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形象的剖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9304
张军强 白静

  内容摘要:在《世说新语》中,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心灵境界追求,主要包括人格和心灵的艺术化的开展内容。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魏晋士人的丰富情感和形象来自于他们的高度觉醒。在魏晋士人的这些情感中,也饱含着对于生命的珍爱。他们虽然在心灵层面经历了较多的痛苦,但是还会去追求快乐和自由,并且在生活中找寻乐趣,过上富有情趣的生活。

  关键词:《世说新语》 魏晋士人 形象

  前言:《世说新语》中,包含丰富的魏晋资料,体现了从汉朝末年到魏晋时期人们思想的转变,能够看到士人群体价值观和思维的变化,能够感触到历史事实内容。在言论方面,许多士人群体追求狂放不羁和不问世事的田园生活,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的形象,体会他们的思想。

  一.魏晋士人概念的分析

  第一,高僧。在《世说新语》中,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僧人,比如竺法深、康僧渊、支道林等。这些人同当时社会的名士有着密切的交往,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尤其是清谈活动。这些高僧应当纳入到魏晋士人这一群体之中,可以视为名士。第二,名士。在魏晋时期,当时的名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未形成团体的名士,这类名士性格豪放、不拘一格、特立独行,比如著名的郝隆,也就是桓温的幕僚。另外一类是形成团体的名士,也就是当时被社会公认的名士集团,比如著名的“二十四友”“四友”“竹林七贤”等。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名士都出身在士家大族,官位比较高,比如著名的阮籍等。或者背后有较强大的政治力量在支撑,比如贾谧,即“二十四友”中的一员。第三,门阀士族。门阀士族在魏晋士人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群体组成,如以桓玄和桓温为首的谯国龙亢桓氏,以王述和王濛为首的太原晋阳王氏,以谢玄和谢安为首的陈郡阳夏谢氏,以王羲之和王导为首的琅琊临沂王氏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郗氏家族、庾氏家族、陆氏家族等。在社会结构中,这些士家大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扮演者主角。第四,皇族。皇族也是魏晋士人群体中的构成部分之一,如晋孝武帝司马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晋明帝司马绍、晋武帝司马炎、晋文王司马昭以及魏文帝曹丕和魏武帝曹操。这其中的很多人,有的虽然文才较少,但是因为占据着核心地位,所以在《世说新语》中大量记录着其言行举止;有的才华横溢,甚至能够称之为士人典范,如晋简文帝司马昱;有的对文艺比较热衷,而且有很高的造诣和建树,比如魏文帝曹丕和魏武帝曹操。这些皇族,通常是诸如游玩、清谈等各类士人活动的组织者,大多数时候还是活动场所的提供者。对于士人活动,他们往往直接参与其中。

  二.《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形象

  (一)追求精神理想的魏晋士人

  魏晋士人寻求着解脱,追求精神的解放和自由。而放达之人正是这种精神理想的体现者。这些人追求生命的体验,适性而动,心系自然,不泥于形迹,不拘于礼法,放任不羁,在内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自由境界。整个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个体自觉的时代。从一开始的魏晋士人个体自觉,逐渐发展到哲学的自觉和文艺的自觉,在学界,这一观点基本上已经达到共识。就个体自觉来说,有学者认为,个体自觉就是自觉具备独立精神的个体,不同于其他的个体,并且随时随地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所在,希望以此能被人所认识。标榜自我,标新立异是个体自觉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王子猷的何必见戴,诸阮的与猪共饮以及刘伶的脱衣裸形,均是置礼法于不顾,任性而为。虽然这些行为看起来有求名之嫌疑,但是从某个角度去说,求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独立自足的价值追求。从《世说新语》的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魏晋士人的自由追求和独立精神。魏晋士人有着特别的女性观念,整体来说,没有利用我国封建伦理中的三纲五常来限制女性,引入了自然人的标准,并且可以利用相对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女性。从我们当前的角度来说,世说新语中的封建道德家认为的可憎可恶的女子,其实是可敬可爱的。魏晋士人一般比较自然率真,并且欣赏女子的才情气度之美以及仪态才貌之美,他们在文学记录中,描述了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世说新语》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刻画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妇女形象,对于封建礼教人士来说是不守礼法的言行,但是却被写在世说新语这本书中,代代流传。这其中包括了魏晋士人对于女性的认可和肯定,滋生了女性自身的价值意识,其中的女性形象是崭新的,并且追求自己的自由,她们的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推崇。

  (二)重视风貌理想的魏晋人士

  在《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提到了众多人物,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玉人型,如潘岳、曹植等;放浪型,如刘伶、阮籍、嵇康等;儒雅型,如王羲之、谢安、王导等;英雄型,如祖逖、周处、桓温、王敦和曹操等。其中,以王羲之、谢安、王导等为代表的儒雅型人物虽然在气质精神方面表现得文质彬彬,但是形貌不一定符合气质精神,往往未必为佳,所以也不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一类人。而以刘伶、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放浪型士人,因为性格放荡,所以常常不事修饰,这类人虽然精神比较通达,让很多人追慕,但是由于形貌等各个方面与魏晋人的审美理想不相符合,所以也不受推崇。而以祖逖、周处、桓温、王敦和曹操等为代表的英雄型人物大多数出身行伍,无论是个性还是形貌,通常表现得孔武有力。他们大多数人有着不佳的形貌,甚至有些人才情缺乏,所以在魏晋士人中也是不受推崇的一类。

  玉人型士人的“玉人”這一内涵,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类是申请之美,主要是以远、秀、朗、清为审美标准,表现出卓尔不群、超凡飘逸的俊爽形象。另一类是形体之美,主要是以丽、白、瘦、伟、高为审美标准,具体表现为温润柔和、亮丽光洁的优美形象。这两类的完美结合,即是当时魏晋士人追求的外在风貌理想型。上述中阐述的审美标准,在《世说新语》中都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以“瘦”为例,这是当前受魏晋人推崇的审美观,在《世说新语》中可以通过两点看得出来:对于自己体形变瘦,周伯仁给出“虚日来,滓秽日去”这样的解释。虽然这句话中有一点自我夸饰的成分,但是这一解释正好能够应和当时的才性理论和古代的宇宙论。在古代宇宙论中,形体之肥胖是浊气之“碍”的具体表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魏晋人以瘦为没。当时的司马政权和曹魏政权均是通过篡变这一途径获得的,所以钳制臣民的“忠”在治国方略中显得底气不足。在这个时代,“孝行”是最重要的一个德行。《世说新语》的德行门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部分强调士人之“孝行”。其中,身体之“瘦”是子女在父母死后哀伤的主要有力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魏晋人比较推崇以瘦为美。

  (三)精神和风貌理想统一的类型

  魏晋士人所欣赏的并不是一味的放达,也并非是单纯的容貌。相对于放达来说,他们更注重性情。相对于容貌而言,他们更注重风神。形骸的、外在的东西最终都会灰飞烟灭。在《美的历程》这本书中,李泽厚先生评论说,人们并不是一定要学那种饮酒享乐、放浪形骸,而是被那种内在的风神、品格、性貌和才情所感召着,吸引着。魏晋士人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真正欣赏的,是那些风神、品格、性貌、才情俱佳之人。人物之才,通过魏晋士人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吟诗作画之才,品评赏鉴之才,清谈析理之才。正是因为重视这些才能,才让魏晋时期的文艺如此繁荣。而人物之情,通过各个细节也充分展现出来。魏晋士人无论是对友谊,对哲理的探寻还是对自然,往往是“一往情深”。

  结论:综上所述,《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人人格特性进行记录的著作,清晰且详细地记录着中国人对生命本质意义的探寻和对自身命运的思索。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魏晋士人难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而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从社会与自我、人与自然等角度对自己进行重新地位,试图构建全新的、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理想型人格。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才让魏晋时代成为了一个“前无古人,光芒万丈”的辉煌时代,但同时也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悲剧意味,其中的悲剧意味比较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董晔.论魏晋士人的生态智慧与生命选择——以《世说新语》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03):48-54.

  [2]刘伟安.论魏晋士人的执著与超越——以《世说新语》为主要考察文本[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04):150-154.

  [3]黄沁茗.魏晋士人的生态审美智慧——以《世说新语》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09):16-20.

  [4]杨莉.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兼论魏晋士人的女性观[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53-55.

  [5]孙文歌.《庄子》与《世说新语》人物形象的映射关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4):169-172.

  [6]田苑菲.從《世说新语》看魏晋自然美学的审美特征与楚辞传统[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212-213.

  课题名称:“史蕴诗心”与“诗含史实”——论《世说新语》的士人性格和社会心态及其对现代人的人文启示意义,课题类型: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编号:SK2018009

  (作者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