自我的解放(知识)。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就提问式教育理论为中心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应用于我国现今高校日语教育实践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弗莱雷 提问式教育 日语教育

  作为《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被世人所知。弗莱雷在现代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领域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给各国的成人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便是弗莱雷提出的“被压迫者教育学”这一理念,即便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结构,他主张教育正是为了解放人类,让被压迫者们以获得批判性意识,从而形成自我意识。

  一.弗莱雷教育理念

  纵观弗莱雷一生的教育理念,無一不是围绕“教育即解放”这一理念来进行开展。他在成人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在识字教育中进行了教育理论实践。弗莱雷在当时巴西极其严峻的现状中,不断提出需要重视恢复人性,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新的识字教育方法。他提出了“意识化”理论,“意识化”是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的核心,是贯穿其教育思想的红线。所谓意识化,旨在通过教育唤起被压迫者们的觉醒,使他们获得能够批判严峻的生活现实以及社会状况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创造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摆脱自我贬低,摆脱对压迫者的消极依赖,并最终获得自我解放。只有批判性意识才是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在批判性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育必须置于社会现实之中,按照现实的条件来确定所需的教育。为此,弗莱雷提出了提问式教育理念。

  二.提问式教育理念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作为所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的基本原理,所提出来的就是提问式教育。提问式教育是教育走向解放的关键点。

  1.银行式教育

  弗莱雷指出以往的教育都是“银行式教育”,教师和学生是垂直上下的关系,教师就像是银行储户,一味地输入知识,而学生就像是银行,只负责接受存储。教师不是去交流,而只是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而已。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定教学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来学习;教师选择学习方法,学生适应学习方法;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这一过程中的客体。

  2.提问式教育

  与银行式教育相对,弗莱雷指出,真正投身于解放的人必须彻底摒弃银行式教育,代之以接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这一观念,这里的意识是针对世界的意识。他们必须放弃储存信息的教育目标,代之以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提出来的教育目标。提问式教育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关系,教育不是由教师提出课题,而是从学生们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共同思考,共同采取行动,以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提问式教育打破了银行式教育的纵向模式特征,改变了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旧模式, 教师和学生变成了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提问式教育中弗莱雷一直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及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教育成为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活动,每个人,即每个师生, 都必须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者,而是一个他本人在与学生交流中的被教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人。

  三.日语教育的意义所在

  为了什么而进行的日语教育?作为一个日语教师在考虑日语教育存在之意义时,弗莱雷的教育学理论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正如在考虑弗莱雷的“教育到底是为了解放人类还是为了压迫人类而存在呢?”这个问题一样,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日语教育是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

  弗莱雷指出人作为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对于形成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现实及其改变现实之能力等方面,需具备深刻的意识。同样在日语教育中,教育目的不光是要求学生掌握日语运用等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通过活用所学习到的日语运用能力,能够与日本人畅通无阻的进行交流,从而立足于社会,实现独立的人生自我。

  然而,在现今的高校日语教育中,不难发现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独白式教学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语言相关知识,传统教学致使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上,缺乏对其语言内在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同时,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直面互动交流甚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构建平等、合作、创新的提问式教育新模式便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提问式教育在日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1.重视教师的自我定位

  根据弗莱雷的提问式教育理论,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避免一言堂的现象,而是应该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更多地融入语言内在文化的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研讨分析的环境。例如在进行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敬语部分讲解时,不要一味的讲日语敬语有哪些基本句型,而要针对不同的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的分类,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在日本的敬语社会的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应对不同身份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敬语,以及同样的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敬语表述。同时在学生按组进行对话基础上,每组之间应相互交叉评价。

  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对某些知识点提出补充,对学生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调节,对不足的地方进行适当地指导。采取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促进让学生充分理解并灵活掌握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不断提升日语的实用能力及活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课堂配合度

  采用提问式教育,在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营造适合学生日语学习的语境,在适当的情景下,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有别于传统教育方法,在课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日语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评判,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日语过程中,让学生先思考自己学习中最希望了解的具体内容以及当前考虑的内容,从而带着问题进入用日语进行的交流活动当中。借助面对面的相互交流,适时提出自己的难点问题,在现场,在教师,在同學共同解惑答疑中获得问题的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身兴趣出发,用日语自主地进行发表内容的撰写,让学生在课堂现场讲述自己选题的出发点及切入点,将学生选题的目的作为基础,引导敦促学生展开话题探讨,相互进行评价,并得出相关结论。尔后教师将所有发表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应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种提问式教育,可有效避开教师一言堂现象,可让学生在发表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通过自身的经历以及所写的内容去寻找到新的答案。

  笔者有一自身教学经验体会,例如《综合日语教程》中文章篇幅都较长。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分别就词汇、语法、课文、练习的方式来进行讲解。笔者试着采取提问式教育,在进行完简单的单词讲解后,让学生分组,以做简报的形式,将文章中人物特征以及抵制矿毒问题等生涯事迹简明扼要的做入简报,然后按小组进行发表,最后由各个小组进行互评。一轮教学活动结束,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对于文章人物的特征及事迹也把握的很准确,最后在发表环节,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的用所掌握的日语进行阐述,表现力自然顺畅,较好地达到了提问式教育预期目的及效果。

  在试行提问式教育中,我们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给学生以生动的画面,影视音像展示等,赋予课堂更多的新鲜视觉,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对话。

  五.结语

  弗莱雷毕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提问式教育也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近几年,在高校日语教育中,关于提问式教育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真正将提问式教育理论充分运用到日语教学当中的成效并不显著。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一味地进行一言堂教学课堂效果甚微。随着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日趋频繁,我国当今社会对掌握日语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社会对日语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何突破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如何探索师生相辅相成课堂教学新模式,如何尽快提升高校日语教学水平,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将提问式教育理念运用到高校日语教学中,努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既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提高日语表达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及应变力,同时又增加了课堂教学趣味性。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语言出版社,l996.

  [3]马少华.对话式教学视域下的高校日语教育模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

  [4]石田敏子.異文化理解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の課題[J].異文化間教育学会,1994.

  (作者介绍:刘潇滢,硕士,上海建桥学院日语系教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