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往往只进行词语、语法讲解,练习高考题型,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成为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部分。本文就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模式
“一个不以自己民族语言为骄傲的民族,注定将是一个没有希望与骨气的民族,注定将是无法摆脱奴性的民族。”文言文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传递的是中国古圣贤智慧经验所蕴含的潜在力量,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气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要承担起弘扬民族魂的责任。文言文是通往文化遗产宝库的障碍。如果高中学生有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跨越这道障碍,就可以打开一扇窗户,铺开一条通道,穿越时空,独立自主阅读,去思考,从中汲取祖国文化遗产的养分,以至提高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陶冶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但由于古文诗词博大精深,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如今的文言文教学主要以学生取得优秀成绩为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这些现象会极大影响正常的文言文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现有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一.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傳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古人亦云: “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同传统的师生尊卑的教学观念不同,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出具体方案。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1.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富之有趣,妙趣横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场白即导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节课效果的好坏。因为导语是首先送入学生耳中的内容,良好的导语像乐章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它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它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其次,教师要言之有趣,妙趣横生。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格言、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也易于理解。最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教育的全部艺术就是唤醒年轻心灵好奇心的艺术。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并达到事半功倍高效学习的目的。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3.让学生的情感渗入到文本中。“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中如果没有了情感,就会失去色彩。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和目的。于漪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课文以其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扣击读者的心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核,让学生在情感的解说中走近作家,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与共鸣。
4.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面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加上教师言简意赅的解说,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做到充分调动。其中的音乐形式最佳。音乐往往是通过直感的方式,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是一首激情洋溢、气势磅礴、景色壮丽、意境开阔的豪放词,苏东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雄奇的江山,陡峭参差的岩石,令人惊骇的排空浊浪……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把苏东坡所描写的情景展示给学生,相应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它言简意赅,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要考读者去领会。因此,我们要通过文言文中文质兼美的作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经验、丰富情感,以发展审美想象力。
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现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文、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品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五.开展活动,丰富文言文课堂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提高文言文课堂的精彩程度,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文言文知识的小竞赛,竞赛内容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竞争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还可以选取文言文的一些精彩片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表演把握文章的内在感情。
以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例:在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将鸿门宴的情节编成剧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表演中,学生对人物语言、语气的把握相当准确,通过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可以让高中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文言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定会有其固有的优缺点。但就我所摸索出的以上四种教学模式运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三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反应: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有点可爱。学生饶有兴致的阅读课文,在快乐的学习中不仅拓宽了文言文学习的视野,为培育正确的学习动机奠定了基础。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不断的生疑、大胆发问,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与求知欲,由疑问撞击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概了解了古代文化,为走向社会积淀了一定的文言素养。多年来,我在探索文言文教学之路上,走一步反思一步,但我始终认为,不管什么教学思路,都得尊重文学的整体性、感染力,尊重文学的情感价值。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具备一种韧性,要循序渐进地陪着学生走在语文世界的花园中,要持之以恒地带领着学生领略语文世界的缤纷。希望我的这些尝试,能带着学生们走过这份美丽。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