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动补结构 动词重叠式加补语 慈溪方言
笔者的母语是浙江省慈溪市的方言。在系统学习现代汉语后发现家乡人习以为常的“动词重叠式加补语”(如说说清楚)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但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从方言角度入手,认为这种格式对追溯和预测汉语动词的变化意义重大,李宇明(1998)甚至提出这一结构很可能将成为一条新的语法规则。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探讨慈溪方言中VVC结构的特点,补充细化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并对方言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一.VVC结构概述
普遍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重叠式的后面是不能带补语的。如毛修敬(1985)认为,带有结果(如:拉直)、可能(如:写得对)、趋向(如:挂上)、等补语的动词不能重叠。石毓智(2003)认为,之所以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式后不能带其他补语,是因为动词重叠式中的第二个动词实际上占据了结果补语的位置,因此如“坐坐直”、“吃吃饱”就不能说。
而同样,北方方言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也没有这种用法,只有寥寥几个如“嚷嚷完”、“痒痒起来”之类VVC结构的惯用语。
但是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着这类用法。如吴方言区的苏州话:讲讲明白、汏汏清爽(刘丹青1986);上海话:敲敲结实、睁睁开(钱乃荣1997)。闽方言区的潮阳话:割割断、籴籴两斗(张盛裕1979);永春话:飞飞入来、吞吞落去(林连通1995)。粤方言区的阳江话:劈劈落来(接连扔下来)(黄伯荣1996)。
同样的,慈溪方言作为吴方言的小支,动词重叠式后加补语,不但可以而且很常见。我们先从语义特征入手,对能进入该结构的动词与补语分别进行分析。
二.慈溪方言中VVC结构的语义特征
(一)动词的语义类型
不是所有动词都能进入动词重叠式,更不是所有动词重叠式都能加补语。因此我们选择了孟琮等主编的《动词用法词典》,对其中收录的1328个动词进行考察,整理出了慈溪方言中能进入VVC结构的动词,一共有122个,按音序排列如下(括号中为典型例子):
按(按按进)、拔(拔拔出)、掰(掰掰断)、摆(摆摆出)、
搬(搬搬掉)、办(办办好)、绑(绑绑牢)、包(包包进)、
抱(抱抱牢)、背(背背上)、背(课文背背出)、比(比比完)、
避(避避出)、拨(拨拨出)、补(补补齐)、擦(擦擦清爽)、
猜(猜猜出)、查(查查仔细)、拆(拆拆掉)、缠(缠缠牢)、
撤(撤撤回)、盛(盛盛起)、吃(吃吃光)、冲(冲冲掉)、
抽(抽抽出)、锄(锄锄掉)、穿(穿穿好)、传(传传过去)、
吹(吹吹翻)、打(打打掉)、打听(打听打听清爽)、戴(戴戴齐)、
带(带带去)、倒(倒倒光)、点(点点掉)、钓(钓钓上来)、
叠(叠叠齐)、定(定定落来)、订(订订完)、钉(钉钉死)、
冻(冻冻破)、堵(堵堵死)、断(断断掉)、对(对对齐)、
饿(饿饿死)、发(发发出)、翻(翻翻过去)、放(放放出)、
盖(盖盖上)、搞(搞搞完)、刮(刮刮糊)、挂(挂挂上)、
关(关关掉)、管(管管牢)、裹(裹裹进)、混(混混过去)、
记(记记牢)、夹(夹夹进)、加(加加进)、讲(讲讲清爽)、
交代(交代交代清爽)、嚼(嚼嚼碎)、浸(浸浸湿)、看(看看仔细)、
捆(捆捆牢)、拉(拉拉出)、理(理理齐)、晾(晾晾干)、
买(买买进)、卖(卖卖出)、拧(拧拧干)、排(排排齐)、
派(派派出)、扑(扑扑空)、敲(敲敲破)、切(切切光)、
认(认认错)、塞(塞塞牢)、扫(扫扫干净)、烧(烧烧糊)、
商量(商量商量好)、伸(伸伸直)、收(收收齐)、收拾(收拾收拾好)、
送(送送出)、刷(刷刷清爽)、算(算算完)、锁(锁锁牢)、
烫(烫烫开)、逃(逃逃出)、套(套套进)、填(填填完)、
贴(贴贴齐)、听(听听仔细)、停(停停下)、通(通通过)、
吐(吐吐出)、问(问问清爽)、洗(洗洗清爽)、降(降降落)、
想(想想仔细)、写(写写好)、修(修修好)、压(压压扁)、
摇(摇摇落)、咬(咬咬断)、用(用用光)、游(游游过去)、
运(运运出去)、扎(扎扎紧)、蒸(蒸蒸熟)、织(织织光)、
指(指指错)、治(治治好)、装(装装满)、转(转转过去)、
走(走走出)、钻(钻钻进)、醉(醉醉倒)、装(装装进)、
坐(坐坐落)、做(做做错) 我们发现在慈溪方言中,进入VVC结构的动词,从语义上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口语中常用的行为动词,且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可持续的,如“洗、吃、写”,或者表示没有间隔的静态持续,如“停、挂、关”。二必须是动作可控的自主动词,如“按、拔、搬”,就能够重叠,而另一些主观上无法控制的非自主动词,例如“病、晕、死”,多不能进入重叠模式。
从语音上看,能重叠加补语的单音节动词有118个,占97%,双音节动词有4个,占3%,以单音节动詞为主,其中主要是动作行为类的动词,(如打、搬、拔),不可以是存现变化(如:有、在)、判断(如:是)、能愿(如:能、会、要)、心理活动(如:爱、恨、怕)、趋向类动词(如:上、下、进、出)。
(二)补语的语义类型
李文浩(2007)发现,在很多有VVC结构的南方方言中,补语的语义类型大体可以分成四类:动词重叠式+结果补语(割割断)、动词重叠式+趋向补语(拿拿出去、送送出去)、动词重叠式+处所补语(送送到外婆家)、数量补语(呾呾两句),但吴方言动词重叠的后面不带数量补语。
我们发现,慈溪方言中的VVC结构,动词重叠式后不仅不能带数量补语,而且也不能带处所补语。例如:
*送送到外婆家
送到外婆家
*谈谈两句
谈两句
也就是说,VVC结构在慈溪方言中,补语的语义类型只有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两种。我们收集整理了能在动词重叠后作补语的动词、形容词共 66 例。如下(括号中为典型例子):
(1)结果补语48例
①单音节形容词做补语29例:
好(刷刷~、摆摆~、修修~)、完(做做~、买买~、吃吃~)
错(想想~、算算~、认认~)、对(算算~、碰碰~、认认~)
平(压压~、填填~、烫烫~)、松(敲敲~、拍拍~、放放~)
亮(擦擦~、揩揩~)、牢(塞塞~、盯盯~、捆捆~)
准(看看~、吃吃~、说说~)、淡(冲冲~)
断(弄弄~、切切~、敲敲~)、清(算算~、弄弄~、查查~)
熟(蒸蒸~、烧烧~、背背~)、挺(挂挂~、烫烫~)
长(拉拉~、拖拖~)、空(倒倒~、卖卖~、扑扑~)
直(拉拉~、弄弄~、烫烫~)、紧(扎扎~、收收~、捆捆~)
快(磨磨~)糊(烧烧~)、破(烫烫~、弄弄~、敲敲~)
干(拧拧~、晾晾~、揩揩~)、尖(削削~)
齐(摆摆~、戴戴齊、放放~)、光(吃吃~、烧烧~、卖卖~)
热(弄弄~、蒸蒸~、烧烧~)、低(摆摆~、压压~、放放~)
湿(浸浸~、弄弄~)碎(敲敲~、摔摔~)
②双音节形容词作补语11例:
干净(扫扫~、想想~、搬搬~)、清爽(擦擦~、刮刮~、问问~)
吉利(卜卜~、算算~)、明白(说说~、想想~)
成功(做做~、弄弄~)、结实(夹夹~、捆捆~、裹裹~)
挺括(烫烫~、拉拉~)、整齐(摆摆~、放放~)
结实(敲敲~、包包~、裹裹~)、准确(问问~、查查~)
仔细(问问~、查查~)
③单音节动词作补语8例:
开(睁睁~、拉拉~、烫烫~)、通(扎扎~、梳梳~、弄弄~)
透(浸浸~、煮煮~、想想~)、动(摇摇~、摆摆~)
翻(摇摇~、倒倒~、弄弄~)、倒(醉醉~、推推~、吹吹~)
掉(丢丢~、放放~、敲敲~)、死(钉钉~、堵堵~)
(2)趋向补语18例
①简单趋向补语7例:
上(拉拉~、锁锁~、关关~)
落(降降~、定定~)
进(扎扎~、敲敲~、买买~)
出(卖卖~、走走~、送送~)
回(撤撤~、拿拿~、收收~)
过(走走~、看看~、拿拿~)
起(拿拿~、收收~)
②复合趋向补语11例:
上来(拿拿~、送送~)
上去(摆摆~、放放~)
下来(拿拿~、降降~)
下去(放放~、降降~、搬搬~)
进来(搬搬~、拿拿~)
进去(放放~、扎扎~、包包~)
出来(走走~、拿拿~)
出去(走走~、晾晾~)
过来(走走~、冲冲~)
过去(传传~、送送~)
起来(挂挂~、爬爬~)
我们发现,从补语的语义类型看,慈溪方言中VVC结构多结果补语,其数量是趋向补语两倍多。结果补语中,形容词占5/6,比重远大于动词1/6。其中,形容词多为单音节形容词,有些形容词,结合面很广,可以与非常多的动词结合,例如:开(烫烫开)、好(弄弄好)、倒(推推倒),而动词只能是单音节。趋向补语的使用,大体与普通话一致,简单趋向补语的7种形式慈溪方言中都存在(“落”对应普通话中的“下”),复合趋向补语除了没有“回来”、“回去”,其他11个都有相应的动词搭配。
三.慈溪方言中VVC结构的句法特征
(一)句法功能
动词重叠式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但动词重叠式加上补语之后,它的句法功能就变得单一了,据统计,在慈溪方言中,VVC结构只能充当谓语。它既可以用于祈使句也可以用于叙述句。
在祈使句中,例如:
(1)阿楠啊侬个鞋带没搏好,搏搏好!(阿楠,你的鞋带没绑好,绑好呀!)
(2)当心!当心!看看好,再过马路!
(3)卫生间去打扫打扫,凳子椅子摆摆好,收作收作干净。
常常前面会在VVC前面加“去”或“来”。例如:
(4)浴室里个地板,去揩揩清爽,勿要滑滑塌塌。(去把浴室的地板擦干净,不要滑溜溜的。)
(5)侬话勿要乱讲啊,今朝来讲讲清爽。(你不要胡说,今天说说清楚。)
(6)侬明朝该套被去晒晒出。(你明天去把那条被子晒一下。)
(7)衣裳快去汏汏清爽。(快去把衣服洗干净。)
在叙述句中,例如:
(8)个捏东西和总吃吃光,咯后朝吃啥西?(把这些东西都吃光,那以后吃什么?)
(9)花瓶勿小心敲敲碎。
(二)句法搭配
我们主要通过对比普通话中动补结构的句法组配,来研究动词重叠加补语结构的句法特征。
1.加宾语
在动补结构中,宾语放在后面,例如:
做好作业、擦干净地板、吹干头发、想清楚这个问题
但慈溪方言中VVC结构后面不能带宾语。以下句子均不成立:
*做做好作业
*揩揩清爽地板
*吹吹干头发
*想想清楚这个问题
如果有受事宾语,那么它应该放到动词前作为话题主语,例如:
(10)作业做做好。
(11)地板揩揩清爽。
(12)头发吹吹干。
(13)这个问题想想清楚。
话题主语与动词重叠式之间常加“来”或者“去”,祈使意味更明显,例如:
(14)作业去做做好。
(15)地板去揩揩清爽。
宾语前也可以出现施事主语,例如:
(16)侬作业(去)、做做好。
(17)等我头发吹吹干。
前一例施事主语为“侬(你)”,后一例施事主语为“我”。
这种语序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但我们发现,慈溪方言中虽然有把字句的用法,但在该句式的使用中,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能是重叠形式,如我们不说“把地板擦擦清爽”而可以说“把地板擦清爽”或者“把地板擦一擦”,所以VVC结构中带宾语时,我们更常说的是“地板(啦)擦擦清爽”。究其原因,与语用功能有关,虽然把字句与“VVC”结构都含有祈使语气,但是把字句处置命令的意味更强,而VVC结构更偏向委婉建议性,试比较:
(18)勿许跑出去,在家里把作业做好,把地板揩清爽!
(19)儂家里待着没事干?作业做做好,地板揩揩清爽嘛!
2.加状语
(1)VVC结构不能加表示过去和完成时态的状语
不能搭配有:时间名词,如“昨天”、“前天”等,时间副词,如“已经”、“刚刚”等。例如:
(20)我昨晚想清楚勒。
*我昨晚想想清楚勒。
(21)那个东西伊上个礼拜就扔掉勒。
*那个东西伊上个礼拜就扔扔掉勒。
(22)侬已经讲清爽唠哉。(你已经说清楚了。)
*侬已经讲讲清楚唠哉。
(23)我刚刚地板擦清爽,侬就鞋穿着进来了!(我刚把地板擦干净你就穿着鞋进来了!)
*我刚刚地板擦擦清爽,侬就鞋穿着进来了!
(2)VVC结构能搭配现在与将来时态的状语
能搭配的有:时间名词,如“现在”、“今天”、“明天”等,时间副词,如“马上”、“立刻”、“快”等。例如:
(24)趁日头猛,个件衣裳腔里洗洗好,晾晾出。(趁太阳大,这件衣服现在就洗好晾出去。)
(25)小张啊,会场的椅子今朝排排齐,打扫打扫,后天开会要用咯。
(26)放噶只匣子里厢,到明朝开开来看。(放在那只盒子里,到了明天打开看看。)
(27)落雨快哉,侬衣裳快收收进哦。(快下雨了,你快把衣服收进来。)
(28)这个小孩很乖,摔倒又自己马上爬爬起,哭也不哭的。
(3)VVC结构不能加频率副词
和VC结构一样,VVC同样不能加“一直”、“总”这类的频率副词,例如:
(29)个件事体做做好好放心哦,到今朝还拖着。(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放心了,却到现在还拖着。)
*个件事体一直做好好放心哦,到今朝还拖着。
*个件事体一直做做好好放心哦,到今朝还拖着。
(4)VVC结构不和表强调、推测等意义的副词搭配
例如:
(30)明明我锁牢勒,咋计是开着的?(明明我锁住了,怎么是开着的?)
*明明我锁锁牢,咋计是开着的?
(31)一只电饭煲六个人,兴许/难说好吃饱咯。
*一只电饭锅六个人,兴许/难说能吃吃饱。
(5) VVC结构前面往往可以加一些程度副词
慈溪方言中的VVC结构前常常可以加程度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如“慢慢”、“好好”等。例如:
(32)回去好好想想清楚再来。
3.否定词
张林华(2011)认为,在上海话中,动词重叠式加补语如果要表示否定需要将否定词放在动词重叠式的前面,不能放在动词重叠与补语之间。举得例子是:
(33)吾勿问问清爽。
*吾问问勿清爽。
(34)弄闲话勿要讲讲清爽哦。
*弄闲话讲讲勿清爽哦。
但在慈溪方言中,VVC结构几乎没有否定形式,以上的例子在慈溪话中不能说。否定句我们会用“否定词伐+动补”,而不用“动词重叠+否定词+补语”比如:
(35)侬伐问清爽噶?(你怎么不问清楚呢?)
*侬伐问问清爽噶?
究其原因,首先,慈溪方言中VVC结构主要用于祈使句,是未然态,那么和以上例句中表责备的已然态是矛盾的,无法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但可以用VC来代替。其次否定句中的语义重心是在否定词上,且出于语言经济性原则,这时候再重叠动词显得十分没有必要。
4.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虽同属吴语太湖片区,作为临绍小片的慈溪方言与属甬江小片的宁波方言还是不大一样的。阮桂君(2006)认为,宁波方言中的VVC结构后常跟表判断、评论或描写的名词或形容词,用来说明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达到某种状态的难易程度。其中有一例:
(36)饭烧烧好半日勒,就是勿来吃啦。(饭都做好半天了,就是不来吃。)
在VVC“烧烧好”后面跟时间名词“半日”,表示“饭熟”这个状态持续的时间。但在慈溪方言中,VVC后面是不能加时间名词来表示状态持续的,因为慈溪方言中,VVC结构有两种语态,一种用于祈使句的未然态,一种用于叙述句的完成态,都不能加表状态持续的时间补语,例如:
(37)老婆啊,侬碗筷去摆摆出,人客要来哉。(老婆啊,你把碗筷摆一摆,客人要来了。)
*老婆啊,侬碗筷去摆摆出半日,人客要来哉。
上述例子是祈使句,摆碗筷这一动作还没发生,后面不能加时间名词表持续。
(38)交代伐过,我手一滑,碗盏择我敲敲破。(实在对不起。我手一滑,碗被我打碎了。)
*交代伐过,我手一滑,碗盏择我敲敲破半个钟头。
上述例子是叙述句,陈述“碗被打碎”的事实,“敲破”这个动作是瞬时的,同样不能再加时间名词表持续。
宁波方言中VVC+时间名词的用法,在慈溪方言中只能用VC+时间名词代替。例如:
宁波:伊走走出两日勒。
慈溪:伊走出兩日勒。
宁波:爬爬起半日勒。
慈溪:爬起半日勒。
结论:从慈溪方言中VVC的内部结构剖析到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及组配,从横向其他方言的比较,到纵向内部成分的替换,笔者深感语言的博大精深。结论有:
1.动词中,单音节动词占绝大多数,且必须是口语中常用的自主动词。补语中,只有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能进入该结构,也是以单音节为主。
2.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单一,只能做谓语,与同为吴方言的上海话宁波话不同,慈溪方言在句法组配上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这次研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由于方言流于口语形式,没有书面记录可供参考,所以在收集动词时,参看的是普通话的《动词用法词典》,在整理补语时也一样,主要是靠本人语感做的不完全统计。另外,语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2]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语言研究,1986,(1):16-19.
[3]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49-54.
[4]林连通.福建永春方言的述补式[J].中国语文,1995,(6):455-460.
[5]李文浩.南方方言中的“动叠+补”结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56.
[6]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2):83-89.
[7]毛敬修.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和造句功能[J].语文研究,1985,(2):35-40.
[8]钱乃荣.上海话语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10]汪平.苏州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邢福义.说“V一V”[J].中国语文,2000(5):420-432.
[12]张林华.上海话“VVC”结构的语法化及其情态表达功能[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13]张盛裕.潮阳方言的重叠式[J].中国语文,1979,(2):106-114.
(作者介绍:潘贝伦,黑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本科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